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帮着微软发财?
2012-04-29马钰
马钰
据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微软已要求三星为其每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支付15美元的专利费。《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业内高管的消息称,三星希望将该标准降低至每部手机向微软支付10美元专利费,作为补偿,三星将与微软在Windows Phone平台上展开深入合作。去年4月,微软已经与宏达电(HTC)达成了专利授权协议,宏达电需要为其Android手机向微软支付专利费。近日,微软刚刚与原始设计商(ODM)纬创达成了Android设备授权协议。之前,微软还与Velocity Micro、General Dynamics和Onkyo达成类似的专利授权协议。分析师预计,今年4月至6月,三星共售出约190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大部分采用了Android系统。
微软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比不上苹果和谷歌,但是在专利费的收取上可一点儿也不含糊。按照这种趋势,微软渔翁得利的前景广阔。史蒂夫•鲍尔默曾说过,“Android系统存在专利使用费,因此不是免费的。”随着微软等公司对Android厂商投诉的增多,这些厂商的利润率将进一步被挤压。这样,是不是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和手机将会变得更具吸引力?日前,谷歌宣布,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的日激活量已经达到50万。如果按照销售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收取5美元专利费计算,微软每年将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获得9.12亿美元的专利费。虽然向每家Android手机制造商收取专利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对微软而言却是一个重大机遇。
如果微软和三星的“交易”得以成行,那么对微软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捷径。当然,这也是因为三星本身和微软就存在着合作关系。在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方面,三星也一直有布局。当三星撇开了诺基亚的Symbian之后,在Android之外,也需要微软Windows Phone 7及后续系统的支持,这种合作或许对双方都是一次机会。更为关键的,我们看到,在Android构建的智能手机系统之外,在平板电脑市场,Android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这对微软来说自然就成为一次潜在的“机会”。来自IDC的数据显示: 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5350万部,而之前的预测为5040万部。第一季度(全球销量?)销量为720万部,较去年第四季度下滑28%。IDC副总裁Bob O'Donnell认为,消费型平板电脑需求量的短暂下降主要出于经济考虑,同时相比去年第四季度节后消费热潮,潜在消费者数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和大家对平板电脑了解的深入,相信平板电脑销量会有更大提升。
苹果iPad目前仍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但IDC预测Android产品将会取代其地位。第一季度Android设备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了8.2%。IDC并未给出iPad市场需求份额的数字,不过苹果第一季度的销量低于预期,同大家对iPad 2的期望和屏幕供应不无关系。iPad 2自3月问世以来一直供不应求。东芝、华硕、宏基、索尼和戴尔也已经推出或计划在年内推出基于Android的相关产品。之前,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表示,消费者对相对低价位的Android平板电脑兴趣很大,因为他们不想购买类似iPad这样需要签约或耗资相对大的产品,尤其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这其实也给PC厂商以及国内的设备商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平板不一定非要和iPad争夺市场,做好细分市场的需求分析和布局,做好各个阶层对平板的需求供应,就会有市场机会。iPad能够占领的也只是一部分市场,还有更多的市场潜力值得去挖掘。其中,笔者并不看好把平板做得和笔记本电脑一样高端的趋势,但凡有高端需求的人,一般会直接选择笔记本电脑,而不期望在平板电脑上实现这些功能和应用。当然如果把平板和笔记本整合在一起,或许也是一种创意。无论厂商如何应用Android带来的机会,微软肯定不会放弃申讨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在已经尝到甜头之后。借此“挟制”硬件厂商,也布局基于Windows Phone系统的产品,对微软来说是一个机会。
目前,微软已同General Dynamics Itronix、纬创资讯、Velocity Micro、Okyo等公司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由于微软自身的系统在市场上并没有被追捧,据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预计,微软今年第一季度仅仅销售出160万部Windows Phone 7设备。故此,如果微软借助专利的权利压制一部分厂商,并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如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齐头并进的话,打一个翻身仗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潜在的风险是,以摩托罗拉为首的部分厂商并不买微软的帐,正和微软对簿公堂呢。此外,和微软已经达成合作协议的诺基亚是不是能够借助微软系统东山再起,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微软的移动市场布局能否成功。环环相扣的背后,需要的是微软自身的系统过硬,起码能够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移动市场追逐的目标。对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