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护城河看国家的护城河
2012-04-29刘西曼
刘西曼
随着苹果、Google、洛克希德·马丁、麦当劳、富国银行等先后公布半年报,我们发现,虽然美国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好,但是比之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依然是相对安全、健康的。这不仅仅反映在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再次创了新低、全球FDI首选地依然是美国,还表现在几乎全球经济的各个方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下降、升值过程戛然而止;美国主流企业发布了一轮又一轮整体向好的年报……
怎么看待一国经济的强与弱?其实有着非常多的维度,其中之一就是按照该国的主要经济主体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大体可以分为政府、民众、企业及企业主和其管理层,而在民众当中,也可以再细分为穷人和富人。
那么,比较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是不妨以此为维度进行横评的。
美国企业的护城河宽在哪?
在所有指标当中,企业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项,一个经济强国,不可能脱离开强势企业而存在——比如希腊、葡萄牙两个国家没有一个世界500强企业,西班牙拥有5、6家、而人口少得多的瑞士却有15家。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看,比较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很大程度上可以以企业作为切入点——当然,不仅仅比较企业销售额,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竞争能力、定价权、净资产回报率等几个关键指标。而决定这几个关键指标的背后要素,往往归因于资源性垄断、技术性垄断和市场型垄断,美国企业在这几个方面恰恰是全球最强的。
比如,在资源方面,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十大石油公司里占据半数,而且埃克森美孚、康菲等盈利能力也超强。美国是人均拥有自然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海外也拥有大量的资源储备,属于资源富国,和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具有可比性。实际上,美国的资源优势往往被大大低估了:美国的煤炭储量高居全球第一位,随着页岩气的开发、近海石油的开发,美国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石油出口国。
而在技术方面,美国在军工、IT、医药和电气四大领域都处于金字塔的塔尖,军工和IT更是占据半数以上的市场,所以,当苹果公布一个季度季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其近90亿美元的季度利润咂舌。在IT和军工领域,短期看不到全球性的挑战者,美国处于绝对霸主地位,而在医药领域和电气领域,美国、欧洲、日本一直处于三雄争霸的状态。
最后,即便是在没有资源和技术作为垄断武器的领域,美国顶尖企业的运营效率也是最高的,不论是以低价取胜的沃尔玛、还是以品牌营销著称的可口可乐和耐克等,都是美国具有相当优势的地方。因为它们的管理效率很高、国家品牌的软实力很强、国内市场足够大……
所以我们看到,如果单纯以企业竞争力来看,美国具有无可匹敌的统治力,这种统治力在全球500强当中呈现的非常充分,具体到美国顶尖企业的年报则更为令人瞩目。所以,美国企业的护城河至少有技术、资源和运营三大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本来美国的金融企业有彻底垮塌的风险,但是美国政府大肆救市——本质上是救企业——让美国企业没有受到重创。
以护城河看世界
这种护城河的理念,不仅仅可以用在企业身上,还可以用在政府、民众身上,而且通过这种逻辑更有利于厘清很多模糊的问题。
比如,目前如火如荼的欧债危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政府债务危机——欧洲的政府希望以更好的福利获得民众的选票,不得不许诺更多的福利,但是这些福利不是来自于现实的财富创造,而是来自于对未来的负债。
其实,这种问题,在日本、美国都已经先后出现过。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政府的债务不仅仅基于日本政府的信用,日本政府的信用早就破产了,而是基于日本的政府债券是民众所购买,近乎全民持债——换言之,日本的债务是老百姓通过抵押存款、由政府借给老百姓形成福利的。
而在美国,这些债务最初由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高盛这样的机构来运作,只是当危机来临时,这些机构债务转为政府债——也就是转为日本模式。但是,美国民众并没有那么多的存款,美国政府是以包括美国退休基金、中国、日本等债券人的资产和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做抵押的。
而欧洲呢?欧洲没有日本那么好的储蓄率、也没有美国那么强的货币操控权和那么庞大的海外债权人,这就让它的护城河浅的多。它的对立面就是中国政府,单就政府的经济实力而言,中国政府拥有最宽的护城河。
与此同理,美国也不是一片大好,美国的低级工人的竞争对手是本国的富人,也是海外的穷人,前者掌控着企业分配机制,后者以更低的价格抢占他们的饭碗;美国的大量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资源、技术和运营优势的话,生存也非常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