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2-04-29彭昊琎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利用教材

彭昊琎

摘要: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四个必修模块中的第一个模块,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课程资源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学习兴趣较浓,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经济生活》课程资源,能够产生积极的“首因效应”。本文对《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所谓课程资源,也称为教学资源,通俗地解释就是教学信息的来源。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又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按照课程资源对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之这些年“课程资源意识”逐步被唤醒,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在这个非常时期,也自然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作为高中政治新课程主体模块的第一个组成部分,《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渐渐开始成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现状看,对于《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甚至是政治教师对于本学科都存在轻视,因而对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有些虽然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但由于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准确,对其开发和利用的方法有欠科学,继而导致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巨大偏差。

一、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思政政治课程属于高中阶段的九门主科之一,但是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不受重视。尤其是文理分科后,轻视程度更加明显。毋庸讳言,大部分学校将升学率视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重理轻文是不合理但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因此,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任课老师激励机制,思政政治课程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视思想政治课为可有可无的科目,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只是有在考试之前才把思想政治教材拿出来翻翻,“临时抱佛脚”。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是读理科的,更是不把思想政治课放在眼里,临考前连“佛脚”都懒得抱。学校忽视,学生轻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势必会导致任课老师教研热情、教学激情衰退,怀疑者、抱怨者、筹划换岗转行者均有之。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的消极态度带来了严重负面效应甚至恶性循环。

(二)认识不到位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很多《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者,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之前,没能真正理解课程资源的范畴,所以在开发与利用上自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意识,即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教学工作是两码事,联系不大,教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受到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教学工作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甚至还有人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视作“不务正业”,认为它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些认识的偏差,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的淡薄,进而表现出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三)方法欠科学

从现状来看,《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多是一个单线流程,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原因有三。一是没能有效把握时机。部分教师具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却鲜有实际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是错过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机。譬如,备课过程是《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遗憾的是,据调查,75%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没有想到或没有去做——在课本、在课堂活动等教学设计中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二是开发与利用各行其是。实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与“日常教学实践”被人为割裂:《经济生活》课程资源虽然被开发出来了,但没有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没了用武之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教师撰写的《经济生活》教学研究论文、总结举目皆是,但是若是去考察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就会尴尬地发现,不少人所写与所教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三是教学评价机制缺位。不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就不能真正了解到该课程资源的好坏。因此,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二、对策

(一)教科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将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开发与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首先是通读教材,熟悉内容,把握教材内部逻辑结构。《经济生活》的《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四个单元的内容,是以马克思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逻辑线索向学生讲解经济生活常识,即从经济现象讲起,从学生常见的商品到货币、价格和价值、消费和消费观,然后从消费追溯到生产,引出经济制度,讲到劳动和经营、劳动者和企业,再讲收入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和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到税收和依法纳税,最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在整体对各个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主要逻辑框架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反复地阅读和仔细地分析,整理出每一单元的逻辑框架、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具体到每一课、每一框题甚至是每一目),了解它的逻辑脉络、重难点,以及在全书当中的地位。《生活与消费》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和经济领域,主要回答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其逻辑脉络是: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金钱观。《生产、劳动与经营》主要回答了“如何生产”这一核心问题。《收入与分配》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主要阐述的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些经济活动的背景和舞台。接下来就是要对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课程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背景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等。

(二)电子媒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之为己所用,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在重视教材教的同时,应该跳出教材,充分开发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电子媒介课程资源突破了传统课程资源的狭隘性,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传统课程资源时空的局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也产生积极的效应,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理想的环境和手段。其强大的模拟功能,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借助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内有限的时间,扩充教学容量。并且,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和简单。网络于教师而言,是个搜集教学素材的宝库,也是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分享一些心得体会、意见建议。对于学生来说,它可以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媒介课程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喧宾夺主”。

(三)特色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此,我们不妨试着开发和利用一些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例如,在讲述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除了运用教材上面的素材,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本地素材。我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选用湖南湘乡的一个本土案例——湘乡蜂窝煤市场的价格和生产规模的变动情况。摆出统计数据,让学生去分析蜂窝煤价格与生产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科的吸引力,而且实实在在地辅助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预期效果。再如,在讲消费心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分析本地所流行的主导消费心理。以湘乡为例,只要稍稍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是它的高消费水平。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评价这一消费行为背后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平时细心地观察和有意识地积累。当然,平时的所见所闻只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要想将其准确、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开发和加工。

(四)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之一,在课程开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3]在教学中,应当多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虽然没有列入教材的正文,但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活动的主题。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搜集资料,再利用一至两课时,组织学生策划、主持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一是抽象、深奥的内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有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对《收入与分配》这个单元的内容难以理解。我认为,仅仅是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我就组织学生编排了一个情景短剧——二十年后再相聚。在短剧开始之前,我设计了几个与“收入与分配”相关的问题,然后,四位学生围绕着各自“职业”和“收入”进行幽默风趣的表演,寓学于乐,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为进一步了解“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越远的内容,越是需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这个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一个互动小活动——看谁更识洋货,即让学生来讲述他们了解的外国产品有哪些。通常情况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在热烈的讨论导入新课,学生会深切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在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以提前分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先搜集资料。课堂上分小组阐述观点,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政治敏锐性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4]开发和利用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由于思维定势,目前很多一线教师,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没有做到将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较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二是发挥特长,凝聚教师集体合力。集体备课是一个很好的凝聚集体智慧的平台。各位教师在发挥优势,挖掘潜能的同时,可以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彰显群体合力。我校政治组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和总结,最终形成一份统一教案。在集体教案的指导下,教师再根据自身及学生的实际,采取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团队合作要比单兵作战的效果好得多。

三、结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支撑系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高中《经济生活》课程资源本身具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它决定了我们在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力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并且逐步引向深入。要重视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课程资源建设从学校发展规划的宏观层面到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5]总之,积极开发和利用《经济生活》教科书、电子媒介、特色素材、学生和教师等课程资源,既是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潮流和趋势的体现,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完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刚平.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9,(3):19.

[2]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12):3.

[3]程仙平.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5.

[4]侯文礼.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EB/OL].http://2008.cersp.com/article/browse/3213956.jspx,2008-7-16.

[5]吴刚平.建立课程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J].江苏教育,2009,(2):32.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利用教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