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夫告诉我们什么
2012-04-29胡凡中
雷夫?艾斯奎斯
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杰出的小学老师感动了无数人。近三十年的时间,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美国洛杉矶伯恩特小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震撼着每一位从教者。
2012年3月6日,雷夫与来自全国各地近两千名校长、教师分享了他从教以来的点点滴滴,讲述了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在场聆听,雷夫的教育理想与情怀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与追问。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这些孩子不是天才,他们很寻常,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他们是靠着用功和接触各项超越基准的活动,才变得如此突出的。”
见识来自阅历。雷夫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探幽,遍访人文社会。他们到华盛顿特区参观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担任他们的导游。孩子们参观各景点时的表现,让大学生们相当讶异,他们不敢相信五年级的学生竟然认出了画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及环绕国会大厦的带状装饰。这些“小历史学者”的言行举止和知识视野,毫不逊色于那些年龄更长的访客。
见识来自阅读。一年四十八周,每周六天,每天近十二小时的时间,雷夫和孩子们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莎士比亚、代数以及摇滚乐。广泛阅读帮助孩子们树立了价值观,在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中,孩子们学会了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学会了敞开心门接受新观念,更找到了远行的方向。
见识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我们教给学生的,除了一个知识世界,还应该有一个“意义世界”,同时拥有这两个世界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教育应着眼于引导人对自己和世界的深思,力求去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帮助人建构起一个极具个性的“意义世界”。见识,让参与者倾听哲人,与哲人对话,和同龄人共思,能够寻求内在精神的满足与意义,并勇敢地批判与创建。增长见识,不仅仅是为了寻求精神的蜗居,更是为了人格的卓越与健全。
态度比水平更重要
“我不认为我能教好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是教不好的,就像大夫拯救不了每个人的生命一样,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
多年来,雷夫把56号教室打造成了一个“天堂”,这得益于美国小学实行的“包班制”,即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班级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包括阅读、写作、数学、自然、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雷夫因此得以淋漓尽致地施展他的才华。有人说,教师有四个层次:教教材,用教材教,用整合的教材教,用自己的教材教。真正的为师者自身就是课程,就是教材,当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时,他不会无动于衷,相反,他会从心底萌发探究的激情,持续关注,反复诘问,犹如一个在沙滩上拾贝的孩子,始终兴趣盎然。
我越来越明白,一名教师能让学生一直珍藏的,不是讲了什么道理,也不是习题考卷讲解得如何精彩,而是课堂之外与教学无涉的一个个小场景,甚至是无意间的一个平常举动。多年以后,这些场景或许早已被教师淡忘,但对学生而言,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当怀揣一颗童心,“当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的时候,你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把自己变成孩子,饮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亦开颜。教师应如雷夫这样,用童心为学生开启心智,拂去尘埃。
反思自己,我是否也應该有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呢?今天是否还有对自然的热情,是否还有对生活的渴望,是否还有对教育的憧憬与向往?
可信比可怕更重要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优异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去除恐惧,产生信任,如此,你也将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成长。”
我们身边的很多教育是以“害怕”为基础的,比如班上的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被责骂。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雷夫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要创造一种不害怕的教育。”雷夫打造了一间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它是孩子们学习的绝佳场所,在这里,孩子们知道老师是公平待人的,是可以依靠的,他们深信只要老师在身边,就很安全。
雷夫给予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要让孩子在开学第一天就学到,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没完成家庭作业吗?只要老实地告诉我,我会接受这个糟糕的事实。打破东西了?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那么规则也将随之改变。
雷夫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也许,这正是信任的源泉。
榜样比说教更重要
“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老师不是神,也会有情绪,难道雷夫就不会在他的56号教室发怒吗?面对这个问题,雷夫诚恳地说:“有时我真想把那个不听话的孩子从教室里扔出去,但我始终提醒自己——我是孩子们的榜样,想要他们做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要让孩子们友善有礼,我就不能对他们大喊大叫,因为大喊大叫对这个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这只会让他产生恐惧感。假如我很平静,整个教室就会很平静。我很累就是因为我要不时地压抑自己的怒火。”
“孩子一直在看着你”,这句话如一枚尖细的绣花针,不知怎地就直抵人心深处。若要培养一名道德高尚的学生,教师自己本身就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当我们旁若无人地企图搬走摆放在街头的花盆的时候,当我们因为一点口角就拳脚相加的时候,当我们习惯用谎言牟取利益的时候,似乎没有想到“孩子们一直看着你”。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
家长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过去和现在的表现来衡量他的进步。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听着雷夫的演讲,我突然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小林先生的教育观点——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教育,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要想让这块土地开出绚丽的花朵,就需要把美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灵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决定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是为师者不可不读、不可不深思的一段话。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也是教育的本性。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都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假如你命该扫街,就请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能够见到并读懂如泥土一样朴实却又如月亮一样发亮的雷夫,不能不使人心生暖意。
【胡凡中,山东省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 / 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