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莫忽视“民间”和“主流”舆论场的悖逆

2012-04-29薛中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间

薛中军

【摘要】当代资讯传播全球化时代,“民间”和“主流”舆论场经常存在一定的悖逆。不能不注意到,有时正是这种悖逆,可能表明某些个性事件的某种真相所在。也许,有时正是这种悖逆,具有一定的普遍警醒作用,值得有关部门特别关注处理,以便有利于民心稳定,有益于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切莫忽视“民间”和“主流”舆论场哪怕是最初小小的分歧。

【关键词】主流;民间;舆论场

美国“主流”传媒虽然不乏对失业民生的报道,但总体上一向以不可抗拒强势标榜体制优越、国富民强,且有时据此对别国横加指责。然而,2011年7月底,美国债务危机风波爆发,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金融经济的“底牌”。“底牌”亮相,让美国更多民众幡然醒悟,目前协议虽然避免了违约,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没有解决,[1]美国军方甚至也担心拖欠军饷。[2]其实,关于美国金融经济内幕状况,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早有与“主流”传媒大相径庭的悖逆。这一方面说明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敏锐而有洞察力的人士大有人在;另一方面表明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并不偶然,实乃必然。

Propublica①2011年再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背后”

2011年4月19日凌晨3点(北京时间),以美国著名报人Joseph Pulitzer(约瑟夫·普利策,1848-1911)的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的普利策新闻奖,第95届评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网络传媒Propublica两名记者Jesse Eisinger and Jake Bernstein(杰西·艾森格和杰克·伯恩斯坦)合作的The Wall Street Money Machine(《华尔街的金融操控》),获本届普利策新闻奖的国内报道奖,这也是该网络传媒人再度获此殊荣。

本届评委会认为,该报道曝光了华尔街某些金融巨头集团可疑的金融操纵行为,而这些行为无疑可能是导致金融危机灾难的因素之一。也许,这些行为最初可能会拖延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然而最终会加剧金融危机的后果。评委们还认为,该报道巧妙地通过利用数字传媒等帮助解释艰涩难懂的金融操作这一复杂事宜,值得肯定。

该作品获奖仅3个月后,美国债务危机风波爆发,这是巧合,还是暗含某种玄机?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着重阐释了金融行业对国家长久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挖掘剖析华尔街金融巨头们的所作所为。看似是对美国3年前经济危机导致数以百万计人员失业等状况的调查反观,实则是对美国当下经济形势的一次大梳理。因为,报道不仅相关这3年来,公民和专家都在为相关危机发生之谜以及危机的本质寻找答案,也相关华尔街金融操控可疑交易究竟如何导致美国经济在泡沫中乱成一锅粥的重重疑云等。尤其相关美国民众关心的,究竟谁才是这些可疑交易的核心人物?美国经济真像“主流”传媒报道的那样走出阴霾、前景看好、没有潜在威胁吗?诸如此类迫在眉睫的问题,其焦点是美国当下或者未来真的可以消解经济危机造成的恶果吗?事实证明,美国普通民众的猜疑和有关专家的担心均不无道理。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告诉人们,美国3年前经济危机爆发带来的诸多金融乱象远未结束,也许更严重的状况还未到来,因为这一切,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

正如《华尔街的金融操控》报道的那样,在公民和政策出台者采取行动之前,一些金融巨头早已察觉到房地产产业内的问题。按揭证券购买商们则早已开始撤资,尽管需求量不足,但金融巨头们暗度陈仓,“玩票”手中交易。这些行为严重加重了最终的经济崩盘。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人们失去工作,储蓄受损,巨额收益却被金融巨头们所占有,全国经济状况更糟。不言而喻,有谁能说,因揭露3年前美国金融危机黑幕而获奖的这篇报道,其所揭露的事实与本次美国债务危机发生真的毫无干系?又有谁能说,两者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无独有偶,另一个与这篇获奖作品有某种一致倾向的观点,出自此次美国债务危机发生前的半个月。文章的作者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他指出:“美国生产收益利润增长,在经济学上没有持续性。大多数美国收益撑起了少数人的皮夹子,因此产出增长只能靠消费平衡来维持,而消费的唯一出路是通过堆积的债务来融资。”[3]

该言论对美国金融经济状况的走势可谓一语中的。可见,其实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发生,之前早已埋下导火索,绝非一时经济上的捉襟见肘。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对全美经济状况乱象堪忧的预示性曝光报道与言论,并非出自美国“主流”传媒,而均出自“民间”舆论场中。从中足见,美国“民间”舆论场中不乏强悍“给力”者。

说起来,《华尔街的金融操控》成功获奖的本质在于大胆揭露、公平报道,它让人们看到美国主流传媒一向高歌的美国经济复苏实乃虚假之相。原来,虽然美国“主流”传媒大多高唱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赞歌,但关于3年前引爆的经济危机导致无数人失业等状况,民怨依然很多,且积累已久。正是Propublica的新闻人独具问题意识、发现意识,秉承新闻人的职责和良心来挖掘事实,才有了这次成功的独家报道。获奖记者Jesse Eisinger(杰西·艾森格)表示,他和Jake Bernstein(杰克·伯恩斯坦)花了一年半时间来进行这一系列报道。“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致力于此,我们不怕报道会招来麻烦,我们的目的是让报道轰动。主流传媒正在越来越少地进行此类报道。而我们,对我们的工作获得承认心存感念。”提及连续两年Propublica获得普利策新闻奖,Propublica负责人表示, Propublica的理念是:专注于挖掘真正重要和具有道德力量的新闻,目的在于专注公平。

可见,该网络传媒的制胜法宝是专注公平。诚如美国自由论坛主席查尔斯提出的新闻公平性公式:F=A﹢B﹢C﹢D﹢E,即Fair(公平)=Acuracy(准确)﹢Balance(平衡)﹢Completeness(全面)﹢Detachment(客观)﹢Ethics(道德)。的确,Propublica这篇获奖报道,让人们重新体验了寻求公平的力量。

有理由说,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其实在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早有预言。所以,美国这次债务危机的发生实乃必然,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可见,有时“民间”与“主流”舆论场的悖逆,真的具有值得关注之处。也许,它直指真相所在,而真相永远是大众既关心又想破解求证的,因为它关涉公平。

微博不微的舆论场融合

当代资讯传播全球化时代,一个不可争的事实耐人寻味,即许多轰动性新闻最初都是通过“民间”给力“主流”舆论场。比如,近年国内一些相关的贪污腐败大案要案,最初借力微博爆料,揭开冰山一角的可谓不胜枚举。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微博并不微的力量,另一方面表明“主流”和“民间”舆论场融合,乃当代传播走向趋势之一。

其实,相关美国这次债务危机,无论是网络传媒Propublica的报道,还是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的言论,都蕴藏着某种“兆头”。一定程度上证明,“民间”和“主流”舆论场融合,并非绝然不可,而且可能蕴藏着挖掘扑朔迷离事件的某种成功之道。诚如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主席西格·吉勒斯所称赞的,这是“单一网络传媒第二次获得普利策奖”。因为,Propublica2010年首获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道奖的作品The Deadly Choices at Memorial,恰是该网站新闻人与《纽约时报》旗下纽约时报杂志新闻人合作之果,这也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间”和“主流”舆论场融合的成功。

毋庸讳言,作为一个民间网站Propublica的新闻人,连续两年摘得普利策新闻奖桂冠,足见美国民间传媒的影响力,表明它在美国学界、业界已引发相当关注。同时表明,当下普利策新闻奖14名评委,已充分注意“民间”舆论场中的力量。当然,该网站的理念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这一点,可能有些国人不会想到,Propublica如此专注公平报道,其力量源泉出自Pro Publica,即投身公众(或人民)利益,意译即“为人民服务”,或“致力于公众利益的新闻”。正如该网站宣言所示,当下,建立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很有必要,即以民生为本并使之发扬光大,因为它是公民自治的根本,也是民主制度的支撑。所以Propublica的运营之道是:1.做严肃新闻;2.杜绝商业广告;3.鼓励深度报道;4.关注公众利益;5.讲究开放合作。正如Propublica执行主编斯蒂芬·恩格尔伯格对美联社表示的,这是一种承认,得到同仁承认是一种荣誉,这就像业内人在说:是的,他们在此。正是他们玩真的,做非常严肃的新闻。

说起来,Propublica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非政府、非商业性独立民间网站,自我定位为“Pro Publica”。有意思的是,该网站新闻人几乎都是退休的新闻界资深人士。可以想见,Propublica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民间网站,却在以“主流”传媒新闻人的姿态,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并借助新时代网络平台发挥其力量。也许,这也是一种“民间”和“主流”舆论场融合的表现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主流”新闻传媒报道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主流”传媒舆论场中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同时,相关个人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民间”舆论场也如火如荼。仅以个人网络上传为例,近年多起不公事件的昭示天下,无不靠它拔得头筹。尤其是在一些事件和现象中,起初不少是“主流”传媒“失语”,而正义的“民间”舆论场中此起彼伏揭底不断,不仅直面社会,置身百姓生存生活境遇,而且直截了当、毫不避讳、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其间,一些负责任的“民间”舆论场中,无论相关什么内容,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表达,都在以某种相同的共性为人喜闻乐见,这相同的共性即真实、鲜活,为公平而战。

诚然,放眼望去,当下某些个人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民间”舆论场中,对发布信息不负责任者也大有人在,且各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发布出来的各种糟粕比比皆是。所以,有关部门切莫掉以轻心。说起来,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论”早已清晰描述任何传播的行为或过程,即Who(谁)传者→Says What(说什么)信息内容→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信道→Whom(受方是谁)受众信宿→With Which Effects(带来的效果)信息反馈。[4]所以,有关部门适时把控很有必要。事实证明,有关部门“硬”的一手行之有效。比如,公安机关取缔了大量非法网络公关信息,遏制了多起网络诈骗行为。[5]当然,注意 “民间”和“主流”舆论场悖逆,适时把握舆论场融合,也要有“软”的一手,建议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正视“民间”舆论场状况,杜绝“主流”传媒对“民间”舆论场中敏感事件、现象等的“集体失语”,绝不畏首畏尾,通过积极介入参与、弄清真相、公平报道、维护舆论环境。

强化“主流”与“民间”舆论场中的互动共振效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原则,适时让更多“民间”舆论场中的理性公民参与敏感事件、现象的调查研究,多方位多元化地引导舆论。

以“和谐”为目的,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按传播规律办事,打破政治宣传本位的思维定式,摒弃脱离群众泛泛而谈的倾向,贴近群众、换位思考,强化“桥梁”、“枢纽”作用,积极进行正确引导。

“PC”时代让“客里空”无处遁形

关注“民间”和“主流”舆论场悖逆,注意舆论场的良好融合,还有利于让“客里空”无处遁形。因为PC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条件。

PC时代,即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或Personal Computing(个人化计算)时代,“民间”舆论场中的声势越来越大,不可小觑。尤其是各种谣言、虚假信息等铺天盖地到来。而另一方面,不能不承认在一些真实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和现象面前, “民间”和“主流”舆论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特别是眼下,网络舆论场在口头舆论场的基础上越来越兴旺繁盛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形态的民间舆论场,吸引了大批网民,不断形成一个又一个网上舆论热点。”[6]那么,赶走“客里空”,让“客里空”无处遁形,清洁舆论环境,也成为避免“民间”和“主流”舆论场悖逆的有效措施。不仅如此,它对于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诚然,由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提出的传播学理论“个人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ory)说,很早就形象地说明了传播效果因人而异的道理,所以关于有争议的问题,讲清正反“两面”比只讲“一面”有效,更令人信服,因为,只有闭塞状况下,对毫无所知的人,“一面”之词才有效,才会产生“沉默螺旋”效应。当今PC时代,人们接触各种信息的机会无限多,因此“沉默螺旋”效应已渐渐失灵。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相关敏感事件的虚假报道和谣言,正是通过无数网民的无数次转发、求证,才得以被戳穿。这何尝不是另一种 “民间”和“主流”舆论场的融合之效呢?

当然,在“民间”舆论场中,人员多而复杂,舆论出处多元,且目的、动机不一,对“主流”传媒新闻人充满考验。这就要求“主流”传媒新闻人要有坚定的立场、定力强、不人云亦云。同时,要求“主流”传媒新闻人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力避浮躁。范敬宜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传媒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他还说,“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各种文化的交会点。新闻人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人,不论是被称为瞭望者,还是守望者,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的文化人。”[7]

因为,无可辩驳的事实是,“PC时代”还要发展前行,还要到后“PC时代”。然而,无论将来科技进化到何种程度,遵从一切为人民的理念,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严谨写作、精心编辑,不忘遵德守法地核实报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都不会落伍于信息时代,都需要真正的文化人。

综上所述,当下“民间”和“主流”舆论场中的声势,都处于渐强发展阶段。在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敏感新闻事件和现象面前, “民间”和“主流”舆论场中有一定的悖逆存在。然而,有关部门切莫忽视,也许有时正是这种悖逆,才导致了社会中某种不和谐状况的出现,并可能表明某些个性事件的某种真相所在。也许,有时正是这种悖逆环境,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值得特别关注,值得有关部门研究重视,并积极进行引导和适时协调把握,以有利于民心稳定,有益于整个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D.10-0114-09-4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硕士生陈琳同学参与了本文部分资料的查阅校译)

注释:

①所有相关Propublica信息均译自 http://www.propublica.org 或其附录获奖作品The Wall Street Money Machine.

参考文献:

[1]http://www.The wall street journal,org,2011-08-01.

[2]http://www.U.S.Army News Department,org,2011-08-01.

[3]http://www.The World Daily, Syndicate,org,2011-07-06.

[4]余家宏,宁树藩,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8.

[5]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8月4日19:00~19:30《新闻联播》节目。

[6]吕怡然.青年记者.2011(5上):54.

[7]著名新闻专家范敬宜先生语,见2007公开演讲《媒体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笔录。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系教授)

编校:施 宇

猜你喜欢

民间
民间美术作品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清代民间合会纠纷及应对
民间遗珍
民间遗珍
民间妙联撷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