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2012-04-29胥顺发童军杨利丁亨虎吴家琼刘克芝符家安付勇白淑萍李生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江汉平原小麦

胥顺发 童军 杨利 丁亨虎 吴家琼 刘克芝 符家安 付勇 白淑萍 李生勇

摘要:利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小麦NPK配施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 838.7 kg/hm2和79.3%,每千克养分可增产小麦6.7kg;NP、NK、PK配施,以NP配施的产量最高,NK配施的产量次之,PK配施的产量最低,研究区域N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江汉平原;小麦;“3414”肥料试验;养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72.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38-05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Wheat in Cotton-Wheat Interplanting System in

Jianghan Plain

XU Shun-fa1,TONG Jun2,YANG Li3,DING Heng-hu4,WU Jia-qiong4,LIU Ke-zhi4,FU Jia-an4,FU Yong4,

BAI Shu-ping4,LI Sheng-yong1

(1.Service Cent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Jiyukou Town of Qianjiang City, Qianjiang 433128, Hubei, China;

2.Working Station for Soil and Fertilizer in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0,China; 3.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Fertilizer,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4.QianjiangAgriculture Bureau,Qianjiang 4331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wheat in cotton-wheat interplanting system in Jianghan plain was studied using ‘3414 fertilizers tests. When N, P, and K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evenly, wheat had best yield-increasing effect, the production increased and increasing rate were up to 1 838.7 kg/hm2 and 79.3% respectively. Among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treatments of N and P, N and K, P and K, the yield of wheat was highest in N and P combined application treatment, then N and K, the lowest was P and K. N fertilize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wheat yield in Jianghan plain.

Key words: Jianghan plain; wheat;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保证湖北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总产稳定在330万t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江汉平原小麦种植主要有棉麦套种和稻麦轮作两种方式。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发展小麦生产、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3414”肥料试验[3]是以肥料N、P、K 3种养分为因子、每种养分设4个施用水平、共14个处理的不完全的大田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以期为小麦科学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市,该市的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积玉口、浩口、杨市等乡(镇)。各试验田块即选择在这些乡镇,试验前取耕层土壤分析速效养分含量[4],具体情况见表1。

1.2试验设计

各试验均统一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计,即设N、P、K 3个因子、每个因子设4个水平,共组合成14个处理。下标“0、1、2、3”表示施肥的水平,其中,“0水平”表示不施肥,“2水平”表示推荐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的1/2,“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试验各处理肥料养分用量见表2。

各试验田块N、P、K化肥养分推荐施用量,即“2水平”的确定参考区域内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而进行,各指标的确定还依据了试验田块的养分状况、区域内农户调查、历年施肥情况和有关文献报道等参考资料。

各试验小区面积均为20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P、K养分分别用12%的过磷酸钙和60%的氯化钾于移栽时一次性基施,N养分用46%的尿素,其中70%基施,30%分蘖期追施。供试品种为郑麦9023,于2008年11月上旬播种,2009年5月下旬收获。播种量210 kg/hm2,条播。各试验处理除施肥量与施肥种类不同外,其他田间操作管理如整地、栽培、灌溉、有害生物防治等均按当地习惯进行。在试验栽培过程中,收获前期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于收获前用灭病威防治赤霉病2次。收获时分小区实收,以风干重计产。

1.3养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单因子增产效率(kg/kg)=(全因子施用小区产量-缺本因子小区产量))/单因子施用量

协同因子增产效率(kg/kg)=(协同因子施肥小区产量-空白小区产量))/协同因子施肥量

土壤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施肥后植株吸收养分量-空白区植株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100%

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施肥后植株吸收养分量-空白区植株吸收养分量)/施用养分量]×100%

试验数据采用Exce1 2003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在小麦成熟后实收计产(风干重),产量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1以N3P2K2处理产量最高,达3 825.8 kg/hm2;试验2、试验3、试验4均以N2P2K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达4 645.4、3 956.1、4 245.8 kg/hm2。

2.1各“3414”试验常规五处理结果分析

各“3414”试验处理1、2、4、6、8为试验常规五处理,分别是NPK全不施、只不施N、只不施P、NPK全施和只不施K处理,各处理所施养分的用量均为推荐施用量(即“2水平”用量)。从各“3414”试验中抽取这5个处理的试验结果,可考查试验田块N、P、K各养分施用的增产效应、土壤和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等。抽取的五处理产量结果见表4。比较各试验常规五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发现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结果见表5。从表4、表5可以看出,4个“3414”试验常规五处理均为NPK三要素配施(处理6)的小麦产量最高,不施肥处理1的产量最低,二者相比,平均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 838.7 kg/hm2和79.3%;各试验NPK三要素配施(处理6)的产量,均比NPK任何二要素配施(处理2、4、8)的产量要高,相对PK、NK、NP配施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34.0%、28.2%和25.0%。分别比较各试验中的处理2(PK配施)、处理4(NK配施)、处理8(NP配施)3个处理的产量,4个试验的结果各不相同,E1和E2试验均以NP配施的产量最高,E1试验中PK配施的产量最低,而E2试验中PK配施的产量高于NK配施的产量;E3和E4试验中3个不完全施肥处理的产量则具有相同趋势,即NK配施的产量最高,其次是NP配施的产量,PK配施的产量最低。就总体而言,小麦产量为NP配施处理>NK配施处理>PK配施处理,NP配施处理分别比NK配施处理和PK配施处理增产83.7 kg/hm2和222.4 kg/hm2,说明N、P、K三要素中,N对小麦产量的贡献非常重要[5-7]。

2.2各“3414”试验常规五处理单位养分增产效率

分别计算各单因子和协同因子的增产效率(表6、表7),可以看出,各试验田块NPK配施处理(处理6),相对其中任何二要素配施处理(处理2、4、8),N、P、K三因子中各因子单位养分的增产量,E1、E3和E4试验均为P因子最高,而对于N因子和K因子,E1试验中N要略高于K,E3和E4试验中则K明显高于N,但E2试验结果则不同,表现为K高于P,并明显高于N。各试验结果平均,各因子单位养分增产效率以P因子最高,平均为16.8 kg/kg;K因子次之,平均为14.7 kg/kg,N因子最低,平均为6.7 kg/kg。单位养分增产效率上,K因子的变幅较大,与张会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8-10]。

协同因子增产效率方面,4个试验各施肥处理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表现并不一致。4个试验中,NPK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为5.1~7.7 kg/kg,PK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为5.0~7.9 kg/kg,NK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为3.0~5.4 kg/kg,NP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为3.7~5.7 kg/kg,且均以E4试验最高。平均来看,NPK配施和PK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最高,NP配施的次之,而NK配施的最低,NPK及PK、NP、NK配施每千克养分可分别增产小麦6.7、6.7、4.8和4.1 kg。

2.3各“3414”试验常规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

由表8结果可见,4个试验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均远低于任意两种养分配施的相对产量。比较不施N(仅PK配施)、不施P(仅NK配施)和不施K(仅NP配施)处理的相对产量,4个试验结果各不相同,其中,E1试验以不施N处理的相对产量最低,不施P处理居中,不施K处理最高;E2试验不施P的相对产量要低于不施N和不施K处理,E3和E4试验也以不施N处理的相对产量最低,但其不施P处理的相对产量则略高于不施K处理。就4个试验平均而言,不施N处理的相对产量最低,不施K处理的相对产量最高,说明土壤中氮素的利用能力较P、K要弱。

比较各因子在4个试验中的相对产量,对于不施氮(仅PK配施)处理而言,E1试验不施氮处理的相对产量较高,其余3个试验则相差不大。说明E1试验田块提供氮素的能力较强,氮素利用率较高。这与土壤速效养分的测试结果并不相符,即按初步制定的丰缺指标来说,E1、E2和E4试验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80~100mg/kg,属氮养分中等缺乏水平,且E1、E2试验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当,但E1试验不施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却比E2试验高8.4个百分点,而E3试验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仅为42.5mg/kg,氮养分严重缺乏,但其不施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却与E2试验相当,甚至比E4试验还略高。

不施磷(仅NK配施)处理的相对产量也以E1试验最高,其余依次为E4、E3、E2试验。这与土壤有效磷养分测试结果也不一致,E1和E2试验田块均为磷养分严重缺乏水平,但E1试验田块不施磷的相对产量比E2试验高出16.3个百分点;E3和E4试验田块均属磷养分中等缺乏的土壤,磷养分相差1.8 mg/kg,相对产量却相当,均低于E1试验却高于E2试验。

对于不施钾(仅NP配施)处理,E1试验的相对产量也为最高,其次是E4试验,再次是E3试验,E2试验最低。4个试验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为中等缺乏水平,但E1试验田块的速效钾含量最低,其不施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却最高,而E2试验田块的速效钾含量最高,不施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却最低。

各试验土壤不施某养分的相对产量与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相关性不强,另外测试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所表现的差异对田块基础产量没有很大影响。这是与当地农民习惯、气候、地下水位以及养分协同效应等方面因素有关,还是与所设定的丰缺指标不适宜有关,或者其他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2.4各“3414”试验常规五处理土壤养分和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

应用各“3414”试验常规五处理的试验结果和植株样养分测试结果,按差减法分别计算它们的土壤养分和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结果见表9和表10。

表9结果表明,各试验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当季表观利用率各不相同,对于基础地力(即N、P、K均不施)而言,平均分别为20.8%、34.1%和15.2%,而二元配施(PK,NK,NP)时,平均分别为24.9%、59.9%和36.4%。可见在PK、NK、NP配施的情况下,可分别促进土壤N、P、K养分的供应,而导致它们的当季表观利用率提高。比较各试验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其当季表观利用率可以看出,试验田块的速效养分含量较高,该土壤养分的当季表观利用率却较低,说明低地力田块中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更有效。

对应的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随产量不同、试验田块土壤养分含量不同而不同;即使各处理施肥量相同,其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也有差异。一般而言,低地力田块,平衡施肥能更有效提高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及作物产量。

比较各试验的P、K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和各田块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发现各试验P、K肥料养分的当季表观利用率有随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也并非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越低,其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也越低,这可能与各因子的协同作用有关。

各试验田块NPK三要素配施相对于空白和二元配施而言,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养分利用率均表现为最高。即使在土壤中某养分较为丰富的情况下,适量施用该养分,仍能表现出较高的当季表观利用率,充分发挥NPK三要素配合施用的协同增产作用。NPK三要素配施时各试验肥料N、P、K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4.1%、49.9%和128.8%。

3结论

1)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N、P、K三元配施效果最好,二元配施时小麦产量NP配施处理>NK配施处理>PK配施处理,江汉平原区域N、P、K三要素中,N对小麦产量的贡献很大。

2)各养分单因子增产效率,以P因子最高,N因子最低,但K因子的变幅较大。在协同因子增产效率方面,就平均水平而言,NPK配施和PK配施的协同因子增产效率最高,NP配施次之,NK配施最低,NPK及PK、NP、NK配施,每千克养分可分别増产小麦6.7、6.7、4.8和4.1 kg。

3)小麦的相对产量,以不施N处理的相对产量最低,而不施K处理的相对产量最高,说明土壤中N的利用能力较P、K要弱。

4)N、P、K中的二元配施时,可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而导致它们的利用率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较高,该养分的土壤当季表观利用率较低,即低地力田块中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更有效。合理平衡施肥能更有效提高肥料养分当季表观利用率及作物产量。肥料养分利用率方面,NPK三要素配施比空白对照和二元配施都高。

参考文献:

[1] 高春保,刘易科,佟汉文,等. 湖北省“十一五”小麦生产概况分析及“十二五”发展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703-2705,2714.

[2] 高春保,朱展望,刘易科,等. 湖北省小麦增产潜力分析和2009年小麦秋播的主要技术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74-2376.

[3] 陈新平,张福锁.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4):36-39.

[4]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0-107.

[5] 龚成华.小麦磷钾肥施肥研究初探[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 (1):39-42.

[6] 倪蓉.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64-66.

[7] 李明远,王媛媛,全承军,等. 鲁山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96-100.

[8] 张会民,徐明岗.长期施肥土壤钾素演变[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 熊明彪,雷孝章,胡恒,等.长期施肥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3,16(3):53-56.

[10] 谭金芳,介晓磊,韩燕来,等. 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1):45-50.

猜你喜欢

江汉平原小麦
哥 我在三月的枝头等你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基于GEE平台与Sentinel-NDVI时序数据江汉平原种植模式提取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哭娃小麦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