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长沙段河道西移断想

2012-04-29童潜明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浏阳河古城墙史前

童潜明

河流的重大改变,在史后时期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

2012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长沙万达广场发现宋、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和淤泥层,考古专家推断当时湘江东岸在“古城墙”脚下,“古城墙”是依岸而建,有点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范,故湘江东岸曾发生往西挪动了约100米的改变。

现在所说的“古城墙”到底是城墙还是挡水的堤防有待考古、水利和古建筑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而由此推断湘江河道的改变则千真万确。其实任何一条河流无论大小,自形成之日起就在自然的或人为作用下在不断改变,湘江也不例外。

说起湘江的改变从时间上可分地史时期和历史时期,前者以百万年、千万年计,后者以年、几十年或百年计;在空间上可分全河流和某些河段。

河流的重大改变,在地史时期或史前时期完全是自然因素的结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缓慢过程;在史后时期,特别是近现代,人的生产力很强大时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是两种因素的结果,可在短期内发生。

湘江全河河道在史前时期由自然因素导致的改变,只能由“地质遗迹”反应出来。例如湘江的长沙段在史前时期有过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决定于她所处的地质环境。长沙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可谓“环城皆山也”,其地形属于盆地,习称长沙盆地,地史上曾由于发生过间歇性掀斜式的升降运动,南部地壳抬升量较大,向北逐渐减少,因而形成长沙南高北低的地势,城南的金盆岭、豹子岭一带,海拔均高于100米,而城北的湘、浏二水交汇处,海拔不超过30米,故而使湘江北去。在约7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古湘江流动在西之岳麓山东坡天马山和东之石马铺之间的宽阔地带,当时的深河槽部位自南而北大致在湘江东岸现主城区的新开铺、东塘、白沙井、烈士公园一带;同时有古浏阳河从东北方向的石马铺一带进入长沙盆地,与古湘江相汇于烂泥冲一带。中更新世中期古浏阳河顺着掀斜方向侧向北移至赤岗冲北缘和劳动路附近,在妙高峰北坡进入古湘江,以后继续向北移至浏城桥附近入古湘江。中更新世晚期古浏阳河经浏城桥,芙蓉广场(原火车东站),再折向东往北至烈士公园,绕过黑石渡向西注入古湘江。可见古湘江与古浏阳河就在长沙盆地中交错游弋,居无定所,时常在改变中。

这种现象在历史时期也在发生,例如在今五一中路的原省二轻局院内,50年代曾经挖出过唐代木船,原二轻局正北面的蝴蝶大厦在基建现场清理出10多米深均是淤泥。这是湘江还是浏阳河改变的遗迹,尚不能断定,不过河中有船属于湘江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湘江,或是湘江的一个凹岸,那么湘江自唐以后就由蝴蝶大厦一带向西挪,到宋代已挪动了好几百米到达万达广场一带。

湘江由人力作用导致的大改变主要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事,主要是筑坝建库,除了各主要支流兴建的东江、涔天河,双牌和欧阳海等大中型水库外,还在干流建成了东安羊角、永州潇湘、祁阳浯溪、祁阳湘祁、衡南近尾洲、衡山大源渡、株洲等七座及一座正在兴建的长沙等低坝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本意是使湘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以母亲河的乳汁更好地哺育三湘人。然而以人的力量使湘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重大的和突然的改变,湘江的生态环境能够适应吗?将来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革命导师恩格斯百多年前说的“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直接的有益的效果,那些只在以后由于逐渐重复和积累的进一步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浏阳河古城墙史前
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版本研究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浅析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及保护原则
浏阳河的气质与灵魂
史前人,都画啥?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平遥古城墙
浏阳河卖身皇台酒业告吹
长沙三一大道浏阳河大桥全桥合龙 今年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