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2012-04-29陈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素质新时期

陈芳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实现党的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针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78-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龙头,对德育工作起着导向和定位作用,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一般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备军中的中坚力量。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党建工作者认真考虑和努力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创造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是其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组织上积极靠近党,思想上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使他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且用其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接受理论教育和三观教育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和认识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使他们对党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2.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建立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基础上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如何在保持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党组织是高校的政治领导核心,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其核心地位。党对高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毛泽东曾说过:“加强党的建设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邓小平也说过:“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善于领导。”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和党对建设历来是同党的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说:“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教育、团结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带动其他学生成员,使广大学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增强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4.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而且还要比一般学生要求更高。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大学生健康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党员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使他们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坚定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2)党组织明确要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目的性,将科学知识内化为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3)党组织要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不断增强其身体素质。(4)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意志锻炼,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今信息网络化、世界经济大开放、国际人才大竞争、多元文化大汇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需求更加直接、成功渴求更加明显、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党建管理工作的原因,因此,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政治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亟须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都是由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院系团委书记参与,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这些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忙于日常事务,难以把党建工作与其他学生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安排。政治辅导员是党建工作中的特殊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接触最频繁、相处时间最长,因此是学生党建工作一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是,目前有些高校片面追求辅导员的高学历,而忽视了对他们政治素质的提高,出现了一些政治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政治素质和自身修养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够,理想信念淡化;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逐年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党的新理论政策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有个别学生党员认为入了党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比其他同学高人一等,不再需要政治理论学习。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复杂化的现象。入党动机既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功利主义成分,少数同学把入党当做增加自己获奖评优的砝码,对外炫耀的政治资本,甚至是获取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的捷径。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培养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高校党组织普遍存在对大学生党员重发展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前期培养轻后续教育的问题。有些党组织在发展一批预备党员后,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下一批要发展的对象上,对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教育培养不够全面;有些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往往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培养和考核,而对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重视,致使部分新党员在发展前后判若两人: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转正后就不干。在对新党员发展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党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4.发展党员过程中标准把握不够全面,片面追求增加数量,忽视提高质量。随着高校党建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党员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发展力度不断加强,支部建设日趋完善。但是,在吸收新党员时,存在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代替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的要求,并且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较少有机会考验发展对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党性表现。有些高校盲目地追求党建工作统计数据,将学生入党申请率、培养率、发展率及支部数量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甚至个别党支部为了完成交给的工作任务,片面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党员质量的提高。

5.大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单一枯燥,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首先,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一直采用学习文件、听取报告、参加活动等单向灌输的学习形式,教育手段单一、枯燥、滞后,这与内容丰富、快速便捷、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热情。其次,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党员教育与社会问题、时事政治、学生党员自身问题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对党的教育产生了困惑。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途径

1.树立观念、增强责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政治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建设好这支队伍,必须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注重政治辅导员以下几个方面素质的提高:一是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变化明察秋毫,通过教育及时把学生党员的某些不良想法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渊博的教育理论知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懂得教育学原理,了解心理学知识以及熟悉专业知识和各学科知识;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格,广阔的胸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情。只有具备这些素质能力,才能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提供了精神力量和丰富内容。要努力做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信念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引领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其次,充分发挥党校、业余党校和“两课”的作用,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意识教育。最后,注重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他们进行党的专业知识教育外,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可以在召开党的组织、民主生活会时请表现良好的积极分子列席会议,从中得到教育。

3.加强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衔接工作。入党前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党员基本素质的基础,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则是保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也是入党前培养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发展前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后的教育管理;一方面要做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即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流动过程中的培养衔接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大学与社会的衔接,即大学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阶段向社会工作单位流动过程中的培养衔接工作。

4.坚持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标准,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党员质量是党的生命线。保证党员质量,必须严格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选拔机制:首先,坚持发展党员条件,细化大学生党员选拔标准。考核申请入党学生是否为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既要注重考察思想道德品质、入党动机和学习情况,又要考察平时表现和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在重大政治问题及关键时刻的立场和态度,不能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将其作为入党的唯一衡量标准。其次,严格入党程序,用制度规范发展程序。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按照党章要求坚持标准,保质保量,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同时,正确处理发展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既不可因追求数量而降低标准,也不能只强调质量而延缓发展。

5.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创新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员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地创新,运用一切行之有效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工具和手段,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接收党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坚定政治信念。如通过座谈、心得交流等形式把教育方式由原来的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生活,增强党员意识、树立党员形象;通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探索网上教育形式,建设互联网上的“红色阵地”,让他们通过更多、更新的渠道接受党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创新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如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工作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关系我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因此,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不断为党补充新鲜血液,使我们的党能永葆青春,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旭.从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雷兰菊.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9,(4).

[6]陈小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8,(4).

[7]马蓓蕾.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

[8]杨明书,陈璐.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培养高素质人才关系的探讨[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3).

[责任编辑 陈鹤]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素质新时期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庆油田企业青工培训的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二元制”视野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评标准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