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牌之是非

2012-04-29文雨

甘肃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金牌利益运动员

文雨

每一次奥运会都会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但对于中国军团而言,此次伦敦之行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看点之一,就是中国运动员的夺金摘银,得到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更有持续不断的批评与质疑,不只来自国外,也来自我们自己。

这里不排除外国人的傲慢与偏见,嫉妒与抵毁,但我们在加以反击与驳斥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一些问题的反躬自省。

比如我们对金牌赋予了太多的东西,既要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要展示中华民族日益崛起的精神风貌,使得金牌的政治意味越来越浓,与体育运动本身的价值和理念渐行渐远。

既然小小的金牌能够负载如此多的东西,必然会导致不惜一切代价的追逐。而举国体制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保障。

可是时代不同了,与过去一心一意为国争光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把奥运成绩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奖牌所能带来的财富和荣耀,也使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和个人两者利益的结合,就很容易使得对金牌的追逐达到异乎寻常的程度。

西方人认为中国为了拿金牌,从小对运动员进行残酷训练,缺失人性,显然有失偏颇。因为没有一个优秀运动员不是通过刻苦训练培养出来的。但只要和举国体制挂起钩来,就成了问题。因为孩子和家长自身如何努力是一回事,官方的体育机构为拿金牌进行超强度训练又是另外一回事。

实际上教育的应试体制与体育的举国体制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得高分、争第一为最终目标。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只要学生考了高分,学校和地方的升学率上去了,各方的利益就都能得以实现。

应试对教育的异化,和以追逐金牌为目的的举国体制对体育的异化一样,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运动员都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都被疯狂的竞争变成了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是竞争的获益者,又是体制的牺牲品。更为严重的是,它让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体育完全为功利的目的所绑架,失去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虽然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获得更多的金牌,体育也从来没有和政治脱离开关系,但我们的问题就在于通过金牌向世人证明什么的主观意愿太强烈了,对一场比赛的胜利所表达的意义挖掘得太深入了,对体育以外的东西关注和宣染得太丰富了,这样就给我们的体育抹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给世界带去了一种别样的感受,给别人攻击我们制造了不应有的口实。

过去我们国家贫穷落后,没有多少底气和自信,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证明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弱国心态必须有所改变。在奥运赛场上能得金牌第一固然可喜,得不了也没什么,竞技体育本来就是一种游戏,每个运动员对它如何重视、如何付出都不为过,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太拿它当回事了,就会出现种种弊端,引来广泛的质疑。

应当承认,现行的举国体制曾经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它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在一种既是官场又是市场的运行状态下,体育圈内的各种交易、黑幕、潜规则大行其道,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体育本身(包括每个运动员)变成了一些人手中操控的工具,用于谋取个人和部门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当金牌和政绩、利益、个人前途挂起钩来的时候,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像中国历史上的科举一样,由一开始为国选才的先进制度,最终变成了摧残人才的渊薮,彻底走向了它的反面。

好在与08年奥运会相比,国人对待金牌的态度开始有所改变。伦敦奥运期间,在网络等各种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比较理性的声音,大家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如何更加理性地对待金牌?现行的举国体制究竟有哪些利弊得失?这样的思考和探讨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进步,表明中国人的自信在不断增强,心态在逐渐成熟。即使是一些过激的言论、不当的质疑,也能促使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反思真正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

就体育说体育,成功者可以激情飞扬、欢呼雀跃;失利者可以泪流满面,伤心欲绝,所有人性的本真都可以尽情地在这个平台上挥洒和展示,只要不掺杂太多体育以外的东西,一切都会成为奥运画卷的生动写照,都会为我们真正地享受奥运,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至于金牌之多寡,无关国计民生,也就不用太放心上了。

猜你喜欢

金牌利益运动员
迟来的金牌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金牌字帖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有惊无险的金牌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