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经济学

2012-04-29马人人

大武汉 2012年16期
关键词:参差开店房租

马人人

很多人,包括我,都曾产生过开咖啡馆的念头。书、音乐、阳光、咖啡香组成的工作环境,避开了日晒雨淋的奔波,逃离了觥筹交错的应酬,只用守着自己的方寸天地,养只猫,再种上点花花草草,便能与天南地北的客人侃侃而谈。所谓理想人生,也不过如此吧。

但咖啡馆终究不是自家客厅,既然开门迎客,既然交易其间,买卖虽小,终归也是开一家小店、做一门生意。理想照进现实,就会附带上门面转让费、装修成本、房租、水电等元素,想和理想做朋友,就要先和金钱打交道。

能赚钱么?是那些想开咖啡馆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再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他们心里都清楚,开咖啡馆不会大富大贵;二是,他们也希望在保本的同时略有盈余,至少能养活自己,不让理想拖了现实的后腿。

今年,有一本书在网络上卖得火热,销量持续在各大网上书城排名前列,名叫《就想开家小小咖啡馆》。写书的人是王森,参差咖啡的老板,武汉人,5年间开了16家店,在武汉的咖啡圈子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现在,他用一本书和16家“活”得不错的小咖啡馆,为那些拥有咖啡馆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范本。

别把开咖啡馆当创业

2007年,商人出身的王森,萌生了开一间小咖啡馆的想法。商业经验丰富的他没有急着开店,而是在西北湖一带,租下了一间酒吧的白天营业时间。酒吧名叫五拍,在那段日子里,五拍的白天是王森的咖啡馆,晚上则依然经营既有的酒吧生意。在五拍试了试水温,王森觉得咖啡这门生意靠谱,决定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机缘巧合之下拿到某知名写字楼的铺面,2008年,武汉有了第一家参差咖啡。

起初,写字楼里的参差咖啡生意并不好,但王森也不着急,随着写字楼里白领们上下班的时间开店、关店,双休日白领们休息了,他也跟着休息。他笑言,反正自己这么爱喝咖啡,即使是自己煮给自己喝,每个月也省下了不少泡咖啡馆的钱。喜欢咖啡,是他能守住参差咖啡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王森没有直接说,但他在书里写出来了:“千万别把开咖啡馆当成一种创业,当成一种投资,千万别指望开咖啡馆可以完成什么原始的积累。”把这句话反过来推,是因为他在开咖啡馆之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也就是说,那时的他并不指望靠参差咖啡养家糊口。

小的就是美好的

台北一路的芦老师咖啡,至今也开了6年多,起初面积才不过25平米,到了去年才扩大规模。在武汉,算得上小咖啡馆的运作典范了。

芦老师是一位非常热爱咖啡文化的咖啡爱好者,早在2003年,她就曾在某大厦一楼开过一间名叫Club的咖啡馆,200多平米的面积,光装修就花了20多万。大面积的店要求有更多的工作人员,每月房租、水电、人工等运营成本加起来,更是高达3万以上。巨大的开支面前,芦老师发现自己与她想象中平淡、闲适的咖啡生活渐行渐远,没多久就关掉了这间咖啡馆。碰过钉子之后,芦老师得出一个结论,咖啡馆应该是小的。

王森从1995年开始,经常前往欧洲,他看到那些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店面都不大。“真正的咖啡馆注定是小的,不必去承担高额租金,不必请那么多人,更不必咖啡消费不够饭来凑。”王森在自己的书中,也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小,你大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自由。”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想开咖啡馆的人,多数是看重这种慵懒、自由的生活方式,绝少有人是冲着“成为下一个星巴克”这样宏大的目标,才投身这个行业。

“小的就是美好的”,《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封面左上角的这排小字,放在别的事情上不一定成立,但在咖啡馆的生意里,就显得十分合适了。

在武汉,开间咖啡馆要花多少钱?

通常来说,咖啡馆的总投入包括转让费、装修、设备、家具、租赁保证金(通常是3个月的租金)、第一季度租金。我在武汉泡过的咖啡馆不下40家,形态各异,成本不一:最便宜的大概是昙华林里大水的店,总投入不超过5万元;最贵的大概是胜利街上的某家店,老板买下了整栋老宅,加上装修改造的费用,保守估计总投入也在百万以上。

在武汉,开间咖啡馆到底要花多少钱?王森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问:一间咖啡馆投入不可以超过多少钱?

开店经验丰富的他,给出的答案是每平方米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咖啡馆的面积是50平方米,那么总投入就不能超过10万元。他用自己的一套公式计算出,以这样的投资标准开店,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即可收回投资,属于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细化下来,支出分布中占大头的会是装修投入。王森在书中提到,装修费用(含家具)不要超过6万元,每平米控制在1200元左右,“强烈建议家具以二手为主”。大水的店之所以能把开店的总投入控制在5万元以内,就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二手家具,甚至有人笑言,这是一家“捡出来的咖啡馆”。

2010年,张大水为了开起这家咖啡馆,每天都去武泰闸旧货市场“淘宝”。一开始只是“淘”点小玩意儿,旧玩具、老唱片、破水瓶之类,几块钱买回家,重新上点颜色,就变成了具有怀旧感的装饰品。直到有天在昙华林散步,看到一位老太太从家里搬出一组老药柜,准备劈了做柴火用,就上前把药柜讨了过来,把柜里的抽屉撤掉,改造成了书架钉在墙上。在这之后,他“淘宝之旅”就好运不断:木质吧台是花300块从一家老歌厅买来的;老木门是邻居家装修拆下来准备扔的;店里最有范儿的老式理发椅,是曾经当过理发师的隔壁麻将室老板送给他的……

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废品的老东西,稍作处理后摆到咖啡馆里,都能焕发出新鲜的生命。用他的话说,开一间咖啡馆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但一定要用很多心。

“自雇型”经营,老板是核心竞争力

在谈到开店的心得时,王森特别强调了“自雇”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老板,也要自己做店员。他认为,既然选择了开小咖啡馆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必须投资人亲自经营,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

咖啡馆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咖啡的味道大同小异,吸引客人的最主要因素,说起来是这家店的风格、情调,说到底,还是老板本人的性格。因此,“想好了开咖啡馆,你就是咖啡馆的核心竞争力,请别人管理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从经营的角度,小咖啡馆初期的盈利能力和空间有限,“自雇”就能最直接地减少人工开支。王森开店有一个理念,不能把自己当老板,而是这家店的员工,咖啡馆每月盈余就相当于自己的工资。“当你突然有天发现,自己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证明你的小店可以多请一个员工了。通常来说,如果一家咖啡馆每天可以卖出去50杯以上咖啡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多请帮手了。”

“自雇”型还有一个好处,以芦老师这样每天至少3杯、喝咖啡有瘾的人为例,如果一杯咖啡是20元,那一年下来就要花掉小两万。但如果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能喝到咖啡,芦老师咖啡开店的投入为10万元,只需要5年,就能把自己开店的钱“喝”回来。这一笔账算下来,又证明了我们之前的观点:真正喜欢喝咖啡的人,才最适合开咖啡馆。

引用王森书里的一句话:“小咖啡馆经营成本可控,压力不大,只要你有兴趣,你大可免去所谓的营销策划,满脑子整天可以天马行空,奇思异想,都与生意无关,却又不一定不能带来生意。”

所以说,每家有趣的咖啡馆背后,都一定有位有趣的老板。

房租尽量低,选址只求步行就能到达

曾有媒体在一线城市做过关于“小咖啡馆是否赚钱”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小咖啡馆几乎不是能赚钱的买卖。其实早在武汉的参差咖啡之前,王森就在北京开过一家参差咖啡,最后因为经营状况不佳而转让。多年后他总结那次失败的经验,得出了两个原因,一是他没有亲自照料那家咖啡馆,二是北京的房租太高。

就商品本身而言,咖啡绝对是一个“暴利”的产品,就武汉市场而言,一磅咖啡豆的价格大概在80元-140元之间,而每磅咖啡豆大约可制作30杯咖啡,算下来,一杯咖啡的成本也就不到5元。而武汉市的小咖啡馆,每杯咖啡的售价都在15-20元之间,粗略算下来,每杯咖啡的毛利都至少能达到200%。

对于一家“自雇型”咖啡馆来说,进入营业阶段之后,最主要的支出就是房租。还是以10万投入、50平米的咖啡馆为例,每月租金约为3000元,再加上水电、税金等,每月的固定开支开始就约为6000元,每天经营成本就是200元,也就是说,如果能卖出去300元的咖啡就能回本,按20元一杯计算,就是15杯咖啡的价格。

但如果把同样的规模的咖啡馆放在北京,房租成本至少要翻一倍,经营难度自然会大得多。还不算太离谱的房租,是武汉能拥有如此多小咖啡馆的最重要原因。

再来观察下武汉小咖啡馆的几大聚点:武昌昙华林、汉口老租界、西北湖到台北路一带的背街小巷,你会发现,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是现代商业体、都不方便停车、房租都不太贵。

在为咖啡馆选址方面,王森也是一位高手,无论是花房、货柜、轻轨站还是写字楼,他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开出一家咖啡馆。在选址时,他可以不考虑门前的人流量、甚至可以不考虑周边的商业状况,租金合适的前提下,他只有一个要求:顾客步行就能到达。

他从不担心自己的店里没生意:“如果咖啡馆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调子,没有生意的唯一原因就是别人还不知道这里,一旦他们知道了,哪怕只来过一次,在某个阳光充足的下午,他们一定会再来喝一杯咖啡。”

王森没有说大话,以几家在武汉极具代表性的咖啡馆为例:爪哇空气在天津路7号隧道出口旁的小巷子里,西北湖咖啡则在相当不起眼的居民楼下,万象咖啡则在狭长的马祖路边,最近在微博上很火的六也咖啡,甚至只是开在一条人迹罕至的老巷子里,而且还在3楼。

武汉咖啡市场有多大?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几年,星巴克和Costa等全球连锁咖啡店先后进入武汉,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与此同时,武汉的小咖啡馆数量并没有减少,相反增长的速度还越来越快,比如胜利街上有条名叫泰兴里的老巷,两年前还是老城区中再常见不过的民居里弄,今年再去,不到100米的老街上竟然接连开起了4家小咖啡馆。

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武汉现在究竟有多少家小咖啡馆,因为这个数字每周都在增加。如果你是《大武汉》杂志的忠实读者,那你一定会发现我们有个“咖啡”栏目,每期至少推荐两家咖啡馆,绝少有重复的时候,而且我们的推荐还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每家新开的咖啡馆都会进入我们的视线。但可以肯定的是,就我们掌握的资料,这个数字肯定超过200。

王森认为,星巴克们的出现,让更多的武汉人接触到咖啡这一饮品,也对咖啡本身和喝咖啡的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咖啡馆这种形式,恰好迎合了现代人对简单、自由、慢生活的需要,自然能被更多人认可。他甚至觉得,武汉现有的小咖啡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这个市场正处在不可逆转的上升阶段。”王森说,“咖啡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就国际上而言,人均咖啡消费的排名和人均GDP的排名几乎是完全吻合的,星巴克这几年在武汉开一家火一家,要是放在10年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花30多块钱买一杯咖啡么?本地咖啡产业的发展,肯定是和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步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意大利人均每年消化5.9公斤的咖啡豆,哪怕武汉人对咖啡的需求只达到他们的百分之一,也就是59克咖啡豆,相当于每个武汉人每年只喝4杯咖啡。以800万人口计算,这个行业的年产值就高达5亿,可以养活至少800家日销量达到100杯的小咖啡馆。

写到这里,忍不住泼一下冷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运作一家小咖啡馆的,你得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脾气,当然,还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到那么多气场相近的客人。

说到底,咖啡馆的生意,门槛不高,门道也不深。虽然赚不了大钱,倒也不至于赔钱。更多的时候,对于开咖啡馆的人来说,赚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简单、快乐、自由、安定。

猜你喜欢

参差开店房租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蜘蛛开店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买不如租
提前交房租
小兔开店
在家“开店”记
参差是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