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问题意识 推动教师转型

2012-04-29宋凌

甘肃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反思转型

宋凌

〔关键词〕 教师;问题意识;转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18—01

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最新理念》一文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长期以来,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却极少关注自身的问题意识,而教师的问题意识恰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学校要着力强化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推动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一、强化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的实施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性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积淀教育教学经验、实施高效课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让教师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学习培训中的常规项,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有利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宽松条件和氛围,保护和激励教师的问题意识,倡导教师带着问题去做教育、做教学,激发教师深入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使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师反复揣摩、不断思考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也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具备一定的可能性。

二、强化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问题意识

教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问题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教研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应注重在教研活动中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要“小题大作”,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因为小问题的生成是与教师距离最近、最能引发教师认真对待、仔细分析、深入思考和尝试解决的,重视这样的小问题易于促发教师的问题意识,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与巨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学校教研还要“大题小作”,即在教师刚开始进行教育学术研究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总是一些关涉面较“大”的问题,但受制于学识基础单薄和研究能力有限,这些“大”问题往往会挫伤教师的研究热情,这时就要从“大”问题具体地挖掘出若干相关的“小”问题来,再分别进行研究,使教师的问题意识得到提升。

三、强化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之间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良好形式。要切实发挥听课评课的作用,必须强化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的问题意识。首先,学校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听课评课制度,明晰教师的听课评课任务和具体要求,制作科学具体的听课评课观察量表,让教师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用研究的心态全面透视教学;其次,要避免“权威论坛”和评课的过场化,即不能让评课成为专家、教研员、教育教学骨干的“一言堂”和“权威论坛”,也要避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或“不说好,不说坏,免得大家怪”的过场式评课,而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评课氛围,实现参与者之间充分有效的沟通。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使听课评课激发出教师的学习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释放教学的潜能,有效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强化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教师问题意识,推动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但很多学校并没有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引领和具体指导,教师的反思徒有教学反思之“形”,而无教学反思之“神”,教学反思甚至成了教师的“课业负担”。因此,学校要在倡导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促进教师反思行为的有效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中的思维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引导教师多层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深入而有质量地进行反思,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应该“人本化”,以不让教师作无用功为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反思,潜下心来研究,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编辑:马中华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反思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