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校与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

2012-04-29王顺双

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治校依法

王顺双

发生在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曾引起社会对高校法治建设的深度关注,2010年发生的药家鑫事件以及近年来屡见媒体的高校校园犯罪案件,说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仍是一项紧迫性课题。依法治校是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法律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大学生法律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不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结合高校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好依法治校这一重要载体的功能。

1 依法治校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1.1 依法治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逻辑要求和体现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原则和法治制度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识,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章提出:“为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可见,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逻辑上必然要求推进和完善依法治校。

1.2 依法治校为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提供必要环境氛围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3周岁之间,从心理上看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表现出许多矛盾性。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波动性较大;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等。大学生处在这样的心理发展状况下,极易受环境的左右而在思想上出现认识偏差。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精神、信仰、制度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识的观念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存在和传播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现实生活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等现象还没有彻底肃清。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容易动摇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影响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同和追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形成崇尚法治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3 依法治校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课堂教育,接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属于理性认识,缺乏教育受体的实践认知。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来实现。受资金、人力等教育资源的制约,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教育,建立法治理念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离现实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法治校无疑为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实践提供最直接最现实的平台。通过依法治校,大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入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法治活动中,或者接受到法治理念指导下的学校管理,很容易将理论知识同法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会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 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对依法治校的现实要求

2.1 完善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校园制度体系

良性的校园规章制度体系是法治理念教育的静态载体,是提高法制理念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当前高校的制度建设还存在“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冲突、校内规章与基本法律相冲突、尚未形成权责明确的制度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法治观念淡薄、民主精神缺失和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法治理念作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四次大的飞跃,在法治实践中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高校在制定章程和各项制度时,要以“三个至上”为基本原则,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不仅要符合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还要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地分配权利和义务,重视保障师生的利益。对不符合国有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政策以及损害师生正当利益的校规,应进行及时审查、清理和修改。

2.2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确保依法治校的程序正当

法治不仅是静态的法律制度,更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依法治校成为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载体的更大魅力在于法律和校规的运行过程。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对于学生管理而言,如果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即使学生接受了处理结果,其内心并没有感受到法治的公正。因此,提高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必须重视正当的治校程序。对高校而言,程序正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障当事方的充分参入权。在制定和修改校规时,应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生会和学校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让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吸纳民意;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应尊重和保障师生员工等当事人的知情权、控告权、陈述权、辩护权,为了确保学生权益救济,应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推行申诉制度,对较重等级处分和奖励应组织听证会,实施听证制度。二是推行校务公开,保障程序透明。对学校办学方向、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项,财务收支、职称评聘、福利待遇、收费项目标准、学校招生、评模评优、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等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奖惩行为,应依法予以公开。三是及时高效处理问题。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学校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来处理和解决治校过程中的问题。

2.3 注重对权力的制约,构建民主的校园法治督机制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充分体现制约监督的要求。缺乏科学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违法腐败现象就在所难免,最终会动摇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信念。现行高校监督机制还存着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主体不明确和监督程序不清晰等方面缺陷。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应把校外人大监督、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校内师生员工的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其中构建民主高效的校园法治督机制最为紧迫,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程序化的长期对话机制。宪法规定,公民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确保师生员工行使这些权利,畅通民主渠道,是对学校管理人员最直接和最广泛的制约监督方式。为及时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应始终坚持“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制度,还应创新对话沟通方式。为了保护监督者的隐私可以采取网络举报、网上聊天等对话方式。为了有目的收集意见和建议,可以遴选师生聘为信息员,定期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二是推行勤政责任制度。为使高校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并相互制约,应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三是完善廉政风险预警制度。发挥师生员工的力量,定期对各管理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将权力滥用阻挡在萌芽状态中。四是加强纪检监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执纪办案力度。

2.4 加强理性的法律文化教育,营造诚信守法的校园环境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制度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具备,法治才能真正实现。理性的文化是法治国家实现的重要社会条件,也是法治理念教育的应有内容。就厉行法治的文化需要来说,科学精神、人权思想、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有着特别重要作用。高校进行法治文化教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员工中进行权利义务观念教育。从根本上说,依法治校要靠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来实现,只有学校成员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才能营造诚信守法的校园环境。高校应通过法律课、法制讲座、讨论会、座谈会、法制宣传等方式组织师生员工系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基本教育法规和本校的规章制度,使他们知晓自己的权利及其正当性、合法性、可行性的界限,认同并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在师生员工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让学校成员明确认识到自己不是“臣民”,而是公民,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事务的主体,而非无足轻重的客体。三是在学校管理者中开展人权思想教育。使管理者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树立服务意识,避免专制作风和家长制管理方式。四是在学校管理者中开展科学法治精神教育。使学校管理者正确认识依法治校的正面作用和局限性。要反对法律虚无主义,树立法律、法规在学校治理中的权威地位;要反对法律浪漫主义,认清法律不是医治百病良方,重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卫红.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首发式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N].法制日报,2009-09-05.

[2]付子堂.“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N].法制日报,2010-07-28.

[3]邓娴.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4]李龙.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兼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J].政治与法律,2008.

[5]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6]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治校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