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开展自我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2012-04-29吴良根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6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吴良根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知识的建构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师的自我研究。自我研究有叙事、传记、行动研究、反思等方式。教师进行自我研究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自我研究;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26-04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学习一直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自我研究是西方教育领域在20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教师学习和研究的途径,并开始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自我研究具有内省与对话并存、追求教学原则而非方法、思考与行动并进等特点。自我研究有叙事、传记、教学日志、教师博客、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

一、自我研究简述

自我研究源起于对传统技术理性主义教学的批判,摒弃其不分教学情境、对优秀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简单复制的弊端,希望教师以具体的、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为实践的起点,再以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行动。自我研究以发展教师为要旨,希望通过教师不断的批判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策略,既可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优化教学设计,也可为教师积累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自我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事件的全过程,是对一切影响教学进程的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前,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课堂氛围、学生反应等一切与课堂情境相关因素的分析;在教学后,表现为对教学效果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

自我研究带有“质化研究”的色彩,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只有量化研究的研究结果才是科学有效的,认为数据和表格更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教育现实,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尤其在这些因素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意识的能动的人,他们的观念、态度、情感、知识、文化等对教育都会产生影响,而冷冰冰的数据是无法把这些因素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那些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自我研究正是运用课例、叙事、自传、日志、博客等方式对教师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因进行研究。例如,从教师的教学日志对隐藏在教学日志背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研究,从课堂录像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研究,这些都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质化研究。

自我研究是在行动中的思考,也是在思考中的行动,思考的结果为行动提供活动依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产生思考,两者相得益彰,彼此促进。

二、自我研究与传统教师发展范式的比较

教师自我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策略。它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在目的、假设和推进策略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表现,直接目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自我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外,还强调通过有效和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创造和运用知识。

在对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假设方面,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认为通过知识的掌握就能改变教师的行为。但不少研究均显示,这种范式并不能引起显著的和持续的教师行为的改变。教师自我研究着重的是通过识别、评价和改变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而又能引起教师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假设来促进专业发展的。在教师自我研究中,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在学习者的积极投入中通过经验建构的,特别是在合作的、与学习者相关的环境中效果更佳。

三、自我研究的特征

(一)内省与交流并存。“内省”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强调研究者以自己为实践和研究的起点,通过与学生、教材、家长、课程文化、课堂环境、社会、同事以及理论文献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对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研究重视内省,但并不像字面上所显现的那样,只是拘泥于自我的活动。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较难顺利、高效地进行,无法使自己及时发现问题。而在跟他人交流对话时,人与人的思维发生碰撞,能激起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博采众长。教师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呈现给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现实性和实用性。教师进行自我研究的课题中,最多出现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矛盾、挑战、压力等,如:我目前的教学行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该怎样才能改善教学行为?为什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理念和行为的脱节呢?我该如何摆脱困境,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呢?……诸如此类。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描述,把技术和理性的东西隐藏起来,解释自己的教学状态,追寻教育工作的足迹,这是一种追寻“意义”的研究,而不是一种对于特殊问题追寻特定答案的研究。

(三)自我研究侧重于“问题”研究。许多有经验的教育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出,那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获得的成绩往往更能吸引研究者的关注。“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消极方面,是指教师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压力和挑战等;(2)积极方面,包括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灵感、兴趣等。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驾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能。

四、中小学教师开展自我研究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叙事。教育叙事是教师用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即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个体的经验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叙事”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而非理论概括。研究者要清楚地把故事呈现出来,主要靠描述、叙述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论证、分析、归纳、推理的形式。夹叙夹议,是叙事最主要的方式。其中以叙为主,以议为辅,是叙中带议,而不是议中带叙。以叙述为主,而不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叙事研究的文本区分于其他科研论文的重要表现。

叙事研究的特点:(1)叙述的对象是真实的教学事件;(2)叙述必须有突出的主题;(3)叙述必须具有“情节性”;(4)叙述中包含着反思性内容。

(二)传记法。传记研究即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的影响及其意义。教师以“传记”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即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观察和思考世界,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于是就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它是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日志。是指教师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用精炼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它可以是对当天教学状况的技术层面的评价,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志,能及时检验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于应对日后类似的困难。

教学日志记载的内容常有:(1)听到、看到的与教学有关的趣事;(2)进展顺利或不顺利的教学活动或者事件;(3)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灵感的再现;(4)始料不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5)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或对某起教育教学事件的感受;(7)自己处理得较好的事情或对其他教师、学生或学校有启发意义的事情等。

(四)网络博客。博客一词源于“网络日志(weblog)”的简称,它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川流不息的网络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进行互动交流、深度沟通及简易的信息发布等。博客的核心在于其终生学习、主动研究探索的思想。目前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困惑以及一切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中,与同行或学生或专家交流,博客已成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管理、交流的工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较新颖的平台。

(五)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或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通过边行动、边研究的途径,合理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着的教育问题,改进并提高教学实效。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同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有:(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3)制定方案。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4)实施行动。①假设的设立及验证。借鉴应用实验假说。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直接进行观测。②研究措施与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综合、观察、问卷、调查、实验。③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5)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6)评价效果。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两种角色于一体,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即行动者。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将行动中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自己的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变实践的行动能力。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六)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初运用于医学领域中,研究病人的案例。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案例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案例研究通常以单一的、典型的对象(教学案例)为具体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或具体的考察,了解对象发展变化的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它的发展,然后把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产生的认识与结论,推广到对一般的人和事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去。案例研究对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整个过程就像解剖麻雀一样,让人们逐渐看清事物的全貌,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为“解剖麻雀”法。

案例研究中,精选教学案例是关键。一般教学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案例背景:简介案例发生的背景及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②案例描述:教学案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对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描述时应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③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一般采用“夹叙夹议”或先案例再议论的方式。

案例研究的特点:①案例研究以“案例”为基本单位;②案例研究是“案”与“理”的有机结合。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馈性思考活动,是把他们的活动从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把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思维加工过程。

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和结果进行反复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赋予教学实践以意义,寻求改善教学实践的可能方案。教学反思是慎思的过程,通过影响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结果的质量。在教学反思中知识、思想和行动是整合的。教学反思在意义重构中的功能在于,能够使经验中的各个部分之间、使经验与经验之间、使经验与其相关的知识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系。经常反思的教师不仅在寻求结论,也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工作而不去反思行动的理由和结果,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中不断建构其中的意义,创造与此相应的理论。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行动的理解,实践的改善,知识的扩展,还有对所拥有理论的提升。

教学反思的特征有:①教学反思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惊奇;②教学反思是批判性的思考过程;③教学反思是把具体情境概念化的过程;④教学反思是探究性的过程;⑤教学反思是把过去的经验引向未来的行动;⑥教学反思是从多元的视角重构教学情境;⑦教学反思是教师主动的学习历程。

以上只是教师进行自我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当然进行自我研究的形式并不局限于这些。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像教育故事、教育佳话、教学后记、教学病历、教学总结、教学随笔等也广泛应用于自我研究中,因此,可以说凡是有利于教师学习、成长的方式均可在自我研究中采用,正如教育心理学家Marianne A. Larsen所说的:自我研究像一把大伞一样把众多的研究方法包容其中,而不像其他研究把研究方法仅限于有限的几种。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护理教师对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评价的质性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