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蓑依:谁的青春不风情

2012-04-29蓑依

新作文·高中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味道

蓑依散文四则

体 香

体香,两个字,色情、俗气、蛊惑而平等。

周末,黄昏,一个人,散步。热烈的海棠花开得喜悦,我低头去嗅,幽密的味道托付终生般沉甸甸地使我久久伫立。而也就在那刻,一股刺鼻的浓香迎面扑来——习惯的味道,无须注视,就知道肯定是叨唠着的美国女郎。无数次和她们擦肩而过,都是一样浓烈的味道,硬朗、大方、粗糙,连香水味都要和体香一比高下。妻妾争宠般伤害的只有自己,有什么味道可以胜过体香?那是一种天然的美。

而中国女人,大美无言,“淡妆浓抹总相宜”,素的、淡的、清的香气是最原始的审美。而中国女性柔弱、妩媚的性格在雅致的香气滋养下愈发浓厚。我每每读到《诗经》中写女子的作品,都会出现满眼的青草漫漫、布衣姗姗,那好似一柄羽箭,薄而重,直插才子的心。这一爱,呼风唤雨,生死相许。

我曾在库切的笔下闻到“野蛮人”的味道,高贵而不屑,自由得像棉花糖般膨胀;曾在周云蓬的音乐中闻到了内心苍凉的味道,久远而坚强、倔犟;更从杨柳春的木板年画中闻到了迷信的味道,艳丽、狰狞而团圆。中国大紫大红的繁盛在木板描摹中有了低劣的体味,但是踏实啊!

麦田的香味是我最珍惜的。每年春天,望着那片麦海,大口呼吸着来自地层深处的空气,仿佛着了魔,指尖都有香气在清新地流淌。偶尔会遇到在地里劳作的扎着蓝黑色头巾的老人,拿着农具,慢慢地修理着希望,便自觉闻到了铁锹的金属味,那也是欢快的。

铁凝说:“空气是用来咀嚼的。”我曾经看过那位不愿说出姓名的画家的自传。他当时隐居在一所小城,无人交流,便和空气做朋友,他说:“把空气含在嘴里,我有情热般的冲动。”这真是寂寞了。看时,我的心开始撕心裂肺般地疼痛,恨不得也将一杯空气含在嘴里,生怕下一刻它就不再认识我。我想经历过孤独的人都会找到共感。

而我知道天地万物的体香是一样的高贵,等同于物体本身。

休斯一生在不停地画女人,同一个女人,以至于每个去看他的画展的人已经不需要带眼睛了,带着鼻子就够了。爱情的味道胜过女人本身。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一个人,借来的碟,看到杰克给露丝画相的时候,我赶紧按到快进,生怕看到羞耻的东西。而今,多少年过去,觉得这部影片最美的点之一就是露丝的妩媚,散发着攫取男人的金灿灿的光芒。谁不想亲近,这自然的女神?

四季也各有自个的香气儿。春香似蜂蜜,黏稠而有营养,金灿灿的,生机蓬勃。夏香就是西瓜皮的味道了,辣炒西瓜皮,很多人吃不惯,觉得涩、硬,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夏天,四季里最坚强的季节就是夏季。而秋香就是暗红色的指甲油,高贵、有质感、厚重,有风过叶归根的漂泊之感。有人说白雪的味道是冬香最好的表达,而我却固执地认为是冬香烤地瓜,热腾腾,绵密而粗糙。

看日本小说多了,越发感到体香的神圣。渡边淳一在一篇小说中写到,一个女人放弃了事业有成的丈夫,而选择了和一个邋遢而不思进取的人幽会。司空见怪的情节,但是读着读着,再正常的一个人也会破口而出“和他私奔吧”。不管是否真正爱了,但是体香对了,而这只有遵循,无法更变。有人糟蹋,有人成全,可是天性使然,纵然爱恨情仇,最终抵不过时间给予人的苍凉和紧迫。

有些体香,比如宠物,比如食物,比如一棵树,比如泪水,够了,齐万物,终成大千世界的明媚与鲜艳。它们于我就是生命的养料,精神的夙愿。

从此,我成了一个富有的人——与味道相投的人做朋友。

看,那妖娆的苦

张爱玲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说得多好!飞扬永远是蜜的,那种黏稠,那种浓烈,如同没有熟透的果子,让人垂涎欲滴却有“暴发户”的错觉。可是,人生到底是安稳的,是岁月静好的,是苦尽甘来的,如同散落梨花的一树缤纷,苦苦地尽显妖娆。

暗恋是苦的,可是妩媚啊!在人群里寻他千百度,蓦地,看到他在灯火阑珊处,安静地走着,或是调皮地笑着。想要死死地把他的每个秋波都记住,像记住自己的容貌般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了,遗漏了,今后没有了想儿,了不得!“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想必那青梅也是苦的吧?可是,那苦里有情有意,有少女的心事,有望眼欲穿还休啊!

苦,也是静心的。佛教四谛中就有一条是关于苦的本质的,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是有条件性的、依缘的,这就决定了生存的短暂和局限。主观上,人会不断产生实际上无从满足的欲望;客观上,对象是暂时的、无常的,这就决定了不满足和绝望的必然性,这便是本质上的苦。那么彻悟、了然于心后,不禁自问:那蹉跎的苦,于我到底是身外之物还是形而上的内心?于是,不断追问,我们看到了李叔同的空灵,林清玄的说禅,雪小禅的洁净,棉棉的膜拜,看到了禅之于内心的富足,朝着心安的源头竭力呼唤。

早些年,看到法国电影《苦月亮》这个片名时,我有些不高兴了,心想:月亮怎么能是苦的呢?觉得更像是糕点,挂在天幕作吊人胃口之状,于是,怀着愤愤的心情去找,去看,到底要给我个信服的理由啊!结果是看了有十几分钟,后由于受不了变态的剧情就不敢再看了,可是这个名字却在我心里驻扎了十几年,一直在。这个名字那么诗意,仿佛年岁越久,越有味道。而终于我能够批判接受的时候,才深深地体会到:这是波兰斯基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人类爱情可怕的一面被残酷地直接呈现了出来。爱到深处也是苦的、束缚的、禁锢的、堂而皇之的。可是,我们依旧要爱,要深爱,这就是“苦月亮”最本真的意义。

我自小喜欢京剧,喜欢京剧的硬朗,可也深知这硬朗也是苦的。那天,我看对于魁智的访谈,说起来当年学戏的事情,他总是眼中含着泪光微笑着回味。穷苦夹带着艰难,在小于魁智身上累累地积攒,富饶的、坚硬的,仿佛沟渠中带刀的月光,清冽而孤寂。人生如梦,铿锵之间,云烟过往都化做了舞台上的声腔,丝丝缕缕间幽幽怨怨,似弃妇,把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精神的,物质的,也曾喟叹世界的不公平。那些泪水伴着汗水的日子,想着想着就昏天暗地,受不得。可是而今,懂事了,成熟了,竟感恩于苦难,就像是感恩亲情一样真真切切。到头来,才发现,谁没有苦的时候?而耀眼和璀璨就是苦结出的果实,丰硕、饱满。所以每每有人问到我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时,我从不告诉他们我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总是静静地说一声“经验吧”。而只有自己最清楚,这经验多数是苦的,也是励志的。现在,想着想着,我就笑了,经历就是一笔财富。

苦,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反而是一两值千金的掷地有声。

苦,如同思念,喝下一杯冰水之后,流下滚滚的热泪。

看,那妖娆的苦,不期而遇,像是故人,也是温暖。

童本嫁衣

嫁衣,是每个女孩的私密梦想。我挚爱的嫁衣是玫瑰色的,点绛唇似的温情。可是流年逝去,仅剩幻影,被遗忘得如远古的钟声,余音萦绕,却消弥了力量。童年也是如此。童年如莲,清新高贵;嫁衣如虹,华美端庄。岁月路头,我紧握无声的竹笛,于消遁处尽抹一世愉悦的单纯。

童年在记忆中只是故事的坟墓,经不起撒娇和哗众取宠。低矮的天空下,总是以45度角的姿态仰望星斗。云彩和邂逅的彩虹,它们似亲人。朋友进入我的内心,于今日想来,已是一笔财富。总是自私地以为童年属于自己,快乐与悲伤可以肆无忌惮地写在稚嫩的脸上或是嘴角,乖戾的性格谁都可以忍受,可是在多年之后,蓦然发现,我们的童年除了曾有时间碾过我们的肢体之外,基本不属于我们,更多地属于我们周边的亲人或是陌生人。因为那时我们的记忆不完整,我们在亵渎自己的成长。经常有人给我讲述我童年的趣事,我呆望着,一遍一遍地找寻自己,发现连个入口都没有。童年的孩子不幸福,我一直决绝地坚持自己的这一谬论,因为他们的悲欢不是来源于心灵,而是五官的刺激。而童年的真正欢乐是面向未来的,人生诗意的存在的价值也就在这儿。

“童”由“立”和“里”构成。我想,“立”代表着向上的方向性,成长的持续性,而“里”则代表着人生的向内性,直面人心的姿态。曈昽色的眼睛在布娃娃的怀抱里安然消淡,泥巴搭成的戏台里甩着水袖做着青衣,连环画里用黑笔给菩萨描上浓眉大眼,笑嘻嘻地四处招摇。于是,我的回忆里充斥着的只有对生命本真的热爱,凡是原始的,朴素的,安静的都会紧紧将我吸纳。童年所选择的人生底色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命运。我一直有个习惯,提起童年就会记起沈从文,总是模糊地想象他儿时的生活。在凤凰小城,墨绿色的烟雨图景也就成了他的颜色,以至于每一次走近他的文字,都是在下雨,即便有阳光曝晒这安静的村庄。

因了厌倦,因了疲惫,因了失去,也因了欲望,我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寻童年。可是,它就像一名顽劣的小童,和人生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随着进入大学,我开始变得成熟。可也就是进入象牙塔之后,我才会注意观察每个孩童,向每个公主或王子的微笑招手,有机会还一定要盯着他们的眼睛仔细地观望一段时间,玩味那份勇敢之美。他们是不怕的,因为没感觉,不敏感,这正因了儿童的灵性与飘逸。因为无知,所以潇洒。

我还清晰地记得看到过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图片,总感觉那才是属于人类的童年,赤裸地禁忌着、把持着,周围的花草树木葱茏地勾织出浪漫的氛围,泛着金黄色的光芒,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不曾忘记,黑白色的《开国大典》中那一瞥惊恐的眼神,疼痛到人心里的新中国的童年,我所敬爱的伟人,我百听不厌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很自然地在我脑中闪现出单色调的烟火,那么惊人地璀璨。

童年,因为散了,所以永恒。而我们都还是孩子。

新作文:为什么起“蓑依”这个笔名呢?

蓑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胡明刚先生的一篇散文《江南蓑衣》,深深地为蓑衣的品格所感动——乐享清贫,给主人带来心灵的救赎,有无限的禅机。这和我的追求是异曲同工的,我希望可以在聒噪的社会里真正有心灵的宁静和对原始心情的回归。

新作文:现在不少中学生有着文学创作梦,但有时却因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如果有,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蓑依:当然遇到过这种情况,而且现在也还在经历。现实给予的压力很多,比如像我现在要准备的考学,但我认为两者是并不冲突的。认真完成学业,本身是对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以便更好的进行创作。当你真正走上创作之路时,你会发现你以前厌恶的数学、物理甚至化学这些理科的知识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写作视角和创作资源。

新作文:你对现在自己的状态满意吗?将来会一直从事职业作家这个职业吗?

蓑依:总的来说对自己的状态还算满意。在一个小城,过着日常的生活,不喧嚣,读自己爱读的书,写自己爱写的东西,过着有品质和味道的生活,偶尔远行,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对于“职业作家”,我想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写作单单是我的兴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由写作带来的所有荣誉和利益,我感激,但不刻意追求。

冬天,我们恋爱吧

我嗅到了北方冬天的味道。

这味道是惨白的宣纸上几滴淡青色的墨,光溜溜地突兀着;这味道是一场没有歌声的音乐会,窸窣地打着原始的节拍;这味道更是枯藤老树在午后的姿态,苍老着也蕴藉着。

我曾经恨过冬天,力透纸背的恨。没有来由地,觉得它剥夺了我拥抱阳光、植物甚至空气的权利,它把我隔绝得那么赤裸裸,那么琐碎,把饺子放进冷水里一样的无情而没有意义。然而,此去经年之后,我和它终于和好了。

四季里我孑然一身,然而冬天却是我的情人儿。

冬天,可以沉默。没有一个季节比冬天更沉得住气,小火炖豆腐,西皮流水,一炷香,雪地里破旧的秋千是冬天独有的温暖。众人以为北方的冬天最冷,其实是最热。到了第一场雪,你会蓦地发现“夜放花千树”,它的璀璨是属于心灵的。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意境,那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而我们只管贪婪地品,细细地酌,把喜悦藏贮于心,在岁月中沉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习惯倚在斑驳的墙上晒太阳,或是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冬天里最高兴的不是孩子,而是老人。生活的不便招来的厌倦是大多数人的,就像是非永远是是是非一样,但仍然有少部分人,如梁漱溟夫妇,在苍老时,总是搬着马扎,坐在晨光里,微笑地跟路人打招呼,或者对彼此。冬天的安静、狭窄、衰败,会让发霉的生命吸饱自然的汁液。

所以,懂得冬天的人才真正活在了生命里。

买一些鸡蛋,煮熟,把蛋皮剥成不规则的大块,用纸包着,放在床头,醒来之后,便会觉得通体明亮。那泛着暗红的光的稀薄的蛋皮,往往会让我想到梵·高的《向日葵》,但他的色彩太过属于灵魂,太过于发叫,没有低温的忍耐和压抑,这不属于冬天。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的生命情感都是苍白的。

冬天的食物最有劲道。一碗放辣椒的牛肉面几乎是我每天的必需品。受棉棉的影响,有段时间我不吃荤,只吃素,可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受不了了,必须要吃牛肉,只因辣椒和牛肉在我心里是绝配。在寒风里独自去吃面,冷得瑟瑟发抖,但吃几口面,便开始出汗,冷和热的碰撞在某一刻那么明显。这样想着,就好像又走过了一个四季轮回。还有麻辣烫,还有灌汤包,就在一个小饭馆里,独自,看着外面呼啸而过的北风,身边有几个喝酒的男生,傍晚就这样温暖了我。

我喜欢过最朴素淡定的生活,吃最浓重华丽的食物,内心的缺憾需要外物补充,而不是外物的空白务必要浪费内心。

一年里有很多天,清晨和傍晚是最美的,最容易动情的,可是到了深冬,你会发现一天都是值得品味的,值得记忆的。零星的感情稍纵即逝地瞬间感动你,一枝梅花的料峭,窗户里透出的一豆人家灯火,老人嘴里一调《渔舟唱晚》,都是画面,形式感极强地打动你。

早上朋友喝小米粥,几粒红枣点缀其间,我笑着说:“多美,真好!”她未醒的脸上忽地闪过一抹亮色。其实,我更喜欢那个盛粥的碗,白底子,蓝花花,或是几簇缠枝莲,怎一个冷得让人痴迷!

每到冬天,茶叶就会吃得特别快。四季,我一直都是喝最热的水,稍微凉一点都不要。她们打趣道:“你这冷血的动物,必须喝滚烫的热水才能不至于冻住。”其实,我只是喜欢热腾腾而已。喜欢这些有形式感的东西。温一杯茶,听着梅兰芳,或是张火丁,次一点言慧珠,便觉得明媚了。

冬天,开始“夜猫子”的生活了。她们睡去后,我张灯,读书,找趣。

写到这里,才发现写冬天,全文竟没有一个“寒”字,只有随处可见的“冬”字。这就是最真实的我吧,忘“寒”忘到骨子里,而“冬”忽然让我想到了那个叫孟小冬的女人。我想,她在冬天一定会穿青蓝色的布衫吧,素淡而又惊艳。

我嗅到了北方冬天的味道。

这味道是惨白的宣纸上几滴淡青色的墨,光溜溜地突兀着;这味道是一场没有歌声的音乐会,窸窣地打着原始的节拍;这味道更是枯藤老树在午后的姿态,苍老着也蕴藉着。

我曾经恨过冬天,力透纸背的恨。没有来由地,觉得它剥夺了我拥抱阳光、植物甚至空气的权利,它把我隔绝得那么赤裸裸,那么琐碎,把饺子放进冷水里一样的无情而没有意义。然而,此去经年之后,我和它终于和好了。

四季里我孑然一身,然而冬天却是我的情人儿。

冬天,可以沉默。没有一个季节比冬天更沉得住气,小火炖豆腐,西皮流水,一炷香,雪地里破旧的秋千是冬天独有的温暖。众人以为北方的冬天最冷,其实是最热。到了第一场雪,你会蓦地发现“夜放花千树”,它的璀璨是属于心灵的。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意境,那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而我们只管贪婪地品,细细地酌,把喜悦藏贮于心,在岁月中沉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习惯倚在斑驳的墙上晒太阳,或是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冬天里最高兴的不是孩子,而是老人。生活的不便招来的厌倦是大多数人的,就像是非永远是是是非一样,但仍然有少部分人,如梁漱溟夫妇,在苍老时,总是搬着马扎,坐在晨光里,微笑地跟路人打招呼,或者对彼此。冬天的安静、狭窄、衰败,会让发霉的生命吸饱自然的汁液。

所以,懂得冬天的人才真正活在了生命里。

买一些鸡蛋,煮熟,把蛋皮剥成不规则的大块,用纸包着,放在床头,醒来之后,便会觉得通体明亮。那泛着暗红的光的稀薄的蛋皮,往往会让我想到梵·高的《向日葵》,但他的色彩太过属于灵魂,太过于发叫,没有低温的忍耐和压抑,这不属于冬天。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的生命情感都是苍白的。

冬天的食物最有劲道。一碗放辣椒的牛肉面几乎是我每天的必需品。受棉棉的影响,有段时间我不吃荤,只吃素,可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受不了了,必须要吃牛肉,只因辣椒和牛肉在我心里是绝配。在寒风里独自去吃面,冷得瑟瑟发抖,但吃几口面,便开始出汗,冷和热的碰撞在某一刻那么明显。这样想着,就好像又走过了一个四季轮回。还有麻辣烫,还有灌汤包,就在一个小饭馆里,独自,看着外面呼啸而过的北风,身边有几个喝酒的男生,傍晚就这样温暖了我。

我喜欢过最朴素淡定的生活,吃最浓重华丽的食物,内心的缺憾需要外物补充,而不是外物的空白务必要浪费内心。

一年里有很多天,清晨和傍晚是最美的,最容易动情的,可是到了深冬,你会发现一天都是值得品味的,值得记忆的。零星的感情稍纵即逝地瞬间感动你,一枝梅花的料峭,窗户里透出的一豆人家灯火,老人嘴里一调《渔舟唱晚》,都是画面,形式感极强地打动你。

早上朋友喝小米粥,几粒红枣点缀其间,我笑着说:“多美,真好!”她未醒的脸上忽地闪过一抹亮色。其实,我更喜欢那个盛粥的碗,白底子,蓝花花,或是几簇缠枝莲,怎一个冷得让人痴迷!

每到冬天,茶叶就会吃得特别快。四季,我一直都是喝最热的水,稍微凉一点都不要。她们打趣道:“你这冷血的动物,必须喝滚烫的热水才能不至于冻住。”其实,我只是喜欢热腾腾而已。喜欢这些有形式感的东西。温一杯茶,听着梅兰芳,或是张火丁,次一点言慧珠,便觉得明媚了。

冬天,开始“夜猫子”的生活了。她们睡去后,我张灯,读书,找趣。

写到这里,才发现写冬天,全文竟没有一个“寒”字,只有随处可见的“冬”字。这就是最真实的我吧,忘“寒”忘到骨子里,而“冬”忽然让我想到了那个叫孟小冬的女人。我想,她在冬天一定会穿青蓝色的布衫吧,素淡而又惊艳。

我嗅到了北方冬天的味道。

这味道是惨白的宣纸上几滴淡青色的墨,光溜溜地突兀着;这味道是一场没有歌声的音乐会,窸窣地打着原始的节拍;这味道更是枯藤老树在午后的姿态,苍老着也蕴藉着。

我曾经恨过冬天,力透纸背的恨。没有来由地,觉得它剥夺了我拥抱阳光、植物甚至空气的权利,它把我隔绝得那么赤裸裸,那么琐碎,把饺子放进冷水里一样的无情而没有意义。然而,此去经年之后,我和它终于和好了。

四季里我孑然一身,然而冬天却是我的情人儿。

冬天,可以沉默。没有一个季节比冬天更沉得住气,小火炖豆腐,西皮流水,一炷香,雪地里破旧的秋千是冬天独有的温暖。众人以为北方的冬天最冷,其实是最热。到了第一场雪,你会蓦地发现“夜放花千树”,它的璀璨是属于心灵的。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意境,那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而我们只管贪婪地品,细细地酌,把喜悦藏贮于心,在岁月中沉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习惯倚在斑驳的墙上晒太阳,或是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冬天里最高兴的不是孩子,而是老人。生活的不便招来的厌倦是大多数人的,就像是非永远是是是非一样,但仍然有少部分人,如梁漱溟夫妇,在苍老时,总是搬着马扎,坐在晨光里,微笑地跟路人打招呼,或者对彼此。冬天的安静、狭窄、衰败,会让发霉的生命吸饱自然的汁液。

所以,懂得冬天的人才真正活在了生命里。

买一些鸡蛋,煮熟,把蛋皮剥成不规则的大块,用纸包着,放在床头,醒来之后,便会觉得通体明亮。那泛着暗红的光的稀薄的蛋皮,往往会让我想到梵·高的《向日葵》,但他的色彩太过属于灵魂,太过于发叫,没有低温的忍耐和压抑,这不属于冬天。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的生命情感都是苍白的。

冬天的食物最有劲道。一碗放辣椒的牛肉面几乎是我每天的必需品。受棉棉的影响,有段时间我不吃荤,只吃素,可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受不了了,必须要吃牛肉,只因辣椒和牛肉在我心里是绝配。在寒风里独自去吃面,冷得瑟瑟发抖,但吃几口面,便开始出汗,冷和热的碰撞在某一刻那么明显。这样想着,就好像又走过了一个四季轮回。还有麻辣烫,还有灌汤包,就在一个小饭馆里,独自,看着外面呼啸而过的北风,身边有几个喝酒的男生,傍晚就这样温暖了我。

我喜欢过最朴素淡定的生活,吃最浓重华丽的食物,内心的缺憾需要外物补充,而不是外物的空白务必要浪费内心。

一年里有很多天,清晨和傍晚是最美的,最容易动情的,可是到了深冬,你会发现一天都是值得品味的,值得记忆的。零星的感情稍纵即逝地瞬间感动你,一枝梅花的料峭,窗户里透出的一豆人家灯火,老人嘴里一调《渔舟唱晚》,都是画面,形式感极强地打动你。

早上朋友喝小米粥,几粒红枣点缀其间,我笑着说:“多美,真好!”她未醒的脸上忽地闪过一抹亮色。其实,我更喜欢那个盛粥的碗,白底子,蓝花花,或是几簇缠枝莲,怎一个冷得让人痴迷!

每到冬天,茶叶就会吃得特别快。四季,我一直都是喝最热的水,稍微凉一点都不要。她们打趣道:“你这冷血的动物,必须喝滚烫的热水才能不至于冻住。”其实,我只是喜欢热腾腾而已。喜欢这些有形式感的东西。温一杯茶,听着梅兰芳,或是张火丁,次一点言慧珠,便觉得明媚了。

冬天,开始“夜猫子”的生活了。她们睡去后,我张灯,读书,找趣。

写到这里,才发现写冬天,全文竟没有一个“寒”字,只有随处可见的“冬”字。这就是最真实的我吧,忘“寒”忘到骨子里,而“冬”忽然让我想到了那个叫孟小冬的女人。我想,她在冬天一定会穿青蓝色的布衫吧,素淡而又惊艳。

我嗅到了北方冬天的味道。

这味道是惨白的宣纸上几滴淡青色的墨,光溜溜地突兀着;这味道是一场没有歌声的音乐会,窸窣地打着原始的节拍;这味道更是枯藤老树在午后的姿态,苍老着也蕴藉着。

我曾经恨过冬天,力透纸背的恨。没有来由地,觉得它剥夺了我拥抱阳光、植物甚至空气的权利,它把我隔绝得那么赤裸裸,那么琐碎,把饺子放进冷水里一样的无情而没有意义。然而,此去经年之后,我和它终于和好了。

四季里我孑然一身,然而冬天却是我的情人儿。

冬天,可以沉默。没有一个季节比冬天更沉得住气,小火炖豆腐,西皮流水,一炷香,雪地里破旧的秋千是冬天独有的温暖。众人以为北方的冬天最冷,其实是最热。到了第一场雪,你会蓦地发现“夜放花千树”,它的璀璨是属于心灵的。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意境,那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而我们只管贪婪地品,细细地酌,把喜悦藏贮于心,在岁月中沉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习惯倚在斑驳的墙上晒太阳,或是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冬天里最高兴的不是孩子,而是老人。生活的不便招来的厌倦是大多数人的,就像是非永远是是是非一样,但仍然有少部分人,如梁漱溟夫妇,在苍老时,总是搬着马扎,坐在晨光里,微笑地跟路人打招呼,或者对彼此。冬天的安静、狭窄、衰败,会让发霉的生命吸饱自然的汁液。

所以,懂得冬天的人才真正活在了生命里。

买一些鸡蛋,煮熟,把蛋皮剥成不规则的大块,用纸包着,放在床头,醒来之后,便会觉得通体明亮。那泛着暗红的光的稀薄的蛋皮,往往会让我想到梵·高的《向日葵》,但他的色彩太过属于灵魂,太过于发叫,没有低温的忍耐和压抑,这不属于冬天。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的生命情感都是苍白的。

冬天的食物最有劲道。一碗放辣椒的牛肉面几乎是我每天的必需品。受棉棉的影响,有段时间我不吃荤,只吃素,可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受不了了,必须要吃牛肉,只因辣椒和牛肉在我心里是绝配。在寒风里独自去吃面,冷得瑟瑟发抖,但吃几口面,便开始出汗,冷和热的碰撞在某一刻那么明显。这样想着,就好像又走过了一个四季轮回。还有麻辣烫,还有灌汤包,就在一个小饭馆里,独自,看着外面呼啸而过的北风,身边有几个喝酒的男生,傍晚就这样温暖了我。

我喜欢过最朴素淡定的生活,吃最浓重华丽的食物,内心的缺憾需要外物补充,而不是外物的空白务必要浪费内心。

一年里有很多天,清晨和傍晚是最美的,最容易动情的,可是到了深冬,你会发现一天都是值得品味的,值得记忆的。零星的感情稍纵即逝地瞬间感动你,一枝梅花的料峭,窗户里透出的一豆人家灯火,老人嘴里一调《渔舟唱晚》,都是画面,形式感极强地打动你。

早上朋友喝小米粥,几粒红枣点缀其间,我笑着说:“多美,真好!”她未醒的脸上忽地闪过一抹亮色。其实,我更喜欢那个盛粥的碗,白底子,蓝花花,或是几簇缠枝莲,怎一个冷得让人痴迷!

每到冬天,茶叶就会吃得特别快。四季,我一直都是喝最热的水,稍微凉一点都不要。她们打趣道:“你这冷血的动物,必须喝滚烫的热水才能不至于冻住。”其实,我只是喜欢热腾腾而已。喜欢这些有形式感的东西。温一杯茶,听着梅兰芳,或是张火丁,次一点言慧珠,便觉得明媚了。

冬天,开始“夜猫子”的生活了。她们睡去后,我张灯,读书,找趣。

写到这里,才发现写冬天,全文竟没有一个“寒”字,只有随处可见的“冬”字。这就是最真实的我吧,忘“寒”忘到骨子里,而“冬”忽然让我想到了那个叫孟小冬的女人。我想,她在冬天一定会穿青蓝色的布衫吧,素淡而又惊艳。

写作感言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写作之初便得到了很多的鼓励,写作带给我的是另外一种人生。

曾经那个孤独到整夜失眠的小孩,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文字里疗伤;那个总觉得和别人不同的小孩,现在终于让自己真正成为了特立独行的人;那个自觉失去故乡的小孩,现在和众多读者一起在不断地找寻岁月和记忆。文字塑造了我。

这几年,写着小说、诗歌和散文,不断地写,因为有太多的话舍不得说;尝试各种文体,是因为还不成熟,在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小说是我的梦,我可以任意地在梦的世界里导演每个人的人生;诗歌是一把手术刀,在每一个血口我不断发现未知的自己;而散文是一口茶,一杯酒,一支烟,是我的日常,也是我的标签,它不单薄,也不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它是艺术,是境界,是心灵的愉悦和放松。我倾心散文,每个字都是我的生活。

猜你喜欢

味道
中秋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快活的味道
幸福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传承回忆老味道
成功的味道
雨的味道
年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