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包子成就大事业,“芭比馒头”年产5亿谱传奇

2012-04-29爱天

女性天地 2012年2期
关键词:刘师傅面点芭比

爱天

10年前,他怀揣着4000元钱去上海寻梦;10年间,为了梦想,他屡败屡战,并付出了血的代价;10年后,他已拥有400多家加盟店。

4000元闯上海屡败屡战

1998年3月,21岁的安徽小伙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钱来上海寻梦。他的老家在安庆一个偏僻的小镇,镇上很多人家都在外地从事面点行业。初中毕业后,刘会平凭借所学的面点手艺,分别在常州、贵阳和南宁卖过包子。他看见了上海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决定去上海打拼,以此求得更大的发展。刚走出火车站,扛着大包小包的刘会平面对着过去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大都市,心里产生了一丝恐惧:光靠卖包子,能在上海站住脚跟吗?

刘会平骑着淘来的二手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最后终于在遵义路上租下了一间月租金6000元的小门面,开始了他在上海的第一次打拼。

因为不了解上海人的口味,无论他如何吆喝,每月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店租,并不理想。半个月后,生意仍然毫无起色,刘会平关只好掉了他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店。

第一次创业,就亏了4000多,更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是从亲戚那借来的。这对在外闯荡的刘会平来说,是一笔沉重的数字。残酷的现实让他在出租屋里大哭起来。

刘会平的姐姐知道了弟弟的情况,立即赶到上海,将4000元钱塞到了弟弟手里,鼓励他:“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多试几次,总会有门路的。”

在姐姐的鼓励下,刘会平度过了短暂的低迷重新振作起来。1999年初,刘会平新的包子店在上海福建路开业了。生意刚有些起色,隔壁就又开了家包子店。看着隔壁的包子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自家的生意冷清下去,刘会平心里别提有多难过。

包子店再次关门易主,但他没有被接踵而至的失败打趴下。他意识到,对包子店来说,成功与否与店面位置、包子口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刘会平决定进行差异化经营。他高薪聘请了一位熟悉上海人口味做生煎的师傅。师傅会做的面点花样多,包子店迎来了春天。然而同行看见做生煎有利可图,纷纷跟风“克隆”,再加上那段时间猪瘟肆虐,很多顾客不敢再买生煎,曾经火爆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这次刘会平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也有了东山再起、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站稳脚跟的信心。

南京路买包子顾客排长龙

虽然包子店再次关门,但这次刘会平的心态却平和。他没有急于开新店,而是觉得首先应该做的是摸透上海的小吃市场,了解上海人的口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他以顾客的身份到很多小吃店试吃,一边吃一边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外面小摊经营的小吃,虽然便宜,但不太卫生;大的连锁小吃店,虽然卫生,但大多采用机械生产,口感“不亲切”。

能否将这两点结合起来考虑,重新创立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呢?不久,一家装修一新的包子店在黄埔区的繁华地段开业了。老店新开,这次刘会平胸有成竹,他在“宏观”和“微观”上都下足了功夫:“宏观”上,他将门面装修一新,改变了以前包子店给人的不整洁的印象;“微观”上,他对包子进行了改进,做出的包子皮薄、入口即化,馅大,味道可口。刘会平还给他的包子店取了个霸气的名字:刘师傅大包。“刘师傅大包”一经推出,人气果然一路攀升。

看着包子店日益增加的客流,刘会平没有满足,他要做大事业,挑战自己,一个在别人看来是异想天开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渐渐成形: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南京路上卖“刘师傅大包”。南京路上的餐饮业多是豪华饭店和大型连锁餐厅,6毛钱一个的小包子如何能立足呢?家人都以为他疯了,同行更是预言他会亏得连家都不认识。

然而刘会平有自己的道道:虽然南京路上的门面租金贵,但人流量大,在那个地段工作的白领也多。而白领大多自己不做早餐,为了赶去上班,既快捷又营养的包子自然会是他们早餐的首选,他们一定会成为包子店的“有效客户”。只要包子卫生,味道好,就一定能得到白领的青睐,包子店的生意自然无可担忧。

包子店开业前一天,刘会平正往包子店搬东西,一名执勤的交警问他“你这门面准备做啥?”当听说他要开包子店时,交警瞪大了眼睛:“你在南京路上开包子店,你是不是准备喝西北风啊?”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师傅大包”自开张那天起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早到晚,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刘师傅大包”在南京路取得的成功给了刘会平极大的信心。他意识到早餐市场是块非常大的蛋糕,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如果能做精做专,包子虽小照样能成就大事业。一个经常买包子的白领对刘会平说的一句话让他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你们的包子味道确实不错,可是一回家就吃不到了。要是能像麦当劳那样,到处都看得见,买得着就好了。”

于是他决定走连锁发展的路子。为了改变传统包子店给人的印象,他给包子店取了一个时尚的名字——芭比馒头,并按照公司化路线运营。随着员工的增多,店面数量的增加,只有初中文化的刘会平感到自己的管理能力日益受到挑战,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工作之余,他没日没夜地学习起经济管理,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分店、加盟店,他的馒头年产5亿

为了做大包子生意,刘会平从2003年开始一直在忙两件事:一是吸引技术类和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二是要建立馅料加工厂,保证所有包子的口味一致。一个开了几家包子分店的人竟然要开馅料加工厂?同行纷纷拿他来做饭后的谈资。然而已经经历几次起落的刘会平对未来有着胸有成竹的规划,他没有理会旁人的不解。

半年后,馅料加工厂建成,在这期间,“芭比馒头”又新开了30多家分店。

一天,刘会平收到一个老顾客的投诉:“过去你家的包子一口就能咬出馅来,可现在不行了……”刘会平从中意识到这个问题背后的严峻性:尽管各家分店都打着“芭比馒头”的旗号,但是各家的师傅和面包包子手艺参差不齐,再加上有些分店为了节省成本,克扣包子馅,造成了包子质量有高有低,由此顾客的满意度会受影响,“芭比馒头”这个品牌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刘会平没有逃避,积极面对问题,经过思考想出了一个对策,能否速冻做好的生包子,送到各家分店后再上笼蒸熟。为此他向专家请教,专家告诉他这种在面点行业被称为“冷冻面团技术”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厂家能批量生产。既然理论上可行,刘会平就觉得自己一定有办法克服这个难题,他花重金成立了开发冷冻面团的技术小组,每天都和工人一起进行试验。

一天晚上,刘会平正在和工人一起做试验,在清理机器上的面粉时,他的手指被机器绞了一下,手指被切掉了一截。多亏工人及时把他送进医院,在医生的努力下,他断在机器里的半截手指被接上了。

艰辛的付出终于迎来了丰厚的回报,刘会平攻克了“冷冻面团”这个难题,他的事业发展速度更是无人能当。

“芭比馒头”的面点味道好又卫生,逐渐成为上海人心目中的品牌早点,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悄悄盯上了这块大蟹糕。

那天,刘会平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对方很是生气:“你们公司就是一个骗子,为何收费后,就没了后续服务……”刘会平经过调查后得知,原来是有人冒充“芭比馒头”,骗取加盟费。为了维护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品牌,保护喜爱“芭比馒头”的顾客以及加盟客户的权益,刘会平这次毫不手软,将不法分子送上了法庭。

法律还了刘会平一个公道,媒体也跟进报道了这次“加盟风波”官司。让刘会平意外的是,媒体的报道让“芭比馒头”的名声更响了,要求加盟的人也络绎不绝。刘会平敏锐地意识到,“芭比馒头”的加盟必须要走正规化路线:统一网站、统一装修、统一经营。

经过整改的“芭比馒头”以更加专业的面孔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2010年,“芭比馒头”在上海的加盟店就多达400个,在江浙地区都也有40多家,为降低加盟者的风险,公司都会为加盟商进行选址考察和后期的培训。

刘会平给记者算了算现在“芭比馒头”的赚钱速度:每个包子的净利润是一角钱,已经实现了年产包子5个亿的行业奇迹……

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迄今为止,刘会平还未曾拥有过一辆私家车,他的妻子仍然每天凌晨5点就得赶往店铺,和员工们一起蒸包子,每天晚上回家都在8点以后。刘会平依然努力,为的是什么呢?他悄悄告诉记者:“我首先要为安徽人争光,另外,从战略眼光来看,公司要想实现国内连锁化,并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将来的上市,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时刻努力着、准备着……”

猜你喜欢

刘师傅面点芭比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小熊和芭比
梅兰芳容人之失
心锁
想“走红”,不得用点手段吗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芭比的闪亮王冠
热点芭比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