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风暴
2012-04-29白弓
白弓
2012年9月14日,美国华盛顿,悼念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的吊唁薄放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办公室外。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遇袭击,导致大使史蒂文斯和其他三名美国官员被杀。
蝴蝶悄悄扇动翅膀,在大洋彼岸卷起一场风暴。
从班加西到开罗,从突尼斯到也门,几乎整个穆斯林世界都卷入了一场针对美国的空前浩大的抗议风暴,风暴源头的那只蝴蝶,就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地产商人炮制的一部小成本电影。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从一开始就让人瞠目结舌。9月11日晚,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及其他3名外交人员丧生。随后,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席卷中东、南亚等穆斯林聚居的国家,在埃及开罗,示威者与军警连夜冲突,数十人死伤;在孟加拉达卡,数以千计的穆斯林高呼反美口号,焚烧美国国旗;在班加西,一些极端分子在游行队伍中对天鸣枪,甚至高举基地组织的黑色旗帜。就连欧洲国家都遭了池鱼之殃,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由于当地没有美国外交设施,数千示威者冲击了德国和英国这两个美国亲密盟友驻苏丹的大使馆。
引起风暴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其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成本影片,整部影片时长两小时,耗资500万美元,片中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进行了恶意的丑化和诋毁。炮制这部影片的,是55岁的洛杉矶地产商人萨姆·巴莱奇,美国方面称,萨姆·巴莱奇其实是化名,此人曾因诈骗被判监禁,并被禁止使用电脑上网,目前还处于假释期。
巴莱奇自称是以色列犹太人,拍摄影片的资金来自于“100位犹太商人的捐助”,其目的则在于“把伊斯兰的缺陷展现给世界,以帮助以色列”。巴奇莱制作并导演了《穆斯林的无知》,称这部影片可以把伊斯兰的缺陷展现给世界,从而更好地帮助以色列。不过以色列显然不敢领这个情,12日以外交部发表声明否认与这部影片之间存在关联,即使巴奇莱是以色列公民,他们也不应为此负任何责任。
面对伊斯兰世界的怒火,奥巴马政府很有点焦头烂额。本来在外交方面,奥巴马任期内一改前任小布什咄咄逼人的做派,对穆斯林世界持续施放善意,还一度因为在会晤沙特国王时鞠躬致意而被国内保守势力批为有损美国超级大国形象,哪料到加州小作坊里炮制出来的一部业余电影,燃起如此熊熊大火,连驻利比亚大使都为此殒命。今年恰巧是美国大选年,两个月后奥巴马就要与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当面锣对面鼓争夺白宫里的那把椅子,原本不是热门话题的外交领域,却意外成了共和党人的攻击靶子。
其实外交议题原本是奥巴马相对于罗姆尼的强项,已经在白宫端坐三年多的奥巴马,对欧洲盟友放低身段之后,传统美英盟友关系自不必说,美德、美法关系也达到了小布什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的新高度。相对于没有外事经历的罗姆尼,奥巴马的经验自然远较其丰富。哪想到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领域,却被捅了这么大的窟窿。
9月11日美国驻利大使被炸身亡之后,罗姆尼阵营当晚即发表声明,指责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软弱无力。其实就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都在公开讲话中对大使遇难感到不解,因为班加西是美国支持的利比亚反卡扎菲力量的大本营,利比亚变天之后被美国视作自家在利比亚的“后院”,此次事件算得上是后院燃起冲天大火,奥巴马政府必须给出个说法。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对利比亚施压,要求必须交出袭击美国大使的凶手,以缓解国内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美国政府与那部业余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美国政府坚决反对其中的内容和信息,试图为反美浪潮釜底抽薪。
然而这样的表态收效并不明显,反美示威在利比亚、在埃及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总共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伤。这样的效果,也大出始作俑者意料之外,有消息称,该片导演巴奇莱已经躲了起来,这部电影的一位顾问称,巴奇莱已经濒临崩溃。之前,荷兰电影导演提奥·凡高曾导演过一部描写伊斯兰社会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电影《屈服》,于2004年被暗杀。巴奇莱这部电影造成的后果,显然要更加严重。
此次反美浪潮的出现,也使得美国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开始的茉莉花革命,一度令西方阵营欢欣鼓舞,美国一些势力暗中上下其手,支持反对派阵营,推动阿拉伯世界变革。从突尼斯到利比亚乃至至今仍剑拔弩张的叙利亚,都有美国的影子在暗中时隐时现。美国显然期望在这些国家推行美式民主,扶植亲西方势力,把中东从反美情绪滥溢的战斗堡垒变成铺满美式草坪的安全后院。但恰恰相反,此次反美浪潮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几乎就是揣着美元反美国。
在这些国家,上层建筑虽然在美国推动下实现了更迭,但普罗大众中的反美情绪依旧高涨,根子就是美国在巴以争端中长期偏袒以色列一方,这个根源不解决,美国与穆斯林世界就很难实现真正的和解。但要做到不偏不倚又谈何容易,美国政商两界与以色列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庞大的犹太裔选民又是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的大票仓,任何想在这个领域改弦更张的政客,哪怕只是稍有偏离,恐怕都会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