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游对钱起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2-04-29王莉莉朱倩
王莉莉 朱倩
摘 要 本文以钱起交游为着眼点,探讨交游对钱起诗歌创作的影响。分别从钱起与王维、大历诗人、方外之士的交游来论述交游对其诗歌题材、风格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钱起 诗歌 郊游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The Influence Which Makes Friends with Qianqi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WANG Lili, ZHU Qian
(The Humanities Department,Military Officer Academy Of PLA,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Qianqi's making friends as the objective poin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which making friends has with Qianqi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From making friends with Wangwei, Da-li poets andthe outside poets, this article separately elaborates the influence of poetry theme and style which making friends has.
Key words Qianqi; poem; making friends
钱起是中唐诗坛中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十才子之冠”的美誉,曾因“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时人引为“绝唱”。钱起一生交游甚广,与大多数诗人一样,他和许多释道名流,朝廷官员及诗人文士等都有过交往。本文将择其要者,从交游的角度来考察交游对钱起诗歌创作的影响。
1 钱起与王维的交游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王维、钱起二人现存的酬赠互答之作来看,两人的诗风确有相似之处,就两人的地位、年辈之悬殊及王维作为一代宗师的声望而言,钱起受王维诗风影响或自觉模仿王维都是很自然的事。
首先,钱起诗尤其是吟咏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歌中,继承了王维在意象选择上偏重林泉竹石、花月露霞等清新优美景物的选择,追求的是一种清幽静谧的趣味。如:“新月隔林时,千灯翠微里”、“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新月、清露等清新的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此外,在钱起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空虚飘渺的意象。如“声”、“影”、“香”、“色”等:“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草色同春径,莺声共高柳”、“泉声冷樽俎,荷气香童仆”、“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在这些诗句里,诗人或是用意象的特征来指代事物本身。如“影”、“声”、“色”等。“泉声冷樽俎”,一句乃是从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化用而来,只是王维诗中日色的寒冷应该还属于现实,在钱起诗中,泉水如此清冽,以致“泉声”竟能冷却酒杯,这似乎超出了现实,让人遐想无限。
其次,钱起在诗歌创作上更是追仿王维。王维有《辋川集》二十首,抒写其晚年居于辋川别业时的幽静景致与闲适情怀,钱起也有《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诗中的情调与王维之作十分相似:
临池构杏梁,待客归烟塘。水上褰帘好,莲开杜若香。(钱起《池上亭》)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王维《欹湖》)
这两首诗,乍看似出于一人之手,但细品味可知,钱起只是在表面上与王维相似,终不能达到王维虚静空寂的精神境界,其诗境中也流露着强烈的主观意绪。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一书中曾对此作出精辟的分析:王维笔下的景物大都呈现出一种天然自在的意趣,看不出作者主观因素的介入,如《辛夷坞》、《鸟鸣涧》等,即便是写到人物活动,无论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作者本人,还是“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的浣女,也都是风景中自在自为的一部分,即不流露出某种情绪倾向,也不带有作者的主观印象,因此它在表现上就构成了一种偏重直觉的范式,与象征、移情等主观性强烈的表现方式显出差异。而钱起的诗歌虽然也同样追求一种清幽宁静的趣味,描写那清空幽远的风景,却明显可以看出知觉的泛滥。
总之,钱起对王维的继承除了有对清新优美的自然意象选择的继承而外,也继承了王维那种细微体察自然万物律动的意趣或禅趣。但不同的是,王维写的是眼中之景,而钱起写的是心中之景。因此,钱起诗歌虽然在风格上追步王维,但也只能学到王维诗歌中“清”的一面,王维诗歌风格其他的特质如“空寂”、“淡远”等,钱起就难以企及。
2 钱起与大历诗人的交游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钱起与大历诗人的交游唱和,表现出某种创作上的共同趋向性,这些影响也参与了钱起诗风的形成,也是大历诗风的一种表征。
2.1 对钱起“清赡”风格的影响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论钱起诗曰:“理致清赡”。“清”作为一种趣味,一种品格已经渗透到钱起诗作之中,成为其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钱诗具有的“清赡”风格,固然与诗人本人的个性、修养、美学趣味有关,但与钱起交往的诗人的诗风乃至整个大历诗坛的诗风对其“清赡”诗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大历诗坛上,几乎所有的诗人的诗歌都具有“清”的特点。《唐语林》评郎士元诗云:“郎士元诗句清绝”。郎士元有“幽意含烟月,清阴庇蕙兰”。《大历诗略》评李端诗云:“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李端有:“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州”。《唐诗品》评司空曙诗云:“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司空曙有:“清阴苔色古”。郎士元等人都是与钱起交往密切的诗人,在酬唱交游中,他们诗歌的这种“清”的特色很可能对钱起清赡诗风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对钱起“新奇”诗风的影响
大历诗人工于造句炼字,古人甚至认为诗至大历始有秀句可摘,钱起也不例外。如:“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蛩悲衣褐夕,雨暗转蓬秋”,这几种句式,都是他最常用的,可以说一字一义,字字不虚。钱起用字的奇警非比一般,如:“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蒹葭侵驿树,云水抱山城”、“卷荷藏露滴,黄口触虫丝”等,炼字炼句都极尽锤炼。
如果说近体诗的炼饰乃至雕琢是正常的,那么钱起的古体诗的雕镂则似乎有悖于“古诗贵质朴”的说法。如《登秦岭半岩遇雨》:“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此诗中“浮阳”、“震电”、“云径”都是较生新的搭配,使得整首诗的格调殊无古体的自然浑朴而一如近体的炼饰新挺。管世铭云:“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钱起在与大历诸子的诗交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评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如“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皇甫冉“巧于文字,发调新奇”,如:“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旧唐书》本传中评卢纶诗:“辞情捷丽,纶作尤工”,如:“泉急鱼依藻,花繁鸟近人”。可见由炼饰而达于新奇,乃是大历诗歌新变的一种趋势。
3 与方外之士的交游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在钱起流传下来的415首诗中涉及方外之士的有29首,涉及具体交往对象有24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对钱起的思想和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3.1 诗歌题材的山水化
钱起诗歌的山水化,具体来说,是通过钱起与僧道、隐士往来、交流,受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的影响得以实现的。在与方外之士的交往中,诗人或于寺院暂栖,或借读于僧舍,或游历观览招提兰若,诗中涉及僧道寺院的内容有所增加。而佛寺道院大都位于空山深林,钱起要和佛徒道人相往来,自然少不了接触山水自然,因而钱起也和方外之士一样对山水有着特别的偏爱。钱起对山水的钟情,以及其“清幽冲淡”的山水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恬淡心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佛教道家寄情山水、逍遥物外的影响。道教认为名山有仙真统治,仙气充溢,修道者容易得道。钱起《过瑞龙观道士》诗云:“灵山含道气”。在山中修道的道士因传道或其他原因而下山与诗人聚散,诗人在送别道士时常以“还山”或“归山”命题赋诗,钱起有《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送崔山人归山》等,这些替道士悬想归山路途见闻的诗大抵都涉及山水,道士山居及其优美环境是寻僧问道诗人吟咏的对象。钱起有相当大部分的山水诗作正是在寻访僧寺道观的诗意旅行中创作的,这便促成了钱起诗歌题材的山水化。
3.2 对隐逸的追慕
在经历仕宦的种种烦恼和辛苦之后,钱起对仕途有了倦意。与方外之士的交游,使得钱起自然在心灵上则更倾向于优游物外、清静闲淡的隐逸生活。因此,称道隐逸便成了其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送郎四补阙东归》诗云:“无事共干世,多时废隐沦。相看恋簪组,不觉老风尘。”落寞无聊使他怀念起未入仕前的自由生活,并由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如:“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等都是诗人称道隐逸之作。钱起不仅追慕隐逸,并且还亲自实践过,“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等都记载了这段隐居生活。
与方外之士的交往使得钱起经常出入于佛寺道观。然而佛地在他的眼中不太像个充满神秘意味的信仰境界,倒更像是人间一个避世肥遁的隐逸佳处。众多与方外之士的交游诗作,正是这种愿望的体现。如《题精舍寺》:“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一入佛寺圣地,顿觉神清气爽,尘世俗情尽皆抛落,在一片幽寂空静之中,“诗思”同“道心”便油然而生。但是和方外人士的真隐精神不一样的是,钱起所向往的却是一种“吏隐”,即“以官为隐”,“既享受了仕宦生活的富足舒适,又得到避世的自在,不仅远离了污浊险恶的官场,而且亲近自然得以饱览山水之美,这正是诗人理想的生活。”但是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衰退,以往的大国气势受到了挫折,而对于士人来说,则是战乱后生活的惟艰,所以,钱起在隐逸诗中所流露出的高雅风韵和闲逸的格调背后,其实掩盖着难言的凄怆。他是借隐逸来表示自己的清逸高雅,以合“满朝词赋客,尽是入林人”的时俗,这决定了钱起的隐逸诗篇表达的思想更多的是仰慕隐逸而非真隐逸。
综上所述,钱起“体格新奇,理致清赡”的诗歌艺术风格固然与诗人本身的艺术修养、气质有关,但与其他诗人广泛的交游酬唱也对钱起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值得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 蒋寅.大历诗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