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关于财务资源配置的思考

2012-04-29徐晓情

时代金融 2012年21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时下的热点话题,这些问题缘何一再发生、愈演愈烈?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提出看法。笔者尝试从财务的角度探讨其原因。首先分析多家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一些企业为获取利益,将财务资源重点投放在广告推销环节,而压缩原料、生产环节的投入;接着从行业环境和监管环境等角度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成因;最后给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资源配置销售费用 食品安全 主营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健康,自然也更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消费者想要有具备什么功能的食品,厂商就有办法生产出“貌似”符合消费者期望的食品。然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那些看似高档健康的食品真面目惊人,消费者花钱反而毒害了自己。单看乳品业,单看近两年:2012年4月9日,破皮鞋被指做成明胶加入老酸奶;2012年2月28日,河南花花牛乳业惊现早产奶;2012年1月15日,完达山两会特供奶喝出大堆肉蛆;2011年12月24日,蒙牛、长富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2011年9月22日,潮汕地区地下工厂加工生产假冒港版婴儿奶粉;2011年8、9、10月,多款奶粉被投诉有活虫;2011年4月27日,三聚氰胺超标“问题奶粉”险制成冰糕进市场……

光明早产奶、三鹿毒奶粉事件的阴影尚未淡却,种种问题又不断发生,乳制品安全问题究竟由何产生?企业又为何铤而走险、一犯再犯?其治理竟有这么难吗?

做一个简单的思考,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不外乎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这一内在因素,以及消费者不理性选择、市场恶性竞争和政府监督缺位这几个层面的外在原因。

商品经济时代,商人们生产产品并非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或消费者的需要,而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少企业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谋取利益,尤其当他们这样做的收益远远大于遵守信用履行义务获得的收益,或前者成本远远低于后者时,企业很容易就选择放弃信用。黑心商人想尽一切方法甚至用违法手段来降低商品的成本,以次充好,使其实际价值低于表现出来的价值。食品行业,原料在成本构成中占最大比重,作为变动成本也在降低成本中起到作用。回产过期的牛奶、用“三聚氰胺”冒充优质蛋白质、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这些无非就是想要通过降低原料成本来增加利润。

食品行业产品过于同质化,人们往往认为名牌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或者说价格高的食品质量也高。但事实上,价格高的“名牌”有时不过是广告多、种类多、包装好,商品质量难以辨识。在这样的情况下,食品企业越发将重点放在广告和新口味研发上,觉得只要做好了营销工作,就能提高销量,质量反在其次。

再者,各种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能够通过相关部门检验而流入市场,可见政府部门的监督把关也存在问题。

下面请看详细分析。

二、问题的分析

(一)现象: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食品安全问题中,尤以乳制品安全问题为重。消费者为了追求健康和营养才购买乳制品,然而市场上的乳品质量屡次让消费者失望。根据乳制品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的期望,企业理应将资源着重投放在原奶的生产收购、加工环节和质量监管上,其生产成本势必经过多个环节的归集,相对比例应该略高。表1和表2的对比,印证了这一说法,乳制品企业中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值比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的这一比值要大。

表1乳制品企业数据分析

乳制品企业平均水平*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6.20% 77.51% 70.62% 80.77% 81.25%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8.39% 20.76% 21.61% 13.25% 11.89%

*该表通过分析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包括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2十大食品饮料企业数据分析

十大食品饮料企业平均水平*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2.96% 73.06% 69.46% 77.34% 77.97%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2.17% 12.48% 13.48% 9.03% 7.87%

*该表通过分析我国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包括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3三大乳制品企业数据分析

三大乳制品企业(蒙牛、伊利、光明)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74.59% 75.64% 68.30% 71.13% 71.72%

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19.64% 23.22% 23.49% 21.53% 19.89%

然而根据表3不难看出,2007年以来,被视为“名牌”却又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乳制品三巨头,蒙牛、伊利、光明,他们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比却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当然有生产环节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优化、规模效益等的影响,但比行业中其他大企业低2%~10%的比例仍然令人难以信服。并且三巨头主营成本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前的2009年,更是跌至谷底。在营业额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生产环节的投入不够。

图1 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在乳品安全问题高发的08、09年之后,国家开始颁布一系列法规,诸如,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厂设计规范等。此后,我们可以看到,2010、2011年的主营成本占比开始加大、销售费用占比开始减少,乳制品企业不敢再一味地追求知名度而忽略生产环节的投入。

结合三张表格,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与主营业务成本情况相反的,是销售费用的情况——乳制品三大企业的销售费用的占比高于乳制品行业平均水平,更远远大于整个食品饮料业,而且呈现增长态势,在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和消费者注意以后,才稍减。显然,乳制品企业的投资方向集中于下游营销渠道。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业在销售费用上的花费尤为惊人,平均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20%左右,光明乳业的销售费用更一度超越收入的30%。光明乳业曾费尽心机通过回产奶来降低成本,广告上的花费却从未考虑过降低。究竟是质量还是广告决定了谁是名牌?

图2 销售费用分析

乳制品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和保持市场份额,似乎没有能够将财务资源合理地分配在牧场建设、生产质量控制、营销渠道等多个环节,而是将重点单单放到了营销战略这一个环节上。乳制品企业对奶源、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的忽视,和过度依靠广告、促销活动的政策,势必导致乳品安全问题的易发。

(二)食品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

1.过度竞争下广告作用大

通过上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乳制品企业,尤其是增长迅猛但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难以置身事外的三大乳品企业,其广告费用是很大的。为什么企业宁肯铤而走险在原料质量、生产卫生上打折扣,也要花巨资投放广告呢?

通过阅读《中国乳业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与对策》一文,笔者了解到在乳制品行业中,上游奶牛养殖和原奶收购环节用近60%的投入只能够换来40%的利润,而营销环节能够以不到0.5%的投入撼动最大的收益。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企业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宣传推销上多下功夫,压缩了上游原料、加工的投入。乳制品行业发展快,可产品卫生不合格、原料违反规定的状况频发,奶源建设似乎没能跟上行业发展速度。尽管如此,面对竞争对手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即便是真正生产高质量高品质食品的企业,也不得不在广告、活动等营销手段上使力,压缩生产成本,否则很难有成本优势,也容易被消费者遗忘、在市场埋没。

乳制品行业过度竞争,企业争相搞促销、打广告,希望由此给消费者留下“知名品牌”的印象。为了扩大销售量赚取更多的利润,以往高价的名牌也时常降低价格,以赢得更多销量。这就给了厂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很大的动机,名牌反而生产劣质品,逐渐把优质食品逐出了市场。同时,那些非知名品牌面对普通消费者也买名牌的情况,要么进一步压缩成本降低价格,要么也投放广告增加“知名度”。营销手段往往有着迷惑消费者的作用,也使得价格和品牌保证不再是质量的保证。企业看穿了这一点,才一再重视销售环节而堂而皇之地忽视生产。

2.建设牧场吃力不讨好

企业要想生产真正被广泛消费者认可的食品,就应该从产业链的源头开始做起,而不是单单依赖产业链最末端的销售环节。可企业为什么不愿意这么做呢?

拿乳品业来说,企业为什么不好好建设牧场、改善奶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我国的经济、生态大环境。厂商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建设好了牧场,周围立刻建起了化工厂,鲜奶质量受到不良影响,牧场建设的努力付之一炬。再者,有些厂商化沙地为牧场,投入大量沉没成本,却反而便宜了竞争对手。再或者,建设人工牧场,圈养奶牛。但是这些牧场在非天然条件下很难打理,蒙牛马鞍山“现代牧业”就是一例,周围百姓纷纷反映牧场卫生条件很差、治理很成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建设牧场。因此企业开始争夺分散的奶农,蒙牛和伊利将近75%的鲜奶来自于零散的农户,这些奶农不见得需要什么从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奶制品的安全问题。

3.厂商违法成本低

为数不少的企业偷工减料、在卫生条件上省钱或是挖空心思、添加一些不易被查处的化学物品。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方面是看准了当下“违法成本低”,近年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乳制品的监管,但一些毒害食品被查获的可能性小,有时即便被查获了如果不是对人体有巨大危害也不会被重视或重罚。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消费者通常只会找零售商理论,很少有人因为几盒牛奶就向厂商或国家机构投诉,即便真要投诉,也因为我国现有维权制度的不健全和低效率而最后只得与商家协商解决、赔款了事。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维权难,受害损失赔偿执行更难!这些都使得乳制品企业更加容易在生产上压缩成本,省钱打广告,这样反而能带来更高的收入。

4.其他原因

第一,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尽管他们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存在问题,但为了扩大净利润,他们默许不按质量标准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擅自添加违禁品。

第二,奶源价格受压制。乳制品行业恶性竞争,在压缩成本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压低了上游鲜奶价格。乳制品企业一再忽视供应商的利益,而作为供应商的奶农议价能力弱,受乳制品企业的控制,为了生存只有向鲜奶中添加水或化学物质。

三、问题的解决

(一)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合法降低成本

企业致力于降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应以合法途径赚取,决不能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企业即便从“经济人”的角度,也应当明白一旦酿成安全事件所要承担的成本会远远高于投机取巧省下的成本,企业声誉也会立刻跌回零点、再难恢复。

企业应当合理配置资源。拿乳制品企业来说,不能只建市场、不建牧场,质量与品质才是食品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相比那些有明星代言的广告,奶源、牧场的建设,产品的质量检验才应该是乳制品企业的卖点。企业必须把重要的财务资源在最为关键的生产检验环节实现最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要想降低总成本其实有很多途径:

比如生产上,可以革新设备技术,减少耗电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产品上,可以设法寻求差异化,使得这类产品即便不做过多推广也能独树一帜;

比如销售上,可以适当减少广告力度,靠品质来赢得口碑;

再比如管理上,可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财务或非财务资源的分配与控制,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通过这些合理合法的方式,企业一定能够最小化运作成本,最大化资源整合效应。

(二)行业——食品的安全特性要能被识别

我国的食品市场时常处在功能缺失的状态中,市场无法通过自身机制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提高食品安全。乳制品行业如上文所说,存在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导致劣质品反将优质品驱逐出市场,价格不能有效体现质量。置身在这种市场状况的广大消费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盲从、攀比等不理性消费心理更成为企业着重推销的动力,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的风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质量安全性高的食品有支付更高价格的意愿,假如食品的安全特性能够被识别,那么消费者的购买是合理的。但从实际食品市场来看,企业并没有受到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的约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变质过期的食品依然占有不少市场份额。

从现实来看,企业生产高安全水平的食品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如果企业不能够从生产更安全、更健康的产品中获得补偿,企业显然就不愿意向消费者提供其需求的具有安全特征的食品。

行业协会或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式,使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关于食品的真实信息。通过市场激励企业确保食品安全,鼓励企业关注将来的发展,适当放弃眼前利益。当企业控制食品安全有回报时,企业就愿意去承担相应的成本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这时,通过市场和行业来激励企业控制食品安全是比较有效的。

(三)政府——构建高效的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

从前面“违法成本低”和“维权成本高”的分析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管制法规的缺失和管制机构的低效率运行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外部原因。现有法规制度缺乏系统性,细则不完善,很多制度难以落实。因此,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和重构管理机构应该是构建高效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的关键。

具体来说,首先应加强进入管制,带化工物质的酸奶、有活虫的奶粉竟然能够流入市场,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的不足必然为此推波助澜。质检总局应当对食用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审查,不但要检查最基本的原辅材料、包装和标识、质量管理、贮运要求等,更要向前端延伸,检查生产环境、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以及管理层次上的产品标准和人员要求。接着要完善食品信息可追溯体制,这样一来可以激励上游企业控制食品安全,以减少由于食品安全危害的存在对其产生的损失,下游因此得到更安全的食品,也能减省交易成本,同样能带领企业走上利益最大化的道路。拿乳制品来说,可追溯体制可以包括从牧场到消费者的任何阶段,使得企业各个阶段都以食品安全为目标,从而进行合规操作、有效控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更有效率地找到源头。

参考文献

[1] 周小梅,陈利萍,兰萍.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

[2] 贾玉娟.经济学视阈下食品安全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

[3] 程宏伟,冯茜颖,赵平飞.资源控制权、和谐产业链与声誉危机治理.中国工业经济,2009(4).

[4] 马瑞云.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财务思考.商业文化.2012.

作者简介:徐晓情(1991-),女,上海,四川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工商管理、经济。

(责任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经济法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试论零售商“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