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2012-04-29孙子拉则
孙子拉则
学校是育人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并以德育为道路,教育为核心。而思想品德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同样也具有自己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处于自我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想比较单纯,善于模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不仅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常识、社会公德和情感意识的教育,还要培养他们能辨别真、善、美,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怎么样进行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环境
校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他们奋发向上。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使之成为改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校园内的绿化,为孩子们创设美的享受;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给孩子们补充精神食粮;教室布置文雅、美观、大方;走廊里悬挂上的名人画像、科学家的名言条幅,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每月寝室文化评比;组织学生观看德育影片,教育孩子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让孩子们置身校园,犹如置身于乐园,真真切切感受到“每一寸土地育人,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效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以熏陶。
二、教师言传身教
众所周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在人类历史的苍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育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而,教师的知识构架、道德素养、心理素质、言行举止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对于学龄初期的孩子们来说,由于他们具有善于模仿和易于接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应主要利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用身体力行作为榜样,以亲自实践向学生证明,方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实际效果。
例如:孩子们每天早晨一到学校,就会将公共区域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不到中午纸屑遍地。作为科任教师我屡次在课堂中提醒学生要保洁,可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变。直到有一天我在走廊上看见有纸屑,顺手就捡起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之后有不少同学也跟着动了起来。从此,我和孩子们都养成了见到纸屑都主动捡起来。这样一来教室、走廊总是干干净净的。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教师榜样作用对孩子们的积极影响。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孩子们组织符合他们特点、形式新颖、内容具体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长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勇敢坚强、开拓进取等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道德是做人之根本,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让我们抢在春天里,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恪守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真,千学万学学真人”。
(责任编辑贺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