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的调研报告

2012-04-29刘甜甜

中国德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高中生青少年教师

摘要 通过对高中生反叛行为的调查,了解高中学生追求“独立感”时的各种外在行为表现,了解高中学生对个体、同伴及异性、父母、教师乃至学校和社会、媒体影响等教育各因素的最真切的认识;对高中生具体反叛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和描述,将引导教育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高中生;反叛行为;调查;独立感

作者简介 刘甜甜,广东省佛山市桂城中学,教师

1.引言

急剧变化和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观念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独立感和成人感逐渐增强,开始注意“自我”,进入“心理性断乳”期,能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社会角色,思维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也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反叛的行为和思想必然浮现,青少年教育变得“扑朔迷离”,常使人困惑。及时了解、发现青少年个性发展及其障碍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解决的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对教育生活世界中与高中生有关的各种关系做出审慎的描述,我们对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做了一些侧面的调查,试图从各种表征中厘清当前高中生发展的特点及变化。

2.研究方法

被试:向珠三角某地多所高中学生随机发出调查问卷,共收回682份,其中男生298份,女生384份。

问卷设计:针对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可能出现的表现及其原因,通过文献调研和师生访谈,考虑高中生心理特点,设计问题涉及当前高中生的同伴及異性关系、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影响等各个方面。

题目分成两大类:排序类和选择类。排序类问题要求被试对所列选项分别按由重到轻排序。记分办法是:A×1+B×2+C×3+D×4……=该项总分。其中,A代表某项排在第一位的人数,B代表该项排在第二位的人数,依次类推,最终得分最少的项目排在最前面,表程度最重;反之,表程度最轻。选择类问题要求被试从多项分级量表中选出符合自己认识的一项,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问卷不记名,并由陌生老师组织进行。

3.结果

高中生性开始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发,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高中学生表示有喜欢的异性,有11.9%的学生表示在谈恋爱。(如图1)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240人把“性行为”看作是高中生反叛行为之一,占35.2%;而对性行为可以接受的为67人,约占9.8%,这亦表明在谈恋爱的学生(11.9%)中,大部分并不拒绝性行为,而且“曾违犯过”这一行为的有1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占谈恋爱的学生人数的23.9%。

当要求对“你认为造成青少年反叛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列”时,60.1%的学生首选“家庭关系”,排序分值高居第一位,表明其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朋辈影响,“传媒影响”“突出自我形象”列在第三、第四位。

395人(57.9%)认为“缺乏沟通”是使青少年变得反叛的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后面依次是“管理自由度”“期望过高”和“家庭经济问题”。在沟通问题上,13%的学生经常觉得父母很唠叨,有时有这种感觉的占33%,偶尔或从不的占41.5%和12.5%。(如图2)

对“是否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和“是否觉得自己太普通”这两个问题,表示经常有这种感受的分别有29.9%和18.9%,有时的分别占38.7%和34.9%,偶尔的24.8%和31.5%,从不的分别占6.6%和14.7%。

在建立自我形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37.7%)的学生认为时下的青少年最想建立“有性格的形象”,27%的最想建立“独立的形象”,有23.8%的学生 “自信、领导性形象”,认为是“前卫的形象”最少,占11.6%。(如图3)

当问及“是否常常崇拜影视、歌坛等明星”时,表示经常的仅有9.4%,有时的占26.1%,偶然的占45%,表示从不的有19.5%;并问到“是否常常喜欢模仿自己所崇拜的人”时,仅有5%表示经常模仿,有时的占12.9%,偶尔的占39.3%,42.8%的表示从不模仿。在影响力的大小方面,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其次是朋友和兄弟姐妹,再次是老师的影响力,社会偶像的影响力排在最后。(如图4)

有4%的学生“被学校处分过”。当列举出若干常规或热议的学校制度给学生根据讨厌(或不合理)程度判断时,有37.4%的认为“不准留长发”最不合理,34.8%的学生认为“不准带手机”最不合理,认为“必须穿校服”和“不准谈恋爱”最不合理的分别有17%和10.9%。(如图5)

在所有的调查学生中,有3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的“不尊重行为”情景下最有可能作出反叛行为,有33.5%的选择在“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不认同、不信任”的情况下作出反叛行为,此外,当老师的不认同,对老师及其相关学科学习出现滑坡时有15%的学生会作出反叛行为,当老师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情况下,有12%的学生会作出反叛行为。

高中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73.3%的教师会“询问原因后指正”,高声大叫的、责备的有21%,不理会或无所谓的有3.8%,打骂的极少数,占1.9%。惩罚仍然是普遍现象,31.8%的学生反映罚站是最为常见的惩罚方式之一,曾被辱骂、赶出教室的分别占19.2%和12.6%,有6.3%的学生表示曾被打,除此以为,有28.9%的学生表示受过其他惩罚,如罚抄书、搞卫生、跑步等,表示没有受过惩罚的仅有1.2%。

78%的学生都有对老师处理问题不服的情况,57.3%的学生会对老师的话据理力争。有2.6%的学生会经常与教师抬杠,9.4%的学生有时会与教师抬杠,41.3%的学生偶尔与教师抬杠,46.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不与教师抬杠;而与此相对的是,有5.4%的学生常与家长抬杠,超过21.1%的学生有时会与家长抬杠,超过半数(51%)的学生偶尔与家长抬杠,觉得从不与家长抬杠的学生仅占22.4%。(如图6)

高中生对现在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的只有7.6%,满意的有48.7%,不是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36.5%和7.2%。(如图7)与之相对的是,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发火的有10%,有时发火的占28.7%,偶尔或认为从不发火的分别占52.5%和8.8%。(如图8)当问及“父母唠叨或你精神压力过重时,你的态度通常会是怎样”时,31.5%的学生表示会发脾气,15.1%的学生我行我素,23.6%的学生会顺从,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29.8%的回避冲突。

当问到“在中学生中,出现哪些行为称为反叛行为?(多选) ”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下列行为可称为反叛行为:挑衅性骂人、打人(454人,66.6%),打架(378人,55.4%),偷窃(342人,50.1%),离家出走(443人,65%),逃学(464人,68%),吸烟 (380人,55.7%),赌钱(342人,50.1%),吸毒(433人,63.5%),加人黑社会 (448人,65.7%)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下列行为可称为反叛行为:顶嘴(303人,44.4%),破坏公物(300人,44%),喝酒(279人,40.9%),自杀(314人,46%),性行为(240人,35.2%)。另外有一定的学生认为下列行为可称为反叛行为:讲粗口(179人,26.2%),说谎(134人,19.6%),考试作弊(167人,24.5%)。

对上述行为曾违犯过的学生比例排在前面的是:顶嘴(423人,62%),讲粗口(350人,51.3%),说谎(301人,44.1%),喝酒(164人,24%),考试作弊(84人,12.3%),挑衅性骂人、打人(66人,9.7%)

4.讨论

性意识在青春期得到萌发,高中生对异性的消极感受几乎都消失了,有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一半的男生和大多数的女生都跨过性别界限建立了友谊。几乎所有谈恋爱的学生均能体会到欣喜与甜蜜快乐,认为谈恋爱“最能使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但对恋爱的情感也表现出矛盾,对亲情的倚重可能会否定或压抑此种情绪体验。青少年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社会伦理道德、经济条件等都不允许满足他们的性要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现实中否定“性需求”,认为这是反叛行为,但有近四分之一(23.9%)的高中学在谈恋爱中尝试过性行为,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这表明,在现实的否定与内心的性需求的矛盾冲突下,部分青少年会受“本我”的驱动而偷尝禁果,如果不加强性知识教育,可能会引起青少年性心理变态,甚至导致犯罪。

相比而言,家庭关系是使得青少年反叛的主要因素之一,且“缺乏沟通”又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增加了反抗性情绪,尤其是进入高中后,希望父母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过多的干涉,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地位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

同时,青少年提出更大“管理自由度”的需求,期待父母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让他们独立地做事。父母要求子女自觉地履行职责时,却常会被学生曲解为 “期望过高”。对于父母的叮咛,他们常会觉得啰嗦、唠叨,对于教师的指导常当耳边风。

过半的高中生会关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在乎自我形象,希望能完善个性,且大部分高中生期待建立“独立、有性格”或“自信、领导性”等健康的个性形象。

虽然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对自己的父母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关系,会视父母为偶像,但是更多的高中生不再对父母唯命是从,转向在其他公众人物中寻求偶像与榜样。与权威的父母和教师比较,朋友和同伴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技能和能力的标准和均等的机会,彼此间相互吸引、模仿,互为榜样。高中生不再视教师为完美无缺、无所不知的楷模,甚至以更苛刻的眼光来看待教师,教师的影响作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迅速减弱。

学校作为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约束性。学生蔑视道德观念、践踏秩序的反叛行为会受到学校的处分。作为社会化因素之一,学校要引导学生尊重已有社会政治秩序,形成一种尊重权威、遵守秩序的观念,并为今后进入成熟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然而,高中生思维不成熟,判断是非时片面、主观,必然导致对纪律、约束的强烈反抗甚至敌意心理。他们以自己的评价标准来独立评价一些如“必须穿校服”等常规约束;对“不准留长发”“不准带手机”等约束表示较为强烈的反对,希望能有一定的行为自由;甚至对于“不准谈恋爱”等约束,也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的独立体验和个人喜好。这些都是高中生独立自主的需求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的主要体现。

高中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既注意方法,避免“抬杠”的误会,也能意识到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及自己的地位和职责,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父母的直接冲突。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仍然是最重要的,但寻求独立的青少年更直接地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最希望能改善与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消除猜忌与障碍,改变不利地位,以满足更多需求和必要的娱乐消遣。同时也要看到,学生虽然与父母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却仍然怀着避免亲情疏远、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的愿望。

高中生强烈要求自治的特点也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中。调查显示,近一半高中生对现在的生活状况相对不满,非常满意的只有7.6%。高中学生所怀的社会和人生的期望仍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对现实生活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易愤怒或绝望。大概四成的学生表示会发火或经常发火,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在父母的唠叨或精神压力下会发脾气,近三成的会回避冲突,这些源于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会影响其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此外,高中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还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易出现偏颇,经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表现为固执地 “我行我素”。

对高中生的具体反叛行为进行的调查有明显的“自我”的影子。学生对大部分违纪行为标榜为“反叛”,顶嘴、讲粗口、说谎、喝酒排在“可接受行为”和“曾违犯过的行为”前四位,可以推断,学生“曾违犯过”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把“逃学”和“离家出走”这两项行为称之为“反叛”行为的学生数均超过一半,列于第四、五位,却仍排在“可接受行为”的第五、六位。可见,学生寻求独立的反抗与逃避,其“反叛”思想常凌驾于是非判断之上。反映着学生对这些行为性质的认识远远不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缺憾。

5.结论

青春期社会化的目的和任务是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而高中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除家长外,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学校、教师、同伴、心中偶像以及社会等。高中生追求“独立感”和“成人感”,但往往由于内在的认知能力、情绪反应和意志活动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不能正确评价和要求自己,也不能正确认识个体对社会的责任,难免做出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个性发展障碍在18岁后仍未得到缓解会形成终生异常,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注意青少年的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成人感,鼓励和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又要严格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因经验不足、情绪易激动而莽撞行事,帮他们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高中生青少年教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最美教师
青少年发明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圆我教师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