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礼服之夜引发的讨论武汉有没有名媛?
2012-04-29王海玉
王海玉
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5位武汉名媛的出炉,成为城中一时热议的话题?
镜头回到9月1日。
武汉国际广场晚礼服之夜的现场,武汉首届奢侈品艺术节大幕拉开。那晚,赴宴的女士被早早要求着白色或黑色晚礼服。晚上6点多,陆续有嘉宾到场,走过长长的红地毯,镁光灯闪个不停,棚拍被搬到了现场,女嘉宾在尚美巴黎黑色的背景展板前摆POSE。黑白映衬的世界里,衣香鬓影,美女如花,现场还真有点时尚晚宴的味儿,珠宝、美女、时尚构成了那夜的关键词。
晚会开始了。“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一个人,一个下午,一杯咖啡香茗;可以两个人,一片烛光,一次促膝长谈……”武商集团进军奢侈品市场的路径,把城市品位逐步上升到社交平台的尝试,在这样的开场白下,仿佛一幅水墨画缓缓展开。
5位武汉名媛,作为晚会的一部分出现了。她们缓步走上舞台,与国际元媛舞会的创始人周采茨对话。没人介绍5位女孩姓氏名谁,也不知家世背景,关于她们的主持词是“身材样貌出众,全部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有一技之长;她们中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沉醉于音乐,有的喜欢模特演艺,有的则爱好播音主持”;事后媒体的报道是“这5位小名媛全部是商界精英之后”。
5位年轻的女孩与周采茨的对话,至少没有怯场,她们表现得十分沉静。还有人勇敢地反问,您指的裸婚是什么?公平地说,当聚光灯打在你的脸上时,还给你一个名媛的头衔,举手投足要接受更挑剔的评价,谁敢说自己当场不会紧张得心直跳?
此后,5位武汉名媛的报道铺天盖地,在微博上引起网民的热议。有人说,武汉早就没有名媛了;有人好奇,这5位名媛是怎么选出来的,标准何在?在此后的采访中,《大武汉》也多次被人善意提醒,别碰这个说不清的话题,搞不好就成了“装”。想采访几个城中女名人,也被婉拒,连连摆手“我不是名媛。”
时至今日,追问这5位女孩的来路,已有点八卦。其实,我们只是试图沿着那个夜晚制造出来的由头,借助一个很小的入口,探讨一下关于女性的话题,不做任何评判。这是一幅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仕女到民国名媛,从女拖拉机手、女干部、女强人、白骨精到白富美,再回到名媛,展现着不同年代对女性的最美想象。
按照程乃珊“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的苛刻定义,的确再难有名媛了,因为传统的贵族和士大夫阶层都没了。民国名媛的产生,真正靠的是家世和口碑,那是最早的无声海选。现代中国没有名媛榜,但2004年《福布斯》发布过中国名人榜,上榜的女性居多,无非是一众女星、女运动员、女作家、女主持人、女企业家。宽泛一点说,这,应该是近代唯一能产生名媛的土壤了。若要问家世,或许,她们也门不当户不对,可如果连她们都不是现代名媛的制造地,还有谁敢承认自己是名媛?
精神内涵也就是所谓的气质,那种超脱于尘世的气质,是名媛们不可缺失的,从林徽因到周小燕莫不如此,她们追求的不是俗世的普世价值。可如今尘世喧嚣得已放不下一张书桌,在人情都高度物化的现在,没人敢公开承认自己是精神贵族,可以不流俗。
我们把名媛放在这样的高度来讨论,是想说,名媛并不是一张通往上流社会的通行证,而是,她满足了每一个时代的女子对自己最美好的想象。有的时候,甚至是她们代表我们来过这个世界。我们现在的纷纷避让,不是自谦,而是还没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