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势富集效应的地方高校特色办学

2012-04-29孙兆扬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优势办学效应

孙兆扬

摘 要: 优势富集效应是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扩大而产生的更大级别的优势累积,是一种全新的起点发展理论。优势富集效应的特色突显,低成本发展诉求及相关资源进化的累加和适应趋势启示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传统与优势,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才能形成特色。

关键词:优势富集;地方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47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2-0031-05

“富集”一词最早应用于生物学,指一种级数发展。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譬如农药滴滴涕,散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通常为3×10-12,当降落到海水中为浮游生物吞食后,其体积浓度可达4×10-8,富集了1.3万倍;浮游生物被小鱼吞吃,小鱼又被大鱼吞吃,大鱼体内滴滴涕浓度可增加到2×10-6,一下子又富集57.2万倍。“富集”概念经由同济大学王健教授的借鉴创新,形成了优势富集效应理论体系[1]67。

所谓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扩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优势富集效应具有普适性,是先者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群集现象——世界的非等值分布和微量演变——随机进化中的裂变理论的集中体现。系统内部和外部扩张需求的低成本发展策略以及相关资源进化的累加和适应策略是形成优势富集效应的深刻动因。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优势富集效应理论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它揭示了一种可操作性的生存和发展策略——突显,泛指从大片匀质背景中脱颖而出的现象。突显的形式千变万化,最典型的是速度突显和特色突显[1]82。

一、 优势富集效应下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特色”本义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指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色”指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引申为特质义。特色是着眼于同类事物的独特差异性,是比较意义的产物。所谓高校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2]。

优势富集效应理论赋予了办学特色新的内涵和意义。在优势富集效应下,速度突显和特色突显是进入优势富集效应的最有效形式,领先战略无疑对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清华、北大之所以能领先于全国的大学,就是因为其一开始已经领先,在随后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优势不断富集,优秀人才的蜂拥汇集和成功的示范效应以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等形成了一种良性共振——领先者成功”[1]68。但在速度突显丧失的现实环境下,特色突显则是后发者进入优势富集程序,形成优势、打造特色的关键所在。

优势富集效应形成的深刻动因是低成本的发展策略要求,这既是系统扩张的内在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客观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放弃原有特点和优势,从新的起点另起炉灶打造办学特色,显然不符合优势富集效应形成的发生机制。因此,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大学办学特色必定是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累积形成,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升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发展的方向不能任意改变,是继承性与稳定性的相互统一。同时,办学特色又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必须是在比较意义上的区别与不同,并且这种区别能够转化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比较优势,是独特性与优势性的相互统一。

优势富集效应是起点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的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优势富集效应中的这个关键过程环节要求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要立足优势,不断突破传统,开拓创新,才能积累更大发展优势。因而办学特色“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着眼于大学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这要求高校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变化发展,赋予办学特色以新的内容,创新发展,是发展性与创新性的相互统一。

优势富集效应的趋向常常是匀质状态的破坏,某种微小的优势一旦进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优势富集效应下,办学特色的形成更加突出强调对均衡状态的打破。大学办学特色尽管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市场资源配置的有限性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后发者必须采取“反木桶战略”,采取差异化竞争发展策略,在特色办学进程中必须要选准突破点,既可以是学科建设方面的突破,也可以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创新;既可以是人才培养的领先,也可以是服务社会的提升。总之要集中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某一方面优势,保障能够进入优势富集程序,进而推动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办学特色是集中性与有限性的相互统一。

办学特色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元。一般认为,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的灵魂,办学定位是办学特色的方向,学科建设是办学特色的标志和根本,人才培养是办学特色的最直接体现,师资队伍是办学特色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

二、 优势富集效应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必然性[HS)]

根据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和管理隶属关系,高校可分为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所谓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地方,以地方投资建设、管理为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的高校。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理念有两大新的要素,一个要素叫做质量发展,是最好的发展;另一个要素叫做特色发展,是根本发展。所以,要用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促进大学的发展,这被认为是新的发展观”[4]。特色办学成为地方高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优势富集效应深刻认识到“抢在对方之前占领市场的极端重要性”,因而,特别强调起点的超越和第一时间的速度突显。领先者的优势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占有的优势。在计划经济管理时代,行政主导模式下教育资源不断向重点高校倾斜,重点高校的发展得到了速度突显的大好时机,优势得以不断富集,率先抢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制高点。相比部属重点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已经丧失了“速度突显”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有利环境,普遍存在办学历史不长、资金经费相对短缺、办学实力不够雄厚、区位优势不够明显的劣势。因而,对于错过第一时间的地方高校而言,必须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另外的“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特色发展显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进取策略,能够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发展。

其次,“突显——优势富集”发展模型最惨烈的结果,往往是对其他历史可能性的封闭。历史一旦选择了这条河流,其他可能的岔道便被封闭了。在经济上,成功的领先战略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抗拒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重点高校已率先占据大量教育资源,在许多领域优势富集,形成了发展优势和特色。这对地方高校而言这种发展模式显然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模仿性。后发者的跟随与模仿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发展成本,而且容易失去战略个性发展的机会,甚至有可能造成特色发展的泛化和同质化,难以在各领域各层面协调发展,形成不同办学特色。因此,地方高校规避高校传统发展模式,选择基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发展之路,才是形成优势富集、特色发展的捷径。

再次,从本质上看,优势富集效应所揭示的是一种低成本的发展观,由于起点领先会带来链式反应,而起点的微小超越又往往是低成本的。优势富集效应其最深刻的动因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扩张需求。低成本是优势富集最初的动因,利益附加是优势富集效应的催化剂。例如,浙江义乌出现了颇具规模和特色的小商品市场,全国的小商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就会群集而来,形成利益附加,这从而进一步引导了全国小商品资源的集中,规模效应便会凸现,带来更大的利益附加,发展更加壮大,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地方高校全面超越领先者显然无法实现。因此,选择特色突显、特色发展无疑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发展策略,地方高校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明确定位、确立优势,并在优势基础上不断进行利益附加扩张,能够形成鲜明发展特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现实环境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协调竞争、整体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竞争态势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不断推动高校走特色办学之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理性和多元化,既需要专门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高校服务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并越来越多样化,需要高校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之间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竞争日益白热化。这表现在:第一,竞争自主性增强。教育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市场机制下极具活力的自由竞争,加快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步伐,我国高等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计划管理的色彩正在逐渐消退,正在从社会边缘不断走向中心,这要求高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参与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竞争。第二,竞争对手日益增多。从2000年至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从1 041所增加到2 305所,10年间增加了1 264所高校,增幅巨大,且新增普通高校绝大多数为地方普通高校。第三,竞争强度日益加大。在竞争主体方面,近年来,教育资源在行政主导下,日益流向中央和地方重点发展高校,优势富集效应下强者愈强,地方高校竞争发展难度加大。在竞争客体——教育消费对象方面,据学者预测,2010—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不断减少,呈下降趋势[5],生源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企业等社会其他教育消费者对大学提供的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会服务市场领域争夺激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在我国高校办学特色正处在分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以及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使得地方高校在缺乏“速度突显”的环境形势下,必须寻求“低成本”的发展策略,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特色办学,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 优势富集效应下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路径选择

(一) 地方高校特色办学必须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

教育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不均衡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永远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策略。“后发者的突显,其决定性的策略应是‘反木桶理论”,对于一个积极争取的后来者,必须具备特别突出的优势。特色突显在形态学上又可称为“点突破”、“峰顶论”,它是相对于综合优势而言的单项优势,相对于整体系统而言的要素突显。某种优势一旦形成,原先的弱势也将转变为优势,这不仅是“一俊遮百丑”,更是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结构重组[1]8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实现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限于自身实力水平的限制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要求,首先,要明确办学理念,这是指导特色办学的灵魂。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它容纳了办学者对学校独特办学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创新思考,规范学校办学活动和行为,使学校在特色办学道路上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明确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和方向是特色办学的“指南针”,这是特色办学首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办学定位明确“办什么样大学”的问题,在现实发展策略的选择上必须有所侧重、科学选择,地方高校必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方向、服务社会面向等4个层面考量,明确办学定位和方向。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战略发展思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优势的重点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整体跨越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服务地方的原则,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布局,突出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解决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大力进行应用研究和科技转化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学科建设为例,地方高校在发展基础、学术底蕴上与重点大学相比,在整体上无竞争优势可言。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任何大学不可能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做到最好。诚如美国教育家、科学家田长霖所指出的:“任何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知名大学,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上有所发展,而必须集中力量先在一两个学科上有突破。”[1]63尽管在学科建设方面地方高校无整体竞争优势,但在某些学科或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必须实施“扶强战略”,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传统优势,凝练学科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形成“峰状突显”,培育和造就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富集效应才能不断导入,进而引领、示范、带动其他学科发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形成学科建设的特色。

(二) 地方高校特色办学必须要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

办学传统与优势是形成办学特色的突破口,确立与发展办学传统和优势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系统的扩张性暗示的是进化的低成本策略,正如对自然选择来说,较之于从一片混乱无序之中重新开始形成大团新的原生质,显然不如将现存的单一细胞形成生物要容易得多。”[1]73优势富集的“低成本”发展策略实质是要求地方高校必须立足办学传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优势的特色办学之路。高校确定办学特色目标、建设办学特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认识办学传统、发挥与创造办学优势的过程。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都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通过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优势,并与现实的外部办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逐步形成学校独特而有价值的办学特色。

山东理工大学是地处淄博的一所地方高校,坚持立足自身“以工为主”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以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为契机,主动对接山东省“一区三带”发展战略,围绕淄博市重要工业基地、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建设发展需求,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支持和培育创新团队,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分层次、有重点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建设,相继组建了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农业装备工程、空间信息与交通、先进材料、生物化工、电气信息等六大学科群,逐步实现了学校学科链与山东制造业七大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在农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交通运输、电力电子、生物工程、矿物资源、材料科学、产业经济等领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因此,地方高校特色办学必须科学分析,梳理办学传统,找准自身优势,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采取“低成本”发展策略。不顾现实发展现状“另起炉灶”去追求办学特色或盲目上马所谓办学特色“大项目”,不利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 地方高校特色办学必须立足地方和区域社会发展

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应有的基本职能。优势富集效应中利益附加和适应是优势富集效应的催化剂,“当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机制、新的权力、新的组织一旦确立,周边的相关资源便会迅速发生适应性变化”,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显著的“自动催化”作用,带动相关资源的不断富集[1]74。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从社会“吸取营养”,与社会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高校发展越来越受资金等教育资源的制约。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已不是局部的阶段性权宜之计。如何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社会单位的合作,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应当成为地方高校牢固树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应当成为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长远战略。地方高校地处区域、地方,与其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地方高校只有首先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科技智力支持,才能“催化”地方政府和单位对高校发展的“利益附加和适应”,才能谋得更多资金、土地、人力、政策等社会资源,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动自身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地方高校应树立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以及专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面向上以行业性为主导,性质上以专业性为主线,类型上以应用型为主体,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流,模式上以实践性为主载,突出强调专门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行业性[6]。应紧紧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在互动中实现学科建设发展。地方高校大多是以应用性学科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院校,其社会价值和办学特色只有在为地方、行业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形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创出特色。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在查理斯•范海斯校长的领导下提出了“威斯康星理念”,立足威斯康星农业大州的生存和发展,积极融入全州,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其畜牧科学、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学科迅速取得全美领先地位。地方高校应根据区域社会及产业发展特点,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将科研重点放在应用开发研究和技术转化研究方面,提炼研究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重点解决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构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特色,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地方高校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特色,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培育地方高校科研的重要增长点。

总之,“优势富集效应的趋向常常是匀质状态的破坏。世界在耗散的同时,又存在着一种更深刻的积聚力量”[1]67。地方高校只有立足自身传统与优势,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采取非均衡差异化发展战略,才能集聚更深刻的力量,推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 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19.

[@3@] 孟卫东.彰显大学特色办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20-23.

[@4@] 徐显明.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9-02-21].http://www.lit.sdu.edu.cn/Article/ShowArticle.

[@5@] 石人炳.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J].南方人口, 2004(2):14-16.

[@6@] 课题组.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7-19.

(责任编辑 东 彦)

School瞨unning Features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Predominance Enrichment Effect

玈UN Zhao瞴ang

(Party Committee/President餾 Offi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China)

Abstract: Predominance enrichment effect, a brand瞡ew theory of starting瞤oint development, refer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greater predominance caused by the multiplication through a key process of the little predominance at the starting point. The conspicuous features of the predominance enrichment effect, demand of development at low cost and accumulative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of related resource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cal university should adopt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create its school瞨unning features by basing itself on its own tradition and advantage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edominance enrichment; local university; school瞨unning feature

猜你喜欢

优势办学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矮的优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