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斗草之戏

2012-04-29宋蕾

古典文学知识 2012年2期
关键词:薄言斗草百草

宋蕾

斗草之戏很早就在民间盛行,唐宋盛极一时,明清花样翻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斗草的游戏如今早已湮没无闻,只有从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还能略见其端倪。

关于斗草这一民间游戏的起源,说法不一。“斗草”,也叫“斗百草”,这一词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其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张承宗、魏向东《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五月在古时被视为“恶月”,五日为“恶日”,五月五日这一天被认为不吉,因此人们要在这一天遍采草药,煮汤沐浴以防毒虫危害身体健康。唐韩鄂的《年华记丽》中也记载了端午节的这一民俗:“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古代先民在采摘药草的过程中,逐渐记识各种草名,并以草为戏。

如何斗草呢?根据历代文学作品的记载,斗草可分为“武斗”和“文斗”。所谓“武斗”,就是游戏双方比试草茎的韧性。首先要选好一棵草,把草叶捋净,然后两人将草茎相勾成“十”字,草茎先被折断者为输。所谓“文斗”,则是比试谁采的花草多,谁认识的种类多,谁采摘的花草更新奇,后来逐渐发展为对草名。

有学者认为,先秦的诗集《诗经》中就有对斗草之戏的描写。《周南·芣苢》就是儿童斗草时所唱的歌谣。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汉代申公(培)《诗说》中解释说:“《芣苢》,童儿斗草嬉戏歌谣之词赋也。”这里提到了一种草名——芣苢,即车前草。车前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长茎是斗草的好材料。《芣苢》中有六个关键动词:采、有、掇、捋、袺、,这些动词就描写了采集、制作、比试草茎韧劲的三个步骤。

而“文斗”法似乎和中国古老的中医草药学密不可分。古人很早就利用百草除病祛害。传说远古时期,神农遍尝百草,这是古代先民认识自然、了解植物学知识的开始。丰富多彩的花草药名体现了古代农耕民族的集体智慧。翻开各种中草药名录,其中不乏形象而生动的名称,如铁线草、狗牙根、珍珠草、相思子、响铃草、穿心草等等,而且不同地域的人给同一种植物的命名也多种多样,如积雪草,又名马蹄草(《滇南本草》),老公根、葵蓬莱(《生草药性备要》),落得打(江苏)、崩大碗(广东)、铜钱草(浙江)等等。古代先民在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就地取材,娱乐式的游戏就自然发生和流行起来了。

隋唐时期的诗歌中不乏描写儿童和少女斗草的作品,可见斗草之戏在当时十分盛行。如白居易的《观儿戏》:“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唐代时人们为了在斗草之戏中出奇制胜,甚至要在采得稀有之草时偷偷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在斗草游戏中作为奇品压倒众人从而获胜。唐人王建有诗云: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

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诗中描写的就是斗草之戏的精彩。当其他人都尽数自己手中的花草时,自己再从袖子中拈出鲜嫩的水芹叶,那嫩黄的新芽带着金黄的颜色,顿时四座皆惊,那份获胜的得意与喜悦跃然纸上。

崔颢的《王家少妇》塑造了一个沉溺于斗草之戏的少妇形象。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这个王家少妇,为贪恋斗草之戏,整日竟顾不上梳洗化妆,可见斗草的游戏多么吸引年轻女性。

斗草之戏除了在民间流行外,宫廷之中的妇女们也以此为乐,甚至还以斗草胜负下赌注。据记载,唐中宗时,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为获得新奇的品种不惜动用御驰道专门为她从远方运来新奇花草(吴玉贵《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宫里的女性们还拿出自己的珠宝、钗环作为赌资,斗草获胜者可以赢得珠玑满斗。

李白词《清平乐》中写道: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睹珠玑满斗。

宋代的斗草之风,沿袭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宋时苏轼也有一首《夫人阁四首(端午帖子词)》,反映了以斗草输赢为赌注的情况:“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宋人除在端午节五月初五日斗草之外,春季的社日也有斗草的活动(徐吉军等《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春社”,大约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要在这一天热热闹闹地祭拜土神爷以求风调雨顺,祈求春播后有个好收成。“社日”这一天在农家仿佛过节一般热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赶集、看戏、放鞭炮、烧钱祭神、敲锣打鼓。范成大的田园诗歌中将民间社日里斗草的盛况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之一)

元代虽有蒙古族文化的入侵,但似乎民间的斗草游戏并未因此而消失。在元小令和杂剧中仍可见对斗草之戏的描述。元人张小山的小令《柳营曲·明月楼》把斗草和踏青连用:“斗草踏青,语燕啼莺,引动俏灵魂。”元杂剧《金安寿》第二折也有“佳人斗草,公子妆么”的词句。

到了明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间游戏更多,但斗草还是人们春日游乐的主要项目之一,盛况空前(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贰っ鳘代卷》)。明人谢肇淛诗云:

清明斗草踏青苔,赛得金钗逐队回。

一道红裙齐上马,道场山上进香来。

斗草从端午民俗逐渐发展到清明民俗,在祭扫的春游中,少女们踏青觅草,斗草游戏。

清人斗草是以文雅的斗报花名的形式为主。李声振在《百戏竹枝┐省ざ藩草》中说:“古人已有此戏,以吉祥而少见者为胜。闺人春日为之。”(林永匡、袁立泽《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李汝珍的《镜花缘》将斗草描写得甚为详细。第七十七回《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牟谩罚邯┆

紫芝四处一望,只见墙角长春盛开,因指着到:“头一个要取吉利,我出‘长春。”窦耕烟道:“这个名字竟生在一母,天然是个双声,倒也有趣。”掌浦珠道:“这两个字看着虽易,其实难对。”众人都低头细想。陈淑媛道:“我对‘半夏,可用得?”春辉道:“‘长春对‘半夏,字字工稳,竟是绝对。妹子就用长春别名,出个‘金盏草。”邺芳春遥指北面墙角道:“我对‘玉簪花。”

窦耕烟指着外面道:“那边高高一株,满树红花,叶似碧萝,想是‘观音柳……”邺芳春指着一株盆景道:“我对‘罗汉松。”春辉道:“以‘罗汉对‘观音,以‘松对‘柳,又是一个好对。”

接下来,几个少女又用“旋花”对出“舞草”、“续断”对出“连翘”;“接骨”对“扶筋”、“猴姜”对“马韭”、“蝴蝶花”对“蜜蜂草”;“狗耳草”对“鸡冠花”、“龙须柏”对“凤尾松”;“三春柳”对“九节兰”、“婆婆奶”对“公公须”;“银杏”对“金果”、“鹦鹉菜”对“鹭鸶藤”……众少女简直把斗草之戏的“文斗”演绎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斗草之戏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该回回目为:“憨湘云醉卧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说的是宝玉生日宴后,湘云吃醉了酒,躺在山石后的一条青石凳子上睡着了。芍药花瓣散落一身。可见,该回描写的是芍药花开的时节,也就是在早春。香菱、芳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子采了些花草,兜着坐在草地上斗草。

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又说“我有姐妹花”,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

她们所说的花草名不仅要求对仗工整,而且还要新奇有趣。可见,想要赢得斗草的胜利,不仅要有丰富的植物学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春日里进行这样的游戏,女孩子们到处采摘各种花草,享受着春天的美好,同时又增长了辨认百草的能力,增加了自己的文学知识。

斗草之戏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在莺飞草长的春季踏青采摘,大家围坐在一起比试、交流植物学知识,分享对对子的乐趣。看来这种游戏其实是一种优雅的、充满着文学趣味的浪漫之戏。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这种游戏已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只有从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体会到这种游戏带给人们的快乐了。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稿约

《古典文学知识》创刊20多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爱护与支持,我们在此除了表示由衷感谢之外,更热忱希望大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踊跃为本刊撰稿。稿件要求:① 内容涉及古典文学领域,符合本刊各栏目的要求;② 语言通顺流畅,角度新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图文并茂;③ 来稿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内;④ 文章注释,一律随文简注,不要在文外注释;⑤ 来稿请附个人简介及联络方法。

编辑部邮箱:gdwxzs@21cn.com

另,凡向本刊投稿者,如无特别说明,即视为同意本刊拥有对该稿刊发后的网络版和光盘版的使用权。稿件一经刊用,稿酬一并支付。特此声明。

学古知津,百读常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古典文学知识》办得更好!オ

《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

猜你喜欢

薄言斗草百草
神农尝百草
斗草:端午必备小游戏
热情的劳动颂歌
神农尝百草
《周南·芣苢》
王力《古代汉语》中“薄言”注释的商榷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春天
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