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森林小城市 生态宜居卫星城
2012-04-29李振存
李振存
走进一个林木葱郁、四季花果、虫鸣鸟语、气候宜人、宜行宜居的现代化城镇,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镇,达到森林与人类的和谐共存,给人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的享受,这是台州市金清镇这几年努力争创“省级森林城镇”的结果,提升了市民幸福感。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领发展。金清镇在制定规划时,融入“绿色、低碳、生态”理念,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利用“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倡导生态道德,传播生态知识。金清镇在沿河公园新建一个森林生态科普画廊,在大禾园林建立森林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每年举办2次生态科普活动,吸引了数千名人员参加。今年,金清镇投资2000多万元,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出资、出树苗、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森林城镇建设。
城区、农村、农户三位一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突出、特色明显的森林生态系统是金清镇发展重中之重。创建之初,金清镇委托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路桥区金清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确立了“四带成环,六轴连贯,绿脉织网,片林隔离,公园均布,庭院嵌绿”的总体布局。将“森林城镇”创建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纳入镇对村年度考核,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在城区,金清镇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打造了公共休闲绿地,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在全面梳理原有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对沿河公园、人民广场公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积极实施增绿补绿工作,新建镇西公园,坚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灌木和草坪为补充,改善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使城镇公园绿地形成三维空间景观,实现了95%以上的居民出门平均500米有公园休闲绿地的目标。同时,动员建成区的村建设绿化小花园,建成黄金海岸、先锋小区、花园新村三个绿化小花园。目前,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为10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5平方米。
在农村,金清镇以绿化示范村建设为平台,推进了村庄绿化建设。共创建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21个,在沥北、前郭、下陆、前尚家、五丰、金星、沙头等村打造了“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的田园式生态公园。同时,完善农田林网体系,种植樟树、水杉等苗木5万多株,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的农田林网新景象,全镇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7%以上。
在沿河、沿路两边和沿海岸线,实施高标准绿化,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形成了良好水源涵养保护林网和森林生态走廊。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疏港大道、金清大道、白金公路、二条公路、八条公路等重要路段绿化工作,已完成河道绿化长度45公里、面积135亩。在沿海区块,充分利用滩涂等资源,新建设160亩的沿海基干林带。在沿海,以沿海防护林建设为主线,推进城市绿屏建设。利用黄琅群山环海的地理优势,将城市绿屏建设与沿海防护林体系、林业休闲基地等建设工程相结合,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群落稳定、景观、生态功能高的山地森林生态屏障。投入4000万元在金属再生园区内实施了“十塘夜月杏林春晓工程”、“园区一期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70亩。
截止目前,金清镇已经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25.41%,人均公共绿地达13.95平方米,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81%,主要道路、河道绿化率达 96%,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7%,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浙江省森林城镇评价量化指标》的标准,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城镇生态化的城乡绿化格局,营造了“水穿城过、海临城东、绿在城中”的城镇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