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览江山”:走进误区的体育课放松活动

2012-04-29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运动量体育课部位

于素梅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结束部分一开始,体育教师带领同学们采取集体慢跑的形式,游览课前准备好的一个个山水画板,走到每一幅画板前,都会让大家停下脚步,问是一幅什么画?有哪些著名的典故?“三座山”游完后,伴随下课铃响起,课自然就结束了。从结束部分的全部内容来看,未能观察到明显的、有针对性的放松活动。显然这样的结束部分和放松活动形式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要求的。除此之外,新课改后的体育课,还有很多不符合放松活动要求的做法,放松活动究竟应该安排什么内容?合理安排放松活动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本研究将对此类问题进行梳理。

一、新课改后体育课放松活动若干误区分析

新课改前后,体育课上的放松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明显看出,有些放松活动走进了一定的误区之中,几乎达不到任何放松的目的。基于此,需要走出误区,采取有效的放松活动完善体育课堂。

误区一:放松活动中加入音乐会更有效

新课改以后的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观摩课,大都能够听到有音乐伴随的放松活动,但问题在于,一方面,所选音乐并非都很恰当;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主教材学习内容,在放松活动中都需要音乐。因此,一味地用音乐辅助放松活动,并非都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尤其是音乐选择不恰当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一节初中二年级的体操跳山羊课,本来该内容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高度的集中,甚至持续紧张,而任课教师却在放松活动中加入了非常令人亢奋的音乐,就难以起到精神放松的作用。

误区二:放松活动形式新奇就是创新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有些任课教师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忽略了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想追求新奇的方式体现创新的目的。实际上是走进了为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误区。这样的情况,往往也难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尤其是没有实质性的放松内容的且需要全面放松的体育课,更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如本文开头的“游览江山”式的放松形式,学生身体的任何部位不但得不到放松,而且在游览到每一座山水画前,还得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等于身心变得更加紧张了,而不是得到愉悦和放松了。因此,必要性才是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创新的必要,单纯追求创新的形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误区三:意念放松替代身心放松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放松环节,很多时候会看到,任课教师采取让学生闭目相像一个场景,或想像在大海边听海浪海鸥声,或想像在春天里的丛林中听鸟语闻花香等,还有的老师让学生闭目入静排除杂念想像着全身各关节肌肉放松等。实际上,这些采取单一的意念放松方式,并非都能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尤其是对于参与活动的部位较多,练习密度较大的体育课,采取这种单一方式显然是不适宜的。尽管身体的各种动作都是有大脑这一高级中枢所支配,意念放松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只有将意念放松与肌肉、关节、韧带的直接放松方式结合起来,方能收到理想的放松效果。

误区四:运动量小无需放松

除了上述若干放松误区以外,实际上,我们还看到了有些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内容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就进行小结,接下来就是收还器材。通过观察似乎找不到放松活动的影子。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练习密度不高,活动量较小的体育课上。实际上,只要是体育课,学生参与了运动,无论运动量大小,在课的结束部分都需要安排一定的放松活动内容。因为,从人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来看,运动前有预热、有准备,不易导致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等损伤现象。运动后有放松、有调整,有利于尽快地恢复,不至于导致疲劳的积累。假如每次运动后都能有适当的放松活动安排,就很难产生因疲劳的积累而发生如髌骨劳损等慢性损伤现象。因此,有无放松,并不以运动量的大小而转移,而是以有无运动来确定。

二、合理放松活动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方略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需要安排适当的、合理的放松活动内容,但在体育课上所呈现出的放松整理活动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因为教材上未能明确说明什么样的运动技术学习需要采取与之对应的放松方法,教师对科学有效的放松活动内容与方法又未能牢固掌握,或许是教师由于责任心不到而出现的应付现象。基于此,要想合理选择放松活动的内容,需要依据体育课上的主教材,需要依据学校的客观条件,还需要考虑运动量的大小等。

1.主教材内容是选择放松部位的重要依据

一节体育课,尤其是新授课,都会安排主教材内容的学习,而且,还会有针对性地安排素质练习对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锻炼。有时即便是没有明显的部位指向,在学习某一项技术的时候,所参与的关节肌肉也会相对有一定的固定性。如学习篮球的原地运球技术,主要参与的是上肢,在放松活动中就需要针对上肢而进行适当的放松。如有些老师在组织学生放松的时候,选择了拍打、揉搓、抖动等放松上肢肌肉和关节。也就是说,放松活动部位的选择,主教材的内容是首要依据。不考虑主教材的放松活动,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

2.客观条件是放松是否选择音乐的前提

这里所指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该学校是否具有选择音乐辅助放松的条件,尽管有无音乐对心理放松的效果大不一样,但,是否选择音乐要依据学校能否便利地提供播放音乐的器具和场所。过去大都是便携式磁带录放机,而如今,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磁带式的录放机渐渐减少了,很多音乐都是cD或DVD光盘,或电子文档式的,学校是否给体育组配备有专门用于体育教学的音响设备?如果需要电源,上体育课的地点距电源多远?也就是说,是否具备播放条件。除此之外,如果学校较小,运动场地紧邻教室,播放录音将会干扰其他班级的文化课学习,也就无需选择音乐协助放松。因此,如果学校客观条件并不具备的话,采用无音乐的放松,只要部位确定准确,方法选择得当,依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

3.运动量决定着放松时间的长短

一节体育课,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多数老师用于结束部分的时间是安排5分钟左右,用来放松的时间就会更少,但究竟安排多长时间的放松活动适宜呢?实际上,关于放松活动时间长短问题,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而是要根据基本部分学习时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越大需要放松的时间越长,相反,放松活动的时间可短一些。因此,一节课安排多长时间的放松活动并不一定都完全一致。有些课或许只需一般性放松活动,而有些课还需要专门性放松活动。需要怎么放松,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时间与之对应。

三、有效放松需要做好几个结合

1.一般性放松与专门性放松相结合

体育课选择什么样的放松活动,

是一般性的?专门性的?还是一般性与专门性相结合的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一般性与专门性相结合。所谓一般性放松活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定部位的一般性放松,如抖动抖动上肢或下肢等;二是不指定部位的一般性放松,如学生成站立位,当听到教师喊“开始”的口令后,学生想像全身松软,并依次屈髋、屈膝下蹲,直至深蹲为止,反复多次,完成放松活动。所谓专门性放松活动主要是指对身体一定部位所做的针对性活动,或对全身肌肉疲劳而采取的特殊缓解方法,静力牵拉放松法就是一种专门性的放松活动方式。如耐久跑,由于该项运动不但会使腿部肌肉产生暂时性紧张状态,而且还容易导致身体及上下肢肌肉的疲劳。对于该项内容学习的放松活动,不但需要采取一般性的抖动上下肢的运动,而且有必要进行腿部后群肌肉静力牵拉性放松,这样能够更快速地使腿部肌纤维结构与功能得到恢复。

2.身体放松与心理放松相结合

体育课的放松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有时既需要放松身体,又需要照顾到心理。尤其是对于有一定难度运动技术的学习,学生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如单杠骑撑前回环技术的学习,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全身肌肉的紧张,以及心理负荷加重。这样的主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放松活动时,就需要对身心两方面进行调整。另外,对于运动量安排较大的课,身体紧张与暂时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性加大,很多情况下,大运动量练习还会对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情绪上的消极变化,如出现抵触情绪等。相反,对于喜爱运动的学生而言,或许会出现过于兴奋的状态,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运动项目或运动量,都需要采取身心结合的方式安排放松活动。

3.同伴放松与自我放松相结合

体育课练习活动后,对身体肌肉容易产生疲劳的部位进行放松,有的是自我很容易触及到的,如上肢、下肢。但有些部位,如肩、背、腰等处肌肉参与运动的时候,在放松环节自我难以实现,因此,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在放松活动形式安排的时候,不但需要自我放松,而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邻同伴相互按揉、叩击,甚至互相背起,上下左右抖动的方式协助放松,只有这样,放松活动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如正面向前双手抛实心球练习,练习结束后,不但上下肢肌肉需要自我采取抖动、揉搓、叩击等方式放松,还需要同伴之间对肩、背、腰部肌肉进行放松,使参与运动的肌肉都及时得以松解,以防疲劳的积累而产生身体一定部位的疼痛。

四、实现有效放松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体育课的放松活动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有时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就对时间、放松部位、采取的形式,以及效果等不太关注。缺乏有效放松活动的体育课,并不算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面对当前新课改提出的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有必要重视结束部分的放松环节,减少学生的疲劳,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放松需要安排相对比较充足的时间、考虑全方位的放松与丰富的形式,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参与放松行为,方能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

1.时间是否充足问题

对于放松活动而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放松活动太短,甚至还有零放松现象,究其原因,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对放松活动重视程度不够。结果有的老师认为可有可无;有的老师草草安排一两分钟走走过场;还有的老师找了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而不进行身体任何部位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放松。当然,放松活动的时间也不可过长,尽管这种现象很少发生,还是值得提及,放松活动时间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得恰到好处。时间多长才算恰到好处?最主要的是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看身体哪些部位参与的运动,运动量大小,放松活动时间的安排与参与活动的部位、活动量大小都成正相关。

2.部位是否全面问题

放松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安排,究竟哪些部位需要参与放松,哪些部位需要强化放松?放松部位的确定依然需要依照身体参与运动的部位,但无论是哪些部位参与了运动,或者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全部,无论多少,在安排放松活动的时候,都需要做周全的考虑,尤其在课前都需要做好设计工作,而不是课中随意的选择和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现象,放松活动缺乏针对性。如上肢的运动却没有对上肢肌肉进行放松,下肢运动依然出现有类似的情况。那些只让听听音乐或听老师指导语的意念放松,很难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有些课上,只考虑到了主教材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素质练习部分所需放松的部位,也是不全面的。因此,放松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对该放松的全部部位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各部位放松的方法。缺少某一部位的放松活动是不完整的放松活动。

3.形式是否多样问题

放松活动的形式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和规划,不同的放松形式将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课,不管什么内容都采用同一种形式让学生放松,久而久之,学生对该放松形式就失去了积极性,表现出应付现象。如果师生都对放松活动报以应付思想,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因此,放松的形式有时也需要考虑丰富多样,尤其是不同运动技术学习后的放松更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即便是同一教学单元不同课次,放松活动也应该形式多样,方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篮球技术单元教学,由于篮球有传接球、运球、投篮、抢断球等多项基本技术构成,在学习篮球单元不同技术的时候,身体主要参与运动的部位会有细微差别,如传接球主要是上肢参与运动,运球中的原地运球重点是上肢,而行进间运球涉及到上下肢同时参与运动等。参与运动的身体部位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放松活动形式。另外,应集体放松与个人放松相结合,两两之间互相搓、抖上肢,个人揉搓、抖动、叩击大小腿肌肉等。还可以采取身心综合放松的形式。如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集体放松的舞蹈,而后再自我叩击上下肢肌肉。有时,在基本部分练习的间隙,针对某一部位也可做运动后即刻的放松,这需要就具体情况而定。

4.效果是否明显问题

放松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的判断主要基于放松过程和放松后的效果而定。放松过程对效果的判断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放松活动参与行为,有的很积极主动,效果自然就会比较明显,有的较为消极被动,效果不会很理想。而放松后对效果的判断主要基于学生放松后的自我感觉和客观评价。一方面,学生在放松后心跳是否更加平稳,肌肉是否依然紧张,另一方面,通过测量学生的脉搏判断是否恢复或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总之,需要采取自我感觉和客观评价等方式共同判断放松活动的效果。

五、结束语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是由主教材具体内容、客观条件、运动量大小等决定的。放松活动效果的判断既需要通过放松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情况而定,还需要从放松后的结果来看。走出放松活动的误区,准确控制放松活动的时间,全面把握放松活动的部位,力争放松活动形式多样,方可收到明显的放松效果。

猜你喜欢

运动量体育课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大树的日常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运动量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体育课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