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思想品德中的素质教育

2012-04-29孙子拉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辩论品德行为习惯

孙子拉则

小学《思想品德》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教学是否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发现、判断和评价中感知善恶,明辨是非,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还大面积的存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现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认知冲突点,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怎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有一位自称是你妈妈同事的人,说你妈妈突然生病住院,要带你到医院看护你妈妈。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的形式,让同意“跟着走”的同学坐在左边,不同意“跟着走”的同学坐在右边,然后让两组学生对抗辩论,通过辩论、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知道,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学会保护自己。

二、选情节生动的课型,角色扮演,形成共鸣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学生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如身临其境,能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进行亲身体验。学生通过演评,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从而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适时开展实践活动,课外导行,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学完《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后,组织参观寄宿制学生的寝室生活,安排学生回家后主动亲自动手叠被,叠衣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采取换位体验方式,提升情感,互动提高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促成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理解。例如:讲《你的心情我理解》一课时,教师先可用正反两种对话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情操。在学《120多次为同学送去生命之水》时,教师要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标,以精湛的语言让学生动情,然后让学生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文中的牛钰和何亚军,你怎么想?通过这样的交流、换位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危难时的支持和帮助是刻骨铭心的,是力量的源泉,从而培养了学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学会感恩,回报社会的良好品德。

五、利用身边事例,开展讨论,纠偏扶正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候及时抓住师生身边、学校周围发生的突出事例组织讨论,纠偏扶正。如:如召集同学过生日的现象、打群架的现象、上网现象、逃学现象等,老师可组织讨论、评判这些现象的利与弊、对与错,预想发生的后果。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思想。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是学生德育的主要课程,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行评判,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责任编辑贺蕾蕾)

猜你喜欢

辩论品德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