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几何中的二次函数

2012-04-29杨永金

成才之路 2012年15期
关键词:代数式动点等腰三角

杨永金

近年,中考试题中常有动态几何问题,它包括点动、线动、图形动三种类型。二次函数是初中解决极值问题的基本方法。二者结合,增添了动态几何的趣味和解决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现举三个例子进行分析。

一、单一动点与二次函数

例lA、B、C三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点在X轴负半轴上,B点在X轴负半轴上,且AB=10(OA

(1)求线段OA、OB的长和经过点A、B、C的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的坐标为(4,0),点E(m,n)是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m>0,n>0,连接DE交BC于点F。

①当△BDF为等腰三角形时,写出F点的坐标。

②连结CD、CE,△CDE是否有最大面积?如有,求出△CDE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E的坐标;如没有,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相似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OA、OB的长,再通过ABC三点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BDE为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分析:BD=DE、DE=BE、BD=BE。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解决。求△BDE的最大面积,与二次函数的最值联系起来。

二、两个动点与二次函数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四个个顶点A(8,8)B(8,O)、C16,0)、D(16,16)。抛物线过A、C两点。

(1)求出过A、C两点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垂直于AB交AC于点E。

①过点E作EF垂直于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

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当T为何值时使得△CEG是等腰二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分析:随着点P、Q的运动,EF与抛物线的交点G始终在点E的上方,故EG的长等于YE-YE,所以可以建立二次函数来求最值。对于△CEG等腰三角形,根据P、Q两点的运动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三、单一动点的图形变化

例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M是BC上不与B点重合的点,AB=8,AD=6,过M作垂直于AB于点Q,交DC的延长线于点N,设BM=X,△MDQ的面积为Y,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要求面积只需取某条线段为底,再找一条高,它们要么是常量要么是关于自变量的代数式,因此,以EF为底DG为高,求解。

(1)设t=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M和MQ。

(2)如Q点在BD上移动。

(3)Q运动时能否与M、D够成直角三角形,如能,求出

其值。

分析:(1)中求线段之间的关系可用比例线段求得。(2)中求三角形的面积只需找底与高即可。底与高可能为常量,也可能为含x的代数式。DQ为底,PC为高。(3)可假设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把各线段的长求出来,再用勾股定理求解。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动态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其中所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丰富,有数型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等思想方法。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利用动静结合、图形变换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推理等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要会将问题各个时刻的图形分类画图,由“动”变“静”,还要善于抓住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特殊位置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

(安龙县笃山中学)

猜你喜欢

代数式动点等腰三角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
例说代数式的求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