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探析
2012-04-29刘振国祝汉利
刘振国 祝汉利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对高校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有突发性、关联性和危害性的特征。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社会方面、学生自身方面和学校方面,对其成因的探析有助于预防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成因
1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在2007年8月3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有了目前为止最精确的、全面的和权威的定义:“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高校是人口密集的一个组织,通过对《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定义的理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①如果对该定义进一步概括,抽出其本质特征、行为主体及其发生原因,就可以给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下一个更简洁的概念: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就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2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2.1 突发性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特征体现为时间的突发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规模和态势,是难以完全预测到的,存在很大的突然性。学校管理者在毫无准备或者事前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管理者往往会因信息的滞后而措手不及,致使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无章可循,需要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故而会陷入一定的被动局面。
2.2 关联性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也体现为客体的关联性。同社会理论中为人们描述的“风险共担”或“风险社会化”图景一样,突发事件也表现出极强的关联性,任何个体想要逃避突发事件的影响都是不可能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具有关联性,一旦发生,往往会形成连锁反应,波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当风险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时,这种连锁反应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突发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化。
3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
3.1 社会方面
(1)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外部因素。高校集中了大批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他们关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好奇心,他们能够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理解能力强,多数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青年学生这个年龄段特有的冲动使得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个体会产生强烈的主观色彩。而现在网络已成为学生和老师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敌对势力恰恰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传播各种反华内容,制造各种谣言,进行各种政治煽动和思想文化渗透的活动,少数学生会因自身思想活跃和对民主自由的模糊认识而上当受骗。
(2)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因素。高校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为了争夺顾客,一些商家抓住大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发展各种文化娱乐业,餐馆、舞厅、卡拉OK厅、网吧、宾馆等应有尽有,且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相互之间容易形成恶意竞争。非正规网吧里面经营各种不良的电脑游戏,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到了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同时会使一些学生形成网瘾,摧残了青年学生的精神状态,可能诱发青年学生走向歧路。
3.2 学生自身方面
(1)高校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因素。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许多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再是“质”,而是“量”。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学生面临沉重的压力。我国每年高校毕业人数都在逐年增长,虽然各个高校公布的就业率等数据看似较好,但实际上很多毕业生并未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毕业即失业”的情形屡见不鲜。毕业生失业人数的增多不仅为高校,同时为社会也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2)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感情问题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因素。高校学生由于各种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高校学生基本上处在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自豪感与自卑感互见、情感封闭与交往需要的悖反、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等矛盾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虚荣心很强,喜欢跟同学攀比,贪图追求表面光彩,不顾自身能力而超前消费,如今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方面。各高校虽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但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稀缺及经验的缺乏,对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诊治仍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如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加以及时疏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容易情绪激化,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3.3 学校方面
(1)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及管理工作漏洞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因素。高校后勤社会化,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存在学校长期利益和师生短期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高校在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要制度化,后勤的社会管理要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应安排专职人员担任后勤的管理统筹工作,而不是单纯的只由社会力量来解决其产生的问题。高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方利益难以一时平衡。随着知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学校在管理和服务上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如违规招生影响学生的学籍和文凭,违规收费增加学生经济负担。
(2)高校的预防体系的缺乏是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因素。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大部分高校没有形成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构建预警机制是高校公共安全建设的重点,也是有效避免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基础与关键。虽然高校的应急预警机制尚处在探索中,而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忽视突发事件的研究,仅仅照搬政府及相关组织的应急预案办法,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自身的管理制度。这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容易陷入一定的被动局面,致使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无章可循。构建高校完善的预防体系,预先对突发事件有必要的认知和警觉,有相应的机构承担组织协调工作,能够调动、整合全体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构成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突发事件是可控制和可预防的。如从社会方面来看,学校平时多加强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在遇到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时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校老师应该正确客观的分析并及时跟学生开展交流,避免少数学生因自身片面的认识而走向歧路;如学校加强平时对校外人员进出学校的管理和对周边环境的整合,这样突发公共事件就会相应的减少。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之外,学校方面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多方面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并及时进行弥补。在后勤管理方面,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的管理模式。此外,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体系,整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从源头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