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分歧说明了什么?
2012-04-29新月
新月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美)菲尼斯 著 董娇娇 等 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5
这是一本有关法哲学与伦理学的书。
如果现在还有人斩钉截铁地说“美国入侵伊拉克是邪恶的”,那么他们会被一些自我标榜为“多元论者”或者“怀疑论者”的人所反对。他们会主张这仅仅是某些人的道德观,仅仅是个人的判断等等。
夸张地说,上述主张在本质上和“我喜欢奶油味冰激凌”并没有实际上的不同。道德争论不存在正确答案,也不存在客观的道德价值,这些怀疑论者似乎是一些道德实践和理论的爆破手,试图将一切坚固的东西全部炸倒。
但我始终对这个爆破计划感到吃惊,因为我并不清楚为什么道德分歧的事实能够有效地支持这一计划。我认为,基于道德分歧这一事实而存在的道德怀疑论不值得我们重视。
显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很多重大问题均存在道德分歧。这些是道德怀疑论存在的重要理由。他们主张,正因为人们在相同议题上存在截然不同的回答,那么为什么你要相信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比方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独角兽,那么会有目击者描述它,汇总这些描述能知道独角兽的大致体貌。但是如果多数人的证词相互矛盾,争议连连,那么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轻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独角兽。
在某些领域里,观点分歧足以支持怀疑论。但观点分歧是否能给出充分的理由,是依赖于领域的情况的,并非所有的领域内的观点分歧都必然导致怀疑论的成立。只有某个领域经过实践后,认定观点一致性是该领域命题为真的必要条件,观点的分歧才能提供给怀疑论所需要的足够炸药。
但为什么我们不能说道德领域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呢?
的确,如果道德是由某种客观存在于我们之外的某些实体所引发的,那么你可以说就像独角兽的例子那样,我们可以主张不存在道德实体,也不存在道德价值。但事实上没有人主张道德价值是那样的。
道德价值的内核是规范性的,而非纯粹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就不可能单凭人们的分歧就断定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道德价值。相反,人们之所以能够对某些重要的道德议题形成争论,恰恰是他们分享了某些重要的道德价值,而争论它们究竟意味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道德分歧显然不可能是“河岸”(bank)和“银行”(bank)那样的概念分歧——因为它在客观上根本不是分歧而是自说自话,它只能是观念上的分歧。
不过这种怀疑论可以从认识论角度加以强化。他们将不再纠缠于是否能从纯粹的道德分歧的事实直接推导出不存在任何客观的道德价值,而是主张你凭什么认为你有能力认识道德价值的真正意义?大家的实践推理能力都差不多,你凭什么说你的观点就是对?
但从逻辑上看,上述的能力和我们日常的道德判断能力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怀疑论实际上给我们出了一道两难的选择:要么你承认你没有道德推理能力,这就意味着你不能严肃地谴责纳粹的暴行或者霸权主义行径;要么你承认你的确具有道德推理的能力,尽管运用这种能力的结果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存在的,你可以提出一些严肃的道德主张。
假设道德只是一场自我标榜,我想没有任何严肃的学者会同意。当我们追问,比方说,恐怖主义真的是邪恶的吗?我们会诉诸实质性的道德理由,而这些理由必然可以诉诸更深层次的理由加以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总是能追问到一些终极性的价值。这些价值本身是我们道德生活的最根本根基。在此处,我们可能会遇到怀疑论者的最后一次阻击,这些人会说不存在客观的道德价值,因为如果没有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道德价值可言,这意味着:如果人的自由意志没有选择某些道德价值加以肯定,怎么能主张存在客观的道德价值呢?更何况菲尼斯还主张存在一个客观的道德价值清单,更令人不解。
应该承认的是,价值确实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没有人就无所谓道德实践,更别说道德价值。但这并不能支持怀疑论。正如你是否能欣赏毕加索并不影响毕加索的作品客观上具有美学价值一样,你是否肯认菲尼斯所提出的基本道德价值,并不影响这些价值客观存在。这意味着价值和实践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更为复杂的关系,这就需要诉诸更充分的价值理论了。
所以说,菲尼斯此书力图揭示的是道德价值在实践理性中的性质与作用,而对道德价值本身的分析,就并非此书的重点了。
推荐者:谢志浩
河北辛集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中文系。《百年中国历史人物》、《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等课程主讲人。著有《那些有伤的读书人》等书。
《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
魏敦友,法律出版社
当代中国法哲学,在我看来,承受着巨大的耻辱。这种耻辱,一方面来自时代,另一方面,来自法律人。法哲学在双重的夹击之下,苟延残喘。
而这本书的作者魏敦友,正试图用法学为人文中国续命,能够认为法学是中国继子学、经学、道学之后的道统之所在,是所望焉!
武汉大学杨祖陶先生的门生因缘际会入法学的池塘,可以想见中国法哲学何其幸运!
《资中筠自选集》
资中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疑,资中筠是当代一位重量级的“八零后”,也是一位难得的“两头真”。老太太的著作,堪称当代中国的清醒剂,流淌着热血和良知,所以,罕见而稀缺。说句不恭的话,环顾海内,大陆思想界,就老太太思想的穿透性而言,并不逊于任何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老太太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标杆。无论道义良知和思想品性,对无数后学来说,是难得的精神滋养。老太太非要说自己是野蛮人,当然,这是对比老太太和老太太的前辈而言的。
不过不知道出版社怎么想的,也许是百密一疏,字号太小。我刚到中年,都要拿着放大镜看,建议再版时字号大一些。
《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
智效民 中国华侨出版社
往事回眸,2002年我和陈远学友,到太原访学,在智效民先生的客厅,得遇高增德、马斗全、赵诚、谢泳先生。切磋的主题之一,就是“民国范儿”。
谁也没有想到,十年过去了,“民国范儿”竟然持续升温,成为北京小资的一种“时尚”和“品味”。一个曾经“妖魔化”的民国,经过同情的理解和温情的敬意,本来面目日益清晰。
真切期望当代的大学校长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静下心来,披阅这本《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何止是雅人深致!
外在生态和内在心态的双重互动,使得当代的大学校长日益向官员和商人靠拢。其实民国老校长们也没有生活在真空,但难能可贵的是,老校长坚守着大学的底线伦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