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
2012-04-29柯丽芬
柯丽芬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单单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数学工具性价值,更应把数学那独特的文化内涵渗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品味数学文化,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功能;人文价值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的起点,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文化,从古到今一直不断地延展。学生最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数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只单单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数学工具性价值,更应把数学那独特的文化内涵渗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品味数学文化,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有文化气息,从而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发挥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呢?笔者在平日的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重视历史文化熏陶,释放人文教育价值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必然孕育了丰富的内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1.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数学史料
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一个丰富的数学文化,每一个知识内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数学故事,每一次数学发展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天才。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在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名人的故事中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体现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如在学习“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介绍学生认识古人的计算工具“小石子——小棒——算筹——算盘”使用的历史,至现代人所发明创造的先进工具“计算机”的整个演变过程,对人类所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产生一种直抵内心的体验和领悟;学习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祖冲之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比的意义”后,适时向学生介绍美学史和数学史上著名的“黄金分割点”和“裴波那契数列”等。
2. 在教学中引用数学诗歌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作出许多的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能让人们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学生对“1~10”的数字有所认识后,给学生带来一首宋代理学家邵雍云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此诗妙在顺序嵌进10个基数,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在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刚学的“第几排第几个”的位置表述方式找出这10个数字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记住圆周率π值 ,笔者出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背诵圆周率的诗,寥寥24个字取其谐音暗示了,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学生快速记住了圆周率π值的小数点后22位数,并称妙不已。在平时练习当中,让学生大量的接触诸如“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请问先生能算者,道来寺内几多僧”的习题,在开启学生智慧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我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数学智慧。
二、展现知识生成过程,渗透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在希腊语中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科学、知识、学问”,与各学科相比,它最像哲学,哲学是使人获得智慧的科学,而数学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科学,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其内涵体现在各学科中,展现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其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是让学生通过证明、计算、联想、探索等数学手段,思考、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使人的思维严密,推理逻辑性强,做事有条理。
课堂教学应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引出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平行四边行转化成长方体形时,学生采用了多种“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在动手实践的进程中,学生发现平行四边行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行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底×高。这个教学过程,初步体现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反复验证——总结规律”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体验到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曲折艰苦的创新过程。这个展现过程可能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是比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体现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又为现实生活服务,如何灵活运用现行数学教材,发挥教材的潜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呢?《小学教学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结合实际生活问学生:“大家经常喝牛奶,在牛奶盒上标注着‘脂肪:3.8%,蛋白质:3.4%等,这些3.8%、3.4%等表示什么意思?”从而引出百分数。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题材,引出的数学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凸显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欣赏数学美,感受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利用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赏心悦目的,使追求和探索数学中的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的美陶冶性情,积极向上,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
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美?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曾说过:“数学的美体现在结论的简单和明确。数学就像是一个花园,没进门时你根本看不到它的漂亮,可一旦走进去,就会感觉它真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素材,揭示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的美,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欣赏体会。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知识、过程,更要注重它们与数学文化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感受,真正使数学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发掘人类文明、探索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7.
[2]邹族荣.数学文化欣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