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深化政治课课改的现状和思考
2012-04-29赵书庆
赵书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来,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然而,广大农村高中政治教育远远落后城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本文针对农村高中政治课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新课改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一、农村高中政治课改的现状
1. 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
校长、教师、家长对政治新课改认识存在盲区,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落后,师资缺乏;政治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甚至断章取义;家长对于政治新课改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要求学生考上大学,至于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他们并不关心。
2. 师资状况难以胜任新课改
广大农村高中远离城市,各方面都没有优势吸引高水平教师来任教,优秀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政治学科缺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教师迫不得已所教非所学;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任务重,外出学习、培训怕影响工作,知识更新机会非常少。
3. 农村高中学生素质堪忧,影响政治新课改
农村高中学生相对城市的同龄者来说,阅历浅、视野不够开阔、综合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慢,再加上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外出务工,双休日回家无家长监护,学生贪玩,玩游戏,使得在校5天的学习成果在双休日里抵消很多。
4. 课程不符合农村生活生产实际
课程内容脱离了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实际,理论化比较强。教师不能教给学生适用农村生活相关的知识和常识,造成升学与就业的疏离。
5. 资源相对缺乏,不适应新课改
政治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信息搜集处理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在农村地区遭遇了一些挑战。如图书馆缺乏,缺少图书,而且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仅仅凭的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
二、解决农村高中课改问题对策的思考
1.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
认真学习新课改,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格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农村高中学生主动、积极、愉悦地学习。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改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活动,搭建农村高中联盟发展共同体,实现定期交流、联合教研、项目研究、资源共享、网络互动。借鉴先进学校新课改的经验,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3. 挖掘课程资源,推动新课改实施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搭建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的平台。
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给力新课程
政府根据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数量及结构变化情况,落实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师,吸引高水平教师;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量身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鼓励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唐河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