课外阅读:心灵成长的土壤
2012-04-29田明
田明
学校:为学生课外阅读“买单”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距离城区20公里,5月23日(星期四)是小学部大阅读课时间。
在学校阅览室里,刘海全正装订班级图书“预约单”。他是学校美术老师,同时兼图书管理员。图书室面积有80平方米,四周书柜和中间的三个新书架上的书摆得满满的。
记者发现,其中的一个书柜都里摆的都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版本多,就放在一个柜子里。1~6年级学生都可找到适合的版本。”刘海全老师谈起图书如数家珍,“图书室藏书达到17000多册,小学14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人均图书达到30多册。”
“现在图书种类很多,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副校长申文峰介绍说。“去年‘两基国检,配备了许多新书,中间的书柜也是去年添置的。”
办公室主任张儒泰告诉记者,为确保月月有新书“上架”,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见到好书,老师先买来,学校报销。老师不论外出学习,还是到新华书店,都会买一些儿童读物回来。张儒泰算了一下,学校年花费约1万元左右。
“每个年级学生喜好不同。”谈起班级图书角,张儒泰说,“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备的,也有一部分是学生自带的。”
图书室: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图书室以前是每周开放三天,现在全天开放。”申文峰说。
学校规定:学生上课,图书室关闭;学生下课,图书室运行。记者看到图书室前有好多石凳子。“课外活动或是下课时间,学生借来就地读书,这成了校园最独特的风景。”
在图书室预约登记册上,记录着4月6日四(2)班预约的书目,共29册。刘海全把图书编成电子目录上传到校园网,班级和个人可随时登陆查阅,提前预约。
在五(2)班讲台上,有一份图书预约单,上面是学生要借阅的书名:张斌,《漫画史记》;李丹阳,《世界伟人巴赫》;高镇立,《病毒世界》等,共有39本书,这个班的学生是39名。为了让学生读到喜欢书,班主任陈海红把借阅书的权利交给了班委会。班委会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最终确定预约书单,上传图书室,集体借阅。
五(2)班规定:书可以带回去读,借阅期限为3天。但要求凡学生借阅的书,须包上书皮。至于限定期限的原因,陈海红说:“第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是防止转借,三是确保快速流动。”
从图书室—教师借阅—班级学生—教师—图书室五级借阅环节,变成了现在的图书室—班级学生—图书室的三级借阅链条,更加方便了学生。
成娅婷是三(1)班图书角的管理员,成娅婷的任务就是每天登记借书,然后收回来。翻开登记本,上写着:5月23日,李向阳借《吕氏春秋》、张东借《鲁迅散文精选》等。
“开展阅读活动,必须开放图书室,我们打算以后在校园任何地方设置图书柜,让学生伸手可得。营造处处是图书、人人有书读的良好阅读环境。”校长孟登峰说。
常态化:课外阅读的追求
在一(2)班,张乐乐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之成语故事。书中有彩色配图,汉字是注了音的。班主任高艳从图书室借了46本,都是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她自己也借了两本。
关于一年级学生阅读,她认为,一年级学生阅读重在兴趣,她每节课给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在张乐乐的语文书中夹着一张纸,上面是必背的30首古诗词。“按照课标,小学生必背50首古诗词,我们分解到各年级,除此之外,还分学期、分年级段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诸子名言》。”
张乐乐的记忆力特别得好,《弟子规》已背得很熟了,30首古诗也背会了15首。
在三(2)班的黑板左边,写着三句《三字经》里的话。班主任吕艳丽每天比学生早到10分钟,在黑板上抄写《三字经》。
四(1)班的读书明星是黄毅,他认真地读着《漫画史记之司马迁》。每天,语文老师张红兵还给他布置《同步阅读文库》中的一篇阅读篇目。班级规定:学生每背一首古诗词奖一颗星。在班里,黄毅得到的星是最多的。他被班主任推荐参加了学校古诗词诵读比赛,还得了年级组第一名。
下午放学,在教学楼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列队站立,跟着校园广播,一起诵读《弟子规》。“学生除了每周星期四的大阅读时间,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晨诵、午读、暮吟‘三段式阅读活动。”
副校长申文峰说:“早上10分钟时间,学生集体诵读经典古诗词;中午提前10分钟开展午读;下午放学集会,学生随广播吟诵中华经典诗词。”
据学校调查:现在学生中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占90%。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了阅读常态。
家庭:学生课外阅读的“伤心地”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对家庭作业有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1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学校每天抽查反馈。
三(2)班学生吕艳丽介绍,如果抓紧时间做,在学校基本能做一半。学校一位老师说,学生5点放学,按中等水平,1小时就能做完。如果9点休息,晚上还有两小时空档。
二(1)班班主任张春萍告诉记者,学生阅读的阵地在学校。学校也作过调查:70%的家长认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好数学、语文和英语,有些家长一年只能为学生买一本课外书。她所在班级,家庭藏书10本以上的仅占20%。
张春萍告诉记者,父母读书习惯决定孩子的读书习惯,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5%以上的学生父母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督促子女读书。
开家长会,张春萍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孩子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并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是是书,而不是新衣服。
将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韩国栋是一(1)班的语文老师,他作过统计,班级90%以上家长都是初中以上学历,完全有能力给孩子读故事,讲故事。韩国栋认为,保持阅读的持久性着力点是推动“亲子读书”。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在上课时韩老师先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自我阅读兴趣。然后,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安排两位学生讲故事。到一年级后半学期,他开始到图书馆借阅“图说”之类的书让学生读。
班上也允许学生带书回家,倡导与家长共读。“这一招挺灵的,现在,学生在家经常和父母同讲故事,学生积累的故事都在40个以上。”韩国栋很欣慰。
“读是为了积累,最终是表达。”碱滩镇中心学校把读落在写上。从三年开始,学生有摘抄本和积累本,班级开展写循环日记和轮流周记活动。
在碱滩镇中心学校,写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也是老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利器”。“教师写心得交流,校长要亲自批阅,每周还选两篇优秀作品交流。”副校长张希豹说。
“开展好课外阅读,关键要转变评价方式。”为防止阅读走向功利化的死胡同,学校把阅读能力考察作为考察语文能力的主要内容,并在学业测试中增加了阅读分值,以评价的改革推动阅读健康开展,同时把建立“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作为评价“书香班级”的重要指标,实行硬考核。
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碱滩镇中心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阅读课程化使得阅读活动系统化。但受传统观念制约,还存在家长抵制、教师困惑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心培育课外阅读的土壤,才能实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理想。
?笙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