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作技能差异性特征的教学线索与建议

2012-04-29赵超君

体育教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运球动作技能

赵超君

不同的体育教材在动作技能上存在差异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性特征把中小学体育教材分成若干群组。不同体育教材群的差异性特征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线索和方式方法,这个线索是建立在教材差异性特征基础上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总体考虑和教学活动渐次展开的主要脉络。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据不同教材群的特点梳理出正确、清晰的教学线索,在这一线索引导下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有效性。

一、动作技能的差异性特征与体育教材分群

不同的运动技能存在差异性特征,因此,不同的运动技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线索,有适切于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不同动作技能的差异性特征,我们把中小学体育教材大致分成三个群组,然后根据每个教材群的个性特征及对教学的特殊需求,大致归纳出它们共性的教学线索与教学建议。

1.体能展示群

包括大多数田径项目的技能以及发展走、跑、跳、投、攀、爬、钻等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游戏等。这些教材群的动作技能大多与生活实践和体能素质联系密切,具有生活性、自主习得性和“不学已会”的特点。正常情况下,学生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运动实践积累,便能自主完成这些动作。但由于这些动作技能大多是自主习得的,所以在动作技术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合理、较粗糙、待改进的特点。体能在该群教材的学习成绩评价上起主导作用。

2.技艺表现群

包括队列队形、器械体操和技巧、舞蹈、武术、健美操(徒手操、啦啦操、韵律操)等教材内容。这些教材群中的动作技能多属于典型的闭锁性技能,具有人为创编,规范性较强而与生活实践和外部情景变化联系较少等特点。其技能的学习掌握具有模仿习得性和“不学不会”的特点,即模仿是学习该群动作技能的主要途径。难度较大的动作还需要借助诱导、辅助、帮助、保护等手段才能掌握。技能的熟练性、协调性和表现力在该群教材的学习成绩评价上起主导作用。

3.攻防对抗群

包括篮球、足球、手球等各种球类运动项目,尤其是那些同场直接对抗的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动作技能多属于典型的开放性技能,动作主体在技能实施前有一个对外部情景的感知、预判和决断过程,对抗中随时可能情急智生,对原有技能作出调整变化或创造出新动作。从比赛意义上说,能够在对抗条件下应用的动作技能才算是真正掌握或学会了的技能。因此,该群动作技能与攻防对抗和战术意识紧密相连,具有竞争习得性和“用了才会”的特点。技能,体能和战术意识构成的综合能力在该群教材的学习成绩评价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不同,一种教材可能存在多条教学线索,如学习技能的线索,增强体能的线索,促进情意发展的线索等等。本文从运动技能学习的视角出发,根据不同教材群动作技能的差异性特征,分别梳理了三个教材群不同韵教学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教学线索和建议是最能反映某种教材群动作技能特点的教学基本思路和主线,虽然教学线索和教法建议中的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兼容性,但从整体上看,不同教材群的教学线索和建议至少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二、体能展示群教材的教学线索与建议

体能展示群教材的教学线索是;从动作技能的生活性、体能性、自主习得性、技术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学已会”等特征出发,发挥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优势作用,通过各种练习手段以及游戏、比赛等方法,改进和完善动作技术,增强学生体能素质,实现学习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有机统一。

1.勤讲巧练,寓教于练

体能展示群动作技能的自主习得性特点告诉我们,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练”而不是如何“教”,在于如何改进提高,使动作更加合理完善,而不是推翻现有动作定型从头学起。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方法与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改进提高技术,把教的过程融合在练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精讲多练,更要在“勤讲巧练”上下功夫。

“勤讲”指的是勤于提示,即教师应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针对差异性特点,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学生应注意和改进的技术问题。“巧练”指的是练习方法和形式要有适切性,练习的密度、负荷、难度等要恰到好处,符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特征。

例如,教师在学生练习时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大声提示:“两腿再弯曲一些!”“上体前倾!”“把腿蹬直了!”“前脚掌着地!”“前后摆臂!”等等,这种提示性语言比长篇大论的讲解对于帮助学生改进提高技术更为有效。

要点提示:勤讲巧练,勤于提示,寓教于练,注重改进。

2.关注差异,区别对待

由于体能展示群教材的动作大多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习得的,因此,动作技术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而不能用教科书上的统一技术规格去强求所有学生。另外,学生在技术上表现出的问题或错误,有的属于身体素质问题,有的属于动作技术问题,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例如,学生在短跑时有的大腿前摆很高,但步频较慢,有的前摆较低,但步频较快,这与学生的力量、柔韧、神经特点、动作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要领不清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原因,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强求学生在技术上的规范和统一。

要点提示:关注差异,区别对待;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3.形式多样,学练一体

体能展示群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体能,中小学体能展示群教材的主要价值也正是增强学生体能。技能和体能在此教材群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小学阶段更是如此。但体能练习一般多枯燥无味,容易疲劳,因此,教师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小学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反复练习立定跳远,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厌倦。有的教师设计出跳格子、青蛙跳荷叶、跳过小垫子、跳上斜坡、跳远接力比赛等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腿部力量,改进了动作技术,体验了运动乐趣。

要点提示:形式多样,善于变换,学练一体,发展体能。

三、技艺表现群教材的教学线索与建议

技艺表现群教材的教学线索是:从动作技能的创编性、闭锁性、模仿习得性和“不学不会”等特征出发,发挥传统接受式学习的优势作用,通过示范、领做、帮助、诱导等方法,促使学生“多快好省”地掌握动作技能,提高动作规范性和表现力,实现技能掌握和应用过程的最优化。

1.加强示范,注重领做

技艺表现群动作技能的模仿习得

性特点告诉我们,具有创编性的动作技能很难自主或探究习得,简单的动作也需要观察之后才能模仿重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示范,以生动的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边示范边讲解,不能边示范边讲解的动作应先示范后讲解,这样有利于强化示范讲解的效果,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他们对讲解语言的理解。

在健美操及其他节奏性较强的操舞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领做时,把口令、提示、鼓动融为一体,一气呵成,是一种特别突出的教学技巧。如“一、二、左转、五、六、向右”;“一、二、三、四、注意、抬头、很好”等等。这种口令、示范、语言提示或鼓动有机结合的方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高的教学效率,能大大提升练习效果。

要点提示:边做边讲,先做后讲,突出“领做”,用活口令。

2.正向迁移,巧妙诱导

一些器械体操的动作有一定难度,学生较难直接模仿掌握动作。在此情况下,设计有效的诱导练习便是非常必要的了。诱导练习是一种主要动作要素和所学动作比较相似但相对简单的练习,体育教师熟练掌握降低难度、变换器械、利用斜面、降低高度、利用辅助物品等多种诱导练习的设计方法,可充分发挥动作技能的正迁移效应,帮助学生较快掌握动作。

例如,在单杠“正撑——右腿向前摆越成骑撑——右手换成反握,左腿向前摆越转体90度下”这一套动作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每人双手握一根体操棒当做单杠,原地体会单腿摆越成骑撑,换手,后腿向前摆越等动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整套动作的方法和要领,然后再到单杠上在帮助下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整套动作,这就是一个巧妙的诱导练习所发挥的作用。

要点提示:简化动作,降低难度,正向迁移,巧妙诱导。

3.帮助得法,加快进度

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帮助”不仅是安全措施,更是教学手段,用得好,用得活,可以促使学生更好体会动作,较快掌握技能。在器械体操、技巧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熟练掌握托、顶、挡、扶、拉、推等帮助手法及运用时机,并把这些方法教会学生使用。

教师要娴熟地运用帮助手段,必须熟悉学生特点和动作方法,掌握何处,何时用力和需用多大的力等关键帮助技术,把托、顶、扶、拉、推等帮助手法用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使帮助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例如双杠挂臂撑屈伸上动作,正确的帮助手法与时机应是在练习者伸腿制动压杠的刹那间,手扶练习者背部,根据练习者情况适度用力上托。如果练习者没能完成要往下掉时帮助者才用力上托,那就适得其反了。

要点提示:掌握手法,恰到好处,帮助得法,加快进度。

四、攻防对抗群教材的教学线索与建议

攻防对抗群教材的教学线索是:从动作技能的对抗性、开放性、竞争习得性和“用了才会”等特征出发,借鉴吸收“领会教学法”的合理成分,通过攻防对抗性练习和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学会“打球”的技能目标。

1.创设条件,强化意识

在球类运动教学中,脱离影响技能运用的环境因素,“去情景化”地单纯教授动作技能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借鉴吸收“领会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创设适宜的攻防情境和练习条件,使学生领会他所学的动作技能在比赛中的用途、运用时机、可能的变式、所受规则限制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其判断抉择和随机应变的意识与能力。

柴娇博士曾设计过一个篮球变向运球的练习方法,他一改体育教师习惯采用的利用标志物练习变向运球的方法,而是让几个学生站在运球路线上充当活的“标志物”,当运球者靠近“标志物”时,“标志物”随机向右或向左移动一步,而运球者则需要根据“标志物”移动的方向迅速做出往哪个方向变向运球的决断。应该说,这一情境条件的创设,符合篮球运动动作技能的开放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抉择能力、应用能力和强化竞争意识具有很大帮助。

要点提示:结合技术,创设情境,强化意识,提高能力。

2.攻防对抗,提升能力

很多教师在球类项目教学中,把单个动作技术教得很仔细,很认真,学生也能基本上掌握所学动作,但一到比赛中就不知所措,动作变形,这就是在练习中缺乏对抗条件或比赛情景所造成的后果,因为仅通过示范、讲解建立的动作概念对于比赛中的技能应用并无直接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入攻防对抗因素,让学生在攻防对抗中提高判断、抉择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例如在投篮练习中,教师把投篮练习和传接球结合起来,让传球学生传球给投篮学生之后迅速上前封堵其投篮,要求投篮学生根据自己投篮动作是否受阻,在投篮、传球、运球突破之间做出选择并加以运用。这种练习对于培养学生判断场上情况,把握投篮时机和选择运用技能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要点提示:对抗练习,宜早宜多,有攻有防,贴近实战。

3.优化顺序,赛练结合

传统球类教学的一般顺序是先教单个动作技术,再教技术组合和战术配合,最后安排教学比赛,其教学顺序的逻辑起点是技战术本身,较少考虑其技能的开放性特点。而根据对攻防对抗群教材的分析,我们不妨调整教学顺序,把判断抉择、移动摆脱和战术意识的培养放在优先地位,把动作技术的学练和判断抉择、战术意识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例如把传接球练习和摆脱技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握最佳传球时机,把运球练习和根据环境变化择机传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和抉择能力等。

教学比赛不一定非要安排到学习的后期,适时穿插安排各种小型多样的比赛、比赛性练习或游戏等,是提高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技术能力的有效办法。教学比赛和常规练习要交替进行,有练有赛,以赛促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打球,而不仅仅是学会几个打球的动作。

要点提示:优化顺序,赛练结合,以赛促练,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运球动作技能
高级技能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动作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