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2-04-29田冬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情境教育教师

田冬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在思维,思维的核心在问题。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线。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开端,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知识,知识才是有意义的。进而才真正作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使教育时时处处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问题应成为创新教学活动的归宿,教育应当是初步解决已有的问题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育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实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如果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问题意识普遍薄弱,提出问题的能力很低,学生不敢、不愿乃至不会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新问题,教师总是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仿佛只需回答而无问的必要。那些本该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老师越俎代庖,已经替学生问完了,学生逐渐丧失了“问”的意识和“问”的能力,他们不会思考,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可以说学生提不出“问题”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

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进而提出问题呢?

第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敢问”。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紧张或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不恰当而不敢提问。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在没有外来压力的状态下最为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敢于自我表达的勇气。对大胆提问的学生,无论提问的质量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也不要贸然批评,可以循循善诱,启发他正确的思考;对于富有思考型的问题,可以因势利导、集思广益,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对已超过现阶段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则要讲明原因,留下空间。教师应该重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勇气。

第二,提供问题范例,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经常为同学提供高质量的问题范例,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从提问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方式,其提问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习惯于直问和正问。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意图明确,缺点是显得单薄、呆板。而采用曲问、倒问、探问的方式可以使提问富于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谓曲问是指教师的不针对疑点直接提问,而是从某一侧面出击,所谓倒问,是指教师不是不从正面提问,而是从反面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所谓探问,是指紧随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提出另一相关问题以刺激学生透过先前答案进行更深入思考的一种策略。不论以何种方式提问,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清楚明白。要以问引问,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对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与其相关的知识有哪些”;对新概念,“可以问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对于实际问题,可以问“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等。

第三,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所谓题问题情境,是一种能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场,在这样的心理场中,首先必须有问题,其次这个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语言的交流、情感的共鸣。

创设问题情境的情景材料要自然、真实。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和以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重视结构问题的“原型”,有意识的把生活为题数学化,诱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觉得“原来生活离不开数学”,自觉地产生求知欲望,主动的探究问题本质,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与认知水平相吻合,既不能超出其最近发展区,也不能低估学生的水平。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矛盾之处的注意,使其产生疑问。如果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引问的话,可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境,使得他必须集中精力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的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已导向深入,故能在原本无疑之处发现新的问题。

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是给学生灌输既定的知识和答案,而是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成为创新学习的基地,实现创新教育的理念。

(责任编辑全玲)

猜你喜欢

情境教育教师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