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四个“立足” 提高阅读实效

2012-04-29王晓太

甘肃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初中语文

王晓太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文本;实践;课外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29—0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备课、课堂活动、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考虑如何提高阅读实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提高能力,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做到四个“立足”。

一、立足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笔者的体会是:第一,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指导学生体验抒情类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材料。第二,通过略读、速读通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第三,通过精读、默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教师要在“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对话”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善于读书。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世界中真正学习“语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从三方面开展对话。第一,学会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哪些等。第二,学会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第三,学会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让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带着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走进课堂,而不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

三、立足实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划,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等内容;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组织的作用,适时、适度地参与到研讨中,但不干预学生的思路;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指学生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出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此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应当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和见解一概否定。

四、立足课外,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每学年至少阅读两到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扩大阅读视野。

. 编辑:马中华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