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2012-04-29申田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申田

【摘要】如何更高效、合理地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研究论题。本文试通过分析现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原因,继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力求寻找一条体现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及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高职语文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何去何从”已成为各国慎重对待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我国高职语文教育过于依赖教师的知识传授,轻视学生文学感悟和学习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创造性和持续性的发展。未来的教学模式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1]。因此,改革高职语文教学,构建新型的高职语文学习模式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语文是高等学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涵盖知识面广,教学可塑性大。就我国而言,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一边办学一边摸索的状态中,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如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理论薄弱、教材庞杂、教学手段单一、学校重视度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等,诸如此类问题,都给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本文针对语文教学层面上对其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高职教育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因此要培养既有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人文熏陶为主,教学不能走普通教育的路子,不是纯知识的堆砌,要遵循 “实用、受用”的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直是以课本知识的传授为目的,依然强调“知识本位”并不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性、人文性的培养,必然导致一种封闭的知识结构。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以教师为主体”。长期形成的传统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较忽视“渔”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方式。除了传统教师角色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本身主动性不够,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语文学习状态在高职院校中司空见惯。

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特色:在教学方式上两种现象最为常见,一是沿袭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多半是照本宣科,没有感情的投入,没有创造性的见解,更不用谈启发性的引导;另一种就是借助多媒体,多媒体完全充当了黑板,教师读内容,学生记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都是沦为机械的工具,这样的课上起来让人味同嚼蜡,教学效果自然糟糕。

4.教学内容深浅无度:一方面高职教材的缺乏和不配套客观上造成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语文教育课程,但因每一个专业的学生语文所需并不一样,教师缺乏对市场和学生的了解,不清楚市场对学生和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不能有效把握好教学深浅的“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问题的原因探析

1.对语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中,其一,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学校的招生情况等,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很大程度上处于尴尬的境况。不管是从课时的安排上,还是从学科的系统性以及考核的严密性上来说,都显得无足轻重。其二,学生认为学习语文不太重要,不仅浪费时间还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轻视语文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其三,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教学任务和形式,况且客观上语文教材与实际存在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浮光掠影单纯为教而教。

2.学生基础素质和教师教改意识存在差异: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不成句、人文素养欠缺、语文知识薄弱等现象屡见不鲜。且在以往学习中长时间受到来自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的偏见、漠视,决定了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教师本身的业务素养和学生基础素质参差不齐,这都对语文教学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3.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单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仍是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学分拿到就算是过关,这根本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样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习过程,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对此,一方面学校要改革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发展性评价,争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多肯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状况下,根据教研课改的精神,高职语文教师更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建构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和分支。它将学生看作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协助的作用。简而言之,建构主义是“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构建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在互动之中完成的”[2]。建构主义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到如今已是一系列相当复杂且具有多种意义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本文只是针对建构主义的主要观念进行一个粗浅的统整或是截取部分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层面上的借鉴,文中所涉及的仅仅只是建构主义的冰山一角,但仍期翼这些理论能够对高职语文的教学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因此,可以将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有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即“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3]。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教学中客观机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建构

通过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结合高职语文的特点归纳出如下关键词:情境性、人文性、探究性、合作性,对于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也将从这四点出发进行探究。

1.情境型教学模式:情境型教学模式重在情境的创设。所谓情境创设,是教师结合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刻意营造一种课堂氛围,以达到既丰富体验、陶冶情操,又通过情感参与、感性体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2.人文熏陶型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人文熏陶旨在发掘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人文素质和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以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为标准,通过对文学形象的分析,深入浅出,系统地描述和阐发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实质和美感的渗透。人文性和审美性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语文课堂中应该把人文和审美贯穿始终,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探究型教学模式:探究型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教学中,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的实践与体验。文学鉴赏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再创造。因此在作品解读的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既可以包括工具性方面,这样在探究性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丰富深刻,并且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创造性的思考和解读。

4.合作型教学模式:合作型是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进行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根据教学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目标,学生针对任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以教师辅导、全班性研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互教互学。如学习易卜生《玩偶之家》之前,先介绍戏剧的特点及戏剧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讨论、设置剧情,并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创作和表演剧本,可设计娜拉出走后的情况,在各组表演完毕后教师进行评论,指出不足,在讨论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题内蕴。

实践证明,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每堂课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历程,才能敞开学生心扉,放飞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灵性。运用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很大程度上融洽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充满文字的灵动、情感的润泽、思绪的飞扬。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反思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情境、意义建构等方面的观点十分丰富”[5],其中很多理念切中了现行教学的弊病,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被誉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但建构主义也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遭遇现实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建构主义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构主义重在强调建构,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弱化了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另一方面淡化了知识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从教学观来看,教学过程重在创设情境,把握不好,容易让课堂流于形式和无效,实际简化了教学和学习的复杂性;从师生观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体现,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闲置和被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流于表层。

(二)现行教学中的问题

1.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对建构主义理论还比较陌生,对基于建构主义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难把握,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困难。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相对固定的课时内,某些内容难以按时完成。

2.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习中主动性不高,且缺乏合作和交流的经验,即使在教师鼓励后很多学生还是独自思考,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如果教师不指导,遇到问题时,学生更不愿主动思考解决,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往往成了“闲人”和“旁观者”。

事实上,对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参与、反思、适应与认同的过程。为此,也希望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健,李秀伟,王钢城.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徐中玉,齐森华.高职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Jonassen, D.,Peck K,Wilson B.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M].1999.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