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2-04-29陈东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主体教学内容

陈东华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过程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教师不仅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于是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使教学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双向的、交往的、可以协商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确立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而忽视了它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一堂课上下来,教师往往只关心“我有没有完成教学计划”,而并不关心学生掌握多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识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新教改要求从确立教学目标起,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等,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情趣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在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交际,吸收学生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际,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内容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兴趣的强弱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学科投入精力的多寡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能否点燃学生的兴趣,变苦为乐,变厌学为愿学,乃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英语教材往往是跟不上信息发展的步伐的,因此它可能是滞后的。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筛选,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本课本单元相关的素材。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从报纸、杂志等其它渠道获得,这样不但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语言,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乐中学,学中乐”,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活泼而主动地发展。

三、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熟练境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对学生尊重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期待通过言词交际和非言词交际传达给学生,会使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因而提高学习效益。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2.情景交际——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

四、教学方法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性

不可否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材及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受众面广。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当一个学期结束时,作为学校和教师,都需要给每个学生的表现和期望作出适当的评价,这也是学校与教师跟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交流的一种最普通、最传统的做法。现在学校、教师对于学生、教学的评价无外乎三种,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一般是由教师进行的,对于教师的评价一般是由学校进行的,与学生这个教学不可或缺的对象几乎没有关系,这就无法避免产生雷同、不全面,甚至偏见等。要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主体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