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2-04-29陈丽冰钱久李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工学师资队伍校企

陈丽冰 钱久李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一支专兼合理、比例协调的校企双元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然要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双元师资高职师资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杨金土,2002)。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校企双元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内涵

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指:高职的教师队伍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合理,比例协调的教师队伍。“校内专业教师”特指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师型 ”教师;“企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是指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并取得中级及中级以上的思想品德优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或培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现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除了信息不对称、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等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力不对称:高职学子实践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相关空缺岗位的要求。原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忙于应付理论教育,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一线专业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岗位要求。同时,许多企业能工巧匠虽被引入课堂,但由于缺乏教育经验以及相应的培训机制,导致企业教师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的双元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意义重大。

(2)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素质”的教师数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实际需求。这表明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3)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促使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并辅以培训,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构建

国外的高职教育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及培养培训方面的有益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职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国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1)德国。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采取“双元制”,其师资主要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实训教师(主要来自职业学校之外特别是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的教师分别承担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项任务。德国对实训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系统进行业务资格、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并要求实训教师具备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

(2)新加坡(魏敏,2004)。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技能”进行,定期安排学生到:教学工厂、教学企业、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院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要求及定期举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主讲有当前重点热点科技课题。同时非常注重教师“双师型”的培养,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鼓励师资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渠道非常广阔,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善。

(3)美国。美国的高职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以及一些四年制普通院校的独立学院来完成。美国高职师资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稳定骨干机制、引力机制、激励机制、合理评价机制等措施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有效的促进教师成长机制。

(4)日本。“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教育专业、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由“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后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学岗位。

3.2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作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表现如下: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就学校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对教师校往往有明确的学历要求,聘任教师时只注重文凭和学历,对教师专业技能没有提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是一毕业就进入教学岗位的人员,没有与业务部门联系的经验,缺乏实际的工作实践,有专业技能的兼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一些企业岗位能手和专家不愿意来校任教。

(2)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尽管《职业教育法》已早早出台,但愿意与学校联姻的产业组织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另外,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是短期合作且合作程度及广度都有待提高,稳定性差。学校也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好比闭门造车。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不可能给教师更多的实习和下企业工作的机会。退而言之,即使企业提供相关的实践岗位,但由于教师直属于高职院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去锻炼,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因此,教师的业务技能很难实现快速提升。

(3)培训机制缺乏有效性。国外能根据用人需求,对教师采用相应的系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体现差异性和实用性,教师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自愿参加培训,对培训课程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受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培训师提出要求,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而我国校内专业教师更多的是由于考核、评定、晋升等外部政策的压力,不得不参加培训,缺乏主动意识,从而导致所训非所需,所训非所要,远远偏离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需要。同时,对企业能工巧匠缺乏必要的培训,“用而不育”,使得实践教师指导能力较差。

(4)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无论是企业精英走进讲台,还是教师进入企业,其教学质量都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而国外的评价体系包括专家测评、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体现了专业性强、组织性强、针对性强、客观公正、评价到位等特征。

3.3 工学结合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强化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 教师培训。首先,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能力的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又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实践水平。在经过若干年的投入,高职院校教师即可符合到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实践水平俱高的师资要求。其次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变以“理论学习为主”为“实践操作学习为主”、变“强迫式培训”为“引导式培训”、变“提高学历培训”为“教学需要培训”,变“到高等学院培训”为“到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形式培训。

(2)建立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实际出台相应政策,有计划对派送教师参加职业进修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激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企业,为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持,从而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离不开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教育部对高职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应拓宽思路,扩大兼职教师的来源,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吸引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加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来。这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除了担任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之外,还可参与到课程安排与专业设定,定期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情况举办专题研讨会及专题讲座。学校以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为导向,及时解决兼职教师的实际问题,让兼职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高职教育中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机制。在教师评价中建议通过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校内督导组成评价小组。结合专家小组评估、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客观性、专业性和长效性。

猜你喜欢

工学师资队伍校企
盐工学人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