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012-04-29高春红
高春红
心理学家说过:“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感。”当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很难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易陷入心理“误区”,不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问题,进而影响其人生观的形成。作为经常与他们接触的教师,帮助他们,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多与学生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对症下药,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既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以下的心理特点。
一、喜欢和师长对着干,喜欢独立、彰显个性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在迅速成长,虽然其生理上的各方面日渐成熟,但他们的想法还很单纯,心理仍然幼稚,无论做什么都会带情绪。由于身体发育较快,身高接近成人,他们从心理上不希望大家把他当做孩子,如果教师或家长仍然以过去的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适得其反。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以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二、虚荣心、自尊心都很强,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
例如,小明在县里一所重点高中就读,学习一向很好。一次上课迟到,老师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一会儿,进来时他关门时声音很大(其实是由于风太大),老师以为他是故意摔门,因此就当着同学们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他是个内向的孩子,感到委屈,在家呆了两三个月后才去学校上学。可是,老师并没有帮他打开心结。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愿和同学接触,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并且在去年高考落榜了。现在的学生虚荣心、自尊心都很强,不想当众受辱,只要教师做法稍有不当,就可能遭到学生的抵制或反抗。这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对其进行批评教训。爱与尊重是相互的,只要教师能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自我价值认可的快乐,他们必然会积极地配合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压力太大,极端情绪化
例如,郑州一所高中阶段的名校里,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习压力杀死了自己母亲。这名学生出生在郑州市一个工人家庭,小时候非常优秀,亲戚、邻居一提起他都赞不绝口。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他身上——在学校附近租房,全天接送。一家人的花销全靠当工人的父亲。母亲省吃俭用,在他日常学习的空隙,还给他报了补习班。“妈妈给我报了4个补习班,一个语文班、一个数学班、一个英语班、一个物理班。寒假时,改成了两个化学班、一个语文班、一个数学班、一个英语班。整个寒假都在补习,过年前补习中间休息的几天都是在家写作业。”案发后,他说。他所在的班是物理竞赛班,学生成绩都很优秀。他考得最好的一次是在班里排第21名,在全校排第91名,考得不好时也能排在全校300名内。按照学校老师的说法:“在我们学校排名前600名之内的学生,都属于成绩比较好的,能上重点大学。17岁的他在供述杀人动机时说:“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可见,现在的中学生都承受着很重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带着父母、长辈的全部希望,而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极易产生急躁、迷茫的情绪。他们长期压抑,一旦精神崩溃,很容易发生恶性事故。因此,学校应该适度管理,教师要布置适量作业,并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四、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现在的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很容易受到外界所谓“潮流”的影响。有段时间,学校许多男生留长发,其中也有个别教师。由于不合校规,班主任天天强调,但还是屡禁不止。最后那几个教师率先剪了长发,男生的长头发事件才得以制止。事实上,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被模仿者。这就要求教师们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己仪表,为学生立下一个好的标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投入到健康快乐的学习中去。
总之,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了解、熟悉教育对象,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动向,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水平,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新安县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