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与防治

2012-04-29金巍

湖北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防治诊断

金巍

摘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及防治体会,为养鸡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2-0023-0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1]。IBD对养禽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等)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同时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鸡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容易并发或继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所以有人将IBD比喻为鸡的“艾滋病[2]”。笔者根椐该病的流行特点,就IBD的诊断与防治谈一点体会。

1病原

该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该病毒属于双股双节RNA病毒科,该科只有一个属,即双股双节RNA病毒属。它的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的双股RNA构成,故命名为双股双节RNA病毒[3]。病毒粒子呈球形,单层衣壳,无囊膜,直径为55~65nm。病毒无红细胞凝集特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IBDV有两个血清型:即对鸡有致病性的血清型I型和对火鸡有致病性的血清型II型[4]。

2流行病学

鸡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2~18周龄的鸡都会感染发病,其中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各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但以轻型鸡为主。病鸡的粪便中有大量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经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间接传播,老鼠及甲虫也是间接传播的媒介[5]。该病毒不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传染,还可经种蛋传播,集约化养鸡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以5~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毒可持续存在于鸡舍中,污染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120d左右。该病多呈地方流行,其发病率一般为10%~30%,高者可达60%~100%;死亡率一般为4%~10%,高者可达30%~40%。该病可使肉鸡增重降低5%~10%。

3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3.1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2~3d,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经过7~8d,呈一过性,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初期可见有些病鸡有啄癖,病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畏寒,常打堆在一起,精神萎顿,随即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6]。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饮食欲减退,翅膀下垂,羽毛逆立无光泽,严重发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感染72h后,体温常升高1.0~1.5℃,仅10h左右,随后体温下降1~2℃,后期触摸病鸡有冷感,此时因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

3.2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病死鸡体表脱水,胸肌色泽发暗,大腿侧和胸肌肉常见条纹或斑块状紫红色出血,腺胃黏膜乳头的周围特别是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黏膜有暗红色或淡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斑[7]。法氏囊因水肿而比正常的大2~3倍,囊壁增厚3~4倍,法氏囊明显出血,黏膜皱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水肿液呈淡粉红色。有的病鸡法氏囊出血严重,呈紫红色如一粒紫葡萄,切开后整个法氏囊呈紫红色。法氏囊水肿后,黏膜皱褶发亮、闪光,囊的浆膜出现一种黄色胶冻样的水肿液。有时此种法氏囊的颜色为黄粉色,后变为奶酪色,最后呈灰黄色,法氏囊内有乳白色渗出物。可见法氏囊髓质区的淋巴细胞坏死和变性,使正常的滤泡结构发生改变。淋巴细胞被异染细胞、细胞残壁的团块和增生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取代。滤泡的髓质区形成囊状空腔,出现异嗜细胞和浆细胞的坏死和吞噬现象。法氏囊上皮层增生,形成一种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的腺体状结构,在这些细胞内有黏蛋白小体。脾生发滤泡和小动脉周围的淋巴细胞鞘发生淋巴细胞性坏死。肾组织可见异染细胞浸润。肝血管周围可见到轻度的单核细胞浸润[8]。

4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发病特点:病鸡腹泻、颤抖、极度衰弱等典型症状,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法氏囊出血、水肿、肾脏肿胀等特征病变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9]。结合细菌分离培养、病毒分离鉴定、易感鸡感染与保护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确诊。

5预防治疗

5.1预防

对该病的防制,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控制,减少鸡舍内强毒的数量,降低对鸡群的威胁;另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适当提高育雏温度,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食盐含量,添加多种维生素等;其次是给鸡接种疫苗,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以抵抗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的侵袭。该病的预防有多种疫苗,免疫程序随鸡苗的品种、来源和不同的鸡场而有所区别。对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在7~10日龄用低毒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进行首次免疫,1~2周后用中等毒型疫苗加强免疫1次;对于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在2周龄左右用中等毒型疫苗首免,隔7~10d后加强免疫1次,这样就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5.2治疗

对该病一般采用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肌肉注射[10],1~2mL/羽,能及时控制死亡,尤其是发病的早期及时应用,疗效明显。如鸡群刚开始出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时,可采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3~4倍剂量饮水作紧急免疫接种,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用蟾毒抗进行肌肉注射,禽每千克体重0.10~0.15mL,1次/d,连用3d。中药治疗:蒲公英200g,大青叶200g,板蓝根200g,二花100g,黄芩100g,黄柏100g,甘草100g,霍香50g,生石膏50g,水煎2次,合并药汁3 500~5 000mL,每只鸡每天5~10mL,分4次灌服,连服3~4d。此外,应加强饲养管理,在饮水中加入乳酸环丙沙星等防止继发其他细菌性传染病。

6体会

预防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对于未发病的鸡群,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应采取科学的免疫方式,增强鸡群体保护力。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及隔离消毒,对饮水系统和用具要每天进行清洗和定期消毒,可有效地防治该病。

参考文献:

[1]蔡宝祥. 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21-324.

[2]甘孟侯. 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216-220.

[3]陆承平. 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16-517.

[4]广荣禄. 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9-21.

[5]徐宜为. 最新禽病与防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91-92.

[6]于幼平.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9-10.

[7]殷震,刘学华.动物病毒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57-260.

[8]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51-256.

[9]石春军,于丹,周玉梅,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治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11):15-10.

[10]陶得和,漆晶晶,孔垂永.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2):104-105.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防治诊断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