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2012-04-29任振宇田卫平
任振宇 田卫平
摘要:本文从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入手,研究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适应性障碍,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帮助新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能够尽快自立、自强。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48-01
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和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形式之一,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加美三国五校合作办学机构,隶属于江南大学。近几年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家庭状况普遍较好,个性突出,自律能力差,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在入学后产生一些适应性方面的障碍,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障碍表现
1.1 心理上的不适应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校园,很多大学新生会有种新鲜感,但新鲜感过后,有些大学生会有失落、迷茫,甚至会因不适应导致心理障碍。大学时期,是新生离开父母呵护开始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时期,也是人生中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易产生心理疾患的阶段。有些新生不太擅长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让人反感,当同学之间有摩擦和冲突时,不知如何处理,导致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1.2 学习上的不适应
跨入大学门槛后的新生面临着诸多的改变,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国际化教育模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及严格的管理方式,但由于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异使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如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外方提供的英文原版教材,教师使用全英文或者双语授课。因此,英语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较弱的英语能力给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英语学习跟不上,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放弃的心理。
1.3 生活上的不适应
对于离开了中学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意味着远离家庭和父母,意味着自主安排生活。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大多数是从家庭到大学,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父母、亲友,走出家门,来到大学求学。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大学除了安排日常的学习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均由学生自理,因而新生自主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多。能否合理安排业余时间是摆在新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2.1 心理上的不适应的对策与思路
2.1.1 心理疏导,通过档案梳理、心理测试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在新生入学之后,需要尽快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态变化,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本院对于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了科学统一的心理健康测试,并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完整的的电子档案库,及时对新生的个人档案进行梳理掌握,对一些可能有潜在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关注、早解决。并且我院建立了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在学院办公室、学生宿舍区设立了3处咨询点,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对心理危机可能造成的不良行为倾向尽早觉察、及时干预。
2.1.2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消除不良情绪
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不良情绪,我院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活动,尤其要提的是在军训期间,开展了包括了安全知识讲座、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全体新生素质拓展、新生运动会等活动,此外,理想目标教育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归属感教育之新老生见面会,入党启蒙教育,这些转型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好的解决了新生进校以来的普遍性困惑,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尤其是本学院的生活。
2.2 学习上的不适应的对策与思路
2.2.1 端正学习态度,丰富学习形式
由于我院特殊的课程设置、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的评价体系给大多数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在新手入学后的一段时间,辅导员要利用晚自习、班会的机会对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歌咏比赛、英语短剧演讲比赛、征文等;举办以英语学习方法、开办英语角,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这种全英语环境中,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让他们充分练习了英语口语,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2.2.2 加强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新生入学后对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成才缺乏明确的认识,对未来充满迷惘,这也会导致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缺失。高校辅导员需要引导新生在心理上积极适应一个较之高中更为艰苦的学习阶段。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光需要认真学习,更重要的还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今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后还缺少哪些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自主性不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同学,辅导员可以通过平时观察,谈话沟通发现其身上的优势,进一步引导。
2.3 生活上的不适应的对策与思路
2.3.1 加强学生骨干培养
新生进校前,通过学生档案等材料对教育对象充分了解。辅导员应多到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2.3.2 认真开展学生日常的规范化管理
包括学生寝室的作息制度、卫生、请销假等管理,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惩等事宜。尤其注重学生安全管理,包括学生人身安全、学生用电安全、寝室财产安全的管理工作。同时,借助网络克服时间和空间障碍,确保学生日常工作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例如,可以通过飞信、QQ聊天等方式进行沟通;网络在线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延续。
2.3.3 重视与学生家长沟通机制
结合我院学生特点,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我院每年上半年都会到全国各地开展学生座谈会,与各地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同时还尝试创新性的建立校外导师机制,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利用家长资源努力为学院学生建立各类实习、实践基地,在多方位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博.“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2] 田力,郑惠,于灏,李辉,毛海峡,王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新生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 李旸,孟大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