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机制,促进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

2012-04-29卢金荣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2期
关键词:课题机制区域

卢金荣

发展性教育是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的教育思想。经历“十五”、“十一五”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检验,发展性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笼罩辽源大地。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的主体发展。而发展是教育功能性的主旨,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发展性教育的最高目标。为了能够实现发展性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要解除一切制约教育发展的困扰因素,其中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区域课题研究存在诸多不平衡因素。一些薄弱校重点表现在:一是学校领导课题研究主体意识不强,重视不够,重心偏离。二是教师队伍课题研究能力弱,缺乏各个层面的引领和指导。三是课题研究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主流态势,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课题。四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规划定位不同,即职业角色不确定型、职业标准化操作型、追求专业创新型定位。且课题研究存在功利性。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主体发展,也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制约了课题研究均衡、协调发展。

一、明确内涵功能,开展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

发展性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本身具有未完成性,根据这一特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环境,同时这也是区域课题研究的实质。所谓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就是强调把区域课题研究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发挥各学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发展中建立起良好的区域互助关系,从而推动区域内课题研究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差异较大的东辽县,我们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区域的差距实现区域课题研究梯度转换,通过建立学区化课题研究管理机制打破原有学校的课题研究界限,按照“优质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评价、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实现区域内课题研究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

区域间课题研究有五方面内涵:第一,区域间课题研究发展的差距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第二,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办学条件。因为在不同的区域,要各方面发展水平完全一致是做不到的,因为它的资源禀赋基础差异性很大。第三,各区域课题研究的优势要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虽然成员校发展有差距,但是龙头校的优势能够显现出来。第四,区域间课题研究的综合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五,区域间课题研究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能够互相协调。

发展性教育的首要特征是教育的功能性。这种功能体现在各个层面,而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功能是:教育者的课题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体系对人的发展和区域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区域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理;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使教师理论素养得到升华,具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写作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领略“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的交流,更好地指导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立有效机制,保障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

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有效性机制是实现课题研究有效性的载体,是体现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功能的前提与基础。它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题研究实施中讲究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突出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显现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健全课题研究均衡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这“四大机制”是实现区域课题研究协调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推进课题研究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着力加强的具体工作。

首先,均衡机制是实现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区域发展不均衡是自然、历史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学区内龙头校和成员校协商确定适合学区整体发展的共同研究课题。成立组织,制定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名师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践行学校课题研究核心价值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谋划学校课题研究的协调发展措施,进一步解决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即课题研究重心下移,以校本课题研究为重点,突出解决学校管理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学生主体发展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一些问题。

其次,合作、互助机制是实现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合作机制是在区域之间,由龙头校搭台、成员校唱戏的机制。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区域课题研究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课题研究工作。选择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均衡发展的过程不是优质课题研究资源平庸化的过程,而是薄弱课题研究资源优质化的过程,遵循公平的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发展性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学生主体发展。它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体发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柱,只有这个支柱牢固了,才能实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东辽教师进修学校站在全县的视角,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实施“名师工程”。实验小学为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继续《小公民三成教育》实践研究;渭津中学“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安石二小读书活动四年如一日使孩子在读书中形成学习品质、形成做人品质、形成做事品质,从小就储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文化底蕴……

互助机制就是优质校帮薄弱校,要拓展支援层面,在搞好硬件援助的基础上,加大办学理念和名师、骨干教师援助的力度,扩大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外生援助转化为内生机制。同中求异,异在自主的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层发展。

最后,扶持机制是实现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补充途径。强校扶持弱校,强弱联手,建立在平等、共建、共享、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在区域内,学校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有“自主性”,可以自我调控。同时,一个学区内有共同的课题,实现校际间、教师间课题研究能力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理论升华能力,进而完善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例如:南学区龙头校胃津中学课题是《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员校安恕一中英语课题《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因素及矫正策略研究》,凌云中学数学课题《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研究》,安恕二中语文课题《课堂教学整体建构语文素养的研究》。成员校在学科教学中具体实践,作为龙头校的实验教师,在各个层面合作完成这一课题研究任务。在同中实现“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协调发展”;在异中求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立形成。

三、构建全新格局,促进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

发展性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将永远引领辽源教育的发展。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需要学习的智慧,学习掌握发展性教育科学的理念,是促进课题研究创新的正确途径。在学区内构建“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支持到位”,四位一体的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格局。按照各课题间发展的逻辑关系互相依托,互相促进,进而达到区域课题研究整体推进,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形成合理的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格局。二是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三是以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协调发展。四是提高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五是理性地处理好课题研究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研究重点转向促进人的发展。六是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共同体。

例如:用发展性教育的思想分析这样一种现象。在企业发展当中,有一个穿越玉米地的原理,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就好像一些人在比赛穿越玉米地。第一要比速度,看谁能够更快地穿越出去;第二要比效益,一边穿越,一边要掰玉米,最后要看谁掰的玉米多;第三要比安全,看谁被玉米叶子划的伤口少。企业的发展,好像穿越玉米地,必须兼顾速度、效益和安全。这就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或者说整体优化的思维。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也符合企业的这一原理。

长空雁阵,谁不羡其变换而又一致的完美造型?可以预见,在发展性教育思想的观照下,有“优质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评价、共同提高”的理念,有“均衡、合作、互助和扶持”四大互动机制,有“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支持到位”四位一体格局,使区域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形成比翼奋飞的壮丽景观,不久将在辽源教育的舞台上变成生动而诱人的现实,让区域间课题研究工作有效益、有速度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题机制区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分区域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