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当家人”》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2-04-29卢明枢
卢明枢
【背景描述】
《我们都是“当家人”》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做好“当家人”》最后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税收对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税收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一些税收的基本常识,感受税收这种常见的经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领会纳税对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初步感悟纳税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纳税意识,学做有责任感的好公民。但税收并不为学生所熟知,个别同学甚至认为不需要交税。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意识,从一般到特殊,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树立依法纳税意识,也便成了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
【案例描述】
课堂的前半部分,我先通过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税收是国家最稳定、最主要的收入,感受到税收对于国家各项事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然后解释税收的含义和种类,课堂进行得相当顺利。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和征税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我特地强调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即从超过3500元那部分,要交纳个人所得税。讲到这里,突然有学生在座位上大声地喊出来:“这是不是在搜刮民脂民膏?”他的声音很响,几乎全班同学都听到了。后面还附和着几声“就是嘛”。当时我心里一愣,有学生居然把国家的税收和古代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混淆起来,从下面同学的随声附和中,可见赞同这个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意外是不期而遇。看来我必须得把这个问题先澄清了,否则,学生带着这个偏见,这节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我顺着那位同学的思路说,刚才这位同学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比较了解古代的历史,而且他会思考,会比较,会提问,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不过,他把现代社会国家的税收和古代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弄混淆了。同学们仔细想一下,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学生刚开始有些冷场,我想这个问题乍一提出来,可能有点难度。于是我把讨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即“现代社会国家的税收和古代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不同”,让他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也可以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以便考虑下一步教学。
学生立即讨论开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较之刚才活跃了,纷纷举手发言。一名学生说:“以前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是非法的,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而现在的税收是有国家法律规定的。”从合法性的角度来讲,“点”抓的不错。另一名学生说:“古代的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很随意,自己想收多少就多少,现在国家的税收规定3500元以上的部分才要纳税。”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我心理一阵欣喜。还有一位学生说:“古代的那些贪官污吏横行霸道,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都是用于自己的享乐,而现在,国家的税收大部分是用于一些大型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位学生讲到了两者的用途不同,这点非常关键,于是我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肯定,我继续追问,你认为国家的税收大部分是用于一些大型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你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吗?学生说:“像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这些工程的规模都很大,都是国家出资建设的,而国家主要收入来自税收。”“还有,我们学校正在新建的教学楼。”学生能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点着实让我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学生和我都大有收获,我真的感谢那位提问题的学生。
最后,我对学生的发言作了总结和补充。总而言之,我们现代社会国家的税收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收取的,主要是用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保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像古代的一些贪官污吏,通过不法勾当,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管老百姓死活。
【课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我的心情也无比愉悦。课堂中由于意外而生成的机会,我能够及时捕捉住,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既能重现知识,又能得到情感体验与升华。因此,我觉得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很有收获的。
其一,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按教师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课堂中学生规规矩矩,“师长”高高在上,课堂的单调、乏味也往往由此而生。而新课标要求师生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学友”关系,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时,最容易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会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享受学习的愉悦。
其二,善于捕捉机会,创生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意外与我们不期而遇,这些意外常常会让我们教师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往往就会忽略或是一言带过。很多时候,这些意外却恰恰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能反映一些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及时抓住,加以利用并适当发挥,进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后进行反思,并加以总结,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三,恰当处理意外事件,一切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可能会偏离我们教材的主旨,或是打乱了预设的课堂设计。这时,教师不能一律否定。对那些与本课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一些思想观点,教师应适当因势利导将其开发成有用的课程资源。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一次意外的插嘴我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现代国家依法纳税和古代官吏搜刮民脂民膏的区别。在辨别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解决了疑问,并且加深了对税收作用的理解,取得意外的收获,这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本课教学,教学理念得以提升。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落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思维能力、品格养成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5.
(乐清市石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