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市场需求法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2-04-29闫宁
闫宁
【摘要】以《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为例,分析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并将“市场需求法”运用到课程改革中去,对原有的课程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模式,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消防教学改革市场需求法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法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特色教材开发、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课程方案并实施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的开发缺少市场调研,缺少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参与,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实际现场工作脱节等等。
市场需求法的涵义、必要性。“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指首先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后再根据该目标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递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核心课程和通识课程,然后由技术核心课程找出“市场需求”的基础课程。“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了就业这一导向,有利于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围着市场办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办的好坏,也要依靠用人市场进行评价反馈。所以运用“市场需求法”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需求法在消防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消防安全管理实务》是安全保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消防安全的整体概况,理解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开发“闭门造车”。教师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过分依靠教材所含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脱离真实工作情境,没有从实际的工作过程着手,对从事该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了解不够。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求无法很好地衔接。
教学方法流于形式。高职教育强调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但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组成单一,消防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教师的平均水平;带头人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教师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缺少合格职业师资,缺少培养合格职业师资的机构;学校虽然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但由于门槛过高,而且待遇又有限,因此很难吸引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建设了消防技术实训室,但是,因为教师水平有限,所以教师对实训室利用不充分,很多实训环节还有待开发。另外,与课程配套的相关实训室仍需建设,比如:火灾逃生、隐患排查实训室等。
考核方法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做唯一评价标准。过于注重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同课程模式体现了不同的课程观念,“市场需求法”体现了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即市场分析—设计—实施—市场评价的具体思路。“市场需求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过程,是根据市场需求撷取各种课程体系中适合于实际需要的部分,对原有的课程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种符合市场需求,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方案。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安保行业的调研,以安全保卫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析安保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探索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需求,开发课程并选取教学内容。通过上述分析和探索确定该门课程是以培养安全保卫职业所需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强化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训练安全保卫工作中的防火巡查、消防控制室监控、初起火灾处置等基本业务的技能,并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质,培养其安全保卫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消防宣传教育及培训、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等高层业务能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按市场需求开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消防技能训练的特点相结合,运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围绕着实际操作来开展,按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从而达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实训作用,设计高度模拟仿真的实训情境,培养学生完成典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第二,加强“校、政、企、行”合作办学机制,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要与消防中队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消防中队进行消防实战演习,包括各种类型初起火灾扑救,室内外火场逃生、自救,受困人员的紧急救助等;另一方面保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查漏补缺,全面发展。第三,以赛代训,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技能比赛、消防控制室监控技能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安保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内聘请有权威的、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并亲自投身第一课堂进行教学,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活动构成的。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过程评价体系,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相应的成绩,并且实训成绩是由校内师生评价与企业兼职专家评价相结合。力求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与完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力。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学生、市场、学校三赢”的效果,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了安保专业的发展。
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尽管运用“市场需求法”对《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由于时间有限,基础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结合市场需求分析,课程建设在很多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虽然学校建有消防技术实训室,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实训和培训中仍感觉其过程单一,交互性差,很难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模拟更是难上加难。而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应用前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具有职业性、情境性、过程性、交互性、智能性、趣味性等特征。如果能够运用该项技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隐患排查、消防控制室监控、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等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它必将会带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将职业资格教育融入课程教育,实现课证结合。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目前消防局要求从事消防控制室监控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证书才能上岗。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实训环节到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可以借鉴该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取证的要求和经验。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变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围绕市场发展专业,把市场需求法运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高端、优质和特色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10JDGC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