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日报》创新典型报道的手法

2012-04-29柯杨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7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典型人物学雷锋

柯杨

作为党报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正面典型报道在引导舆论、促进工作、弘扬先进、激励读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报道典型之“行”是为了引发他人来“效”,正面典型报道往往更注重精心运作,更强调传播效果。今年3月以来,《河南日报》先后以学雷锋典型和优秀驻村干部周建奎为主题,掀起了两场重大典型人物报道的热潮,均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分别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专期表扬。在挖掘报道对象的接近性上,这两场报道都花了不少力气,从而使稿件拥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让典型走进了万千读者的心坎里。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受众地位上的变化,接近性的内涵也经历了嬗变,内容更充实、层次更丰富,不仅包括新闻与受众在空间距离上的接近,还包括和受众在心理感情、利益关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接近。新闻越和受众的需求、关注、情感相关,就越具有接近性,越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1]就典型人物报道来说,要想凸显接近性,让读者对典型形象入眼、入脑、入心,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营造宣传强势、探寻精神内涵、挖掘感人故事。反观《河南日报》学雷锋典型和周建奎同志的相关报道,这三个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格局,合理有效地设置议程

主动设置议程,吸引受众眼球,对于党报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至关重要。学雷锋典型和周建奎同志宣传报道启动前,《河南日报》都制订了详尽的报道方案,通过动态消息、人物通讯、系列评论、理论专版、摄影报道、报网互动等多种形式,浓墨重彩,不惜版面,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对报道对象的故事、精神展开了一系列的发掘和剖析,通过加大曝光率,来提高读者对典型的认知度,表现出明显的议程设置特征。[2]

今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河南日报》启动了学习雷锋系列报道,从2月19日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弘扬雷锋精神 倡树时代新风”以及“学习雷锋 弘扬‘三平 关键在做”两个专栏里,刊发消息和人物通讯60多篇、新闻图片30多幅、理论和深度报道专版7个,此外《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还以“微博时代,我们该怎样学雷锋”、“网友心目中的雷锋故事”为题,与网友、读者通过微博进行互动。

5月底,驻村干部周建奎的相关报道开始在《河南日报》上刊发,截至7月4日,共刊发消息、通讯、侧记、评论14篇,还推出了4个专版;此后《河南日报》又通过多种报道形式,将学习周建奎宣传报道进一步引向深入。

《河南日报》在这两例典型报道中,都形成了“多部室供稿、多版面刊发、多体裁报道”的局面,尤其是尝试和网络媒体合作,不同介质媒体之间进行议题同构,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这些运作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格局,进行全程覆盖式的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框定了读者的视域,有利于形成高潮迭起、声势浩大的主导性舆论,为营造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浓郁氛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深挖人物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典型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让人物形象焕发出时代风采,拉近典型与读者的距离,这是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不二法则。一方面,先进典型是时代的产物,结合广阔的时代背景,充分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本来就是典型人物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公众的价值理念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激烈交锋、各种观念不断碰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报只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时代赋予典型人物的特征、特色,在读者中产生强烈震撼,才能起到弘扬主旋律、提升党报引导力的作用。很多先进典型的成功推出,主要是媒体把准了时代脉搏,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使典型人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的结果。[3]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形势下,雷锋精神的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就是雷锋精神在中原大地上的传承与弘扬。《河南日报》将宣传雷锋精神与“三平”精神结合起来,在学雷锋典型报道中,瞄准河南省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让新闻报道立足本地,贴近群众:侠肝义胆,救人于危困是学雷锋;热心公益,当好义工是学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学雷锋……此外,《河南日报》还通过5篇社评文章明确指出,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其核心就在于“与时俱进做、求真务实做,‘三平之中做”,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引导全省干部群众将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周建奎是河南省6000多名驻村任职干部中的普通一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扎根基层、躬身为民的光辉篇章,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示范引导作用。《河南日报》分别以《永远保持那么一股韧劲》、《群众为啥欢迎他》、《百姓心中有杆秤》、《“核桃苗”中见精神》为题,在一版显著位置连发了4篇评论,并通过理论专题的形式,对周建奎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发掘,引导广大读者深刻地认识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应该学习并发扬周建奎不怕困难、一心谋发展、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做平凡人文章、树不平凡典型,用细节、故事打动读者的心

谈及新闻报道的效果,有很多种理论、说法可以描述。倘若追问一句,什么样的报道效果最好·想必很多人都会认可这个答案:直指人心的报道。

《河南日报》这两例典型报道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即刊发了一篇或多篇人物通讯,通过创新的架构、鲜活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朴实的语言,讲述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故事,提炼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精神,从而激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心向往之、行效仿之”是这两例典型报道的一大亮点。

今年2月28日,《河南日报·深读》版的长篇人物通讯《做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报道了学雷锋典型南阳志愿者李相岑十几年如一日,做好事、做善事的事迹,讲述了他家徒四壁、省吃俭用,却向社会和他人捐助达80余万元,以及在他的身后有万余名社会志愿者追随的故事。此外,跳入冰冷的江水中连救6人的80后小伙郭胜涛、不辞辛劳甘守平凡的河南育种专家吕平安、许昌水缸的守护人蒋志云、超越自身极限的焦作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伴随着学雷锋典型报道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河南人形象站立了起来,体现出雷锋精神在新时期光照中原、熠熠生辉。学习雷锋不是一句口号,亦非一时行为,实实在在成为凝聚发展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灵“黏合剂”。郑州一位小学老师给《河南日报》总编室打来电话说,《河南日报》上刊发的每一篇学雷锋典型报道她都保存了下来,并推荐给全校师生阅读,“感谢你们的报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做好本职工作、遵守社会公德都是在学雷锋,雷锋就在我身边”。

作为周建奎系列报道中的一项“重头戏”,6月21日,《河南日报》以一个半版的篇幅,刊发了本报记者采写的长篇人物通讯《驻村干部的楷模——周建奎》,文笔质朴、语言生动,运用大量感人的事例、生动具体的细节,原汁原味地塑造了一位“沈浩式”的好干部形象。

报道别出心裁地把周建奎自己的话引入小标题,比如“群众富不起来,咱们就没脸当这个村干部”、“为老百姓办事,咱不受罪谁受罪,咱不作难谁作难·”等等,普普通通的几句口头语,因为真实生动而更显力量。通过这样的架构,一位一心为村民、全力谋发展的驻村干部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报道中还讲述了周建奎工作、生活中的很多故事,例如他登门拜访,帮助村民打消顾虑,带动全村发展烟叶生产;驻村后工作繁忙,顾不上照顾老父亲,差点挨了老人的拐杖;腊月天搭车出省,为给村民买到质优价廉的树苗……一件件小事汇聚在一起,折射出一位驻村干部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民的形象。报道刊发后,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河南日报》的文章把周建奎同志写得有血有肉、可亲可学。这个典型出在河南,我们河南人理所当然要把先进学习好,把榜样的力量转化成发展经济的行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强。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典型形象映入眼帘、刻入脑海、深及内心,是一个新课题。《河南日报》关于学雷锋典型和周建奎同志的典型报道还在持续推进,不断深入,就像一汪清泉,滋润广大读者的心灵,洗礼干部群众的精神,也为做好典型报道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刘华东.地方新闻如何打动读者——兼谈新闻接近性的层次及操作[J].新闻爱好者,2007(7).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常江敏.唱响时代典型人物的赞歌——我们是如何发现山村好支书许东仓的[J].新闻爱好者,2006(8).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典型人物学雷锋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