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语文高效教学的三点思考

2012-04-29李春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讲授语文课学案

李春华

现阶段,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探索并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如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和形式、学生集体使用导学案、教师讲授时间缩短甚至被限制,等等。诚然,这些做法都有可取之处,但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借鉴、实施这些“成功的做法”时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语文该不该有统一的课堂模式

我个人认为:没有一种语文课堂模式可以包打天下。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各不相同:有的适合于诵读,有的适合于思辨,有的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有的可以作为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材料,有的可以紧扣主题教学,有的可以进行拓展挖掘。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教师间的差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深刻地受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个性的影响甚至支配,教师的学识、才情、眼光和胸怀等决定了他用什么形式讲、怎样讲;再加上地情、校情、班情的迥异,更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丰富性,所以,根本不可能人人都想的完全一样,上的完全一样。

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变化”。语文老师追求课堂的“常式和变式”一定是永恒的。但在“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沉淀下来,也需要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就是规律。我们可以追求规律,但不能完全固化为模板。

思考二:导学案是否适合语文教学

许多高效课堂的做法是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先自学,然后课堂展示,互相质疑,教师点拨获得知识。从初衷来看,这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导学案的内容。因为要便于操作——学生得分组展示,要适于板书,适于学生讲解,于是乎,导学案的内容就必得分板块,要能够很好地落实。这样一来,“导学”成为了导“知识”。至于思想、文化、文明、情感、艺术等等对于语文可能更为珍贵的东西,不太好上“导学案”,于是便被忽略了甚至完全省略了。这样的“高效语文课”,学生确实动得很欢,但学的几乎全是基础层面的东西。略微深入一点点的,也不过是练习册和参考书上的低层次内容。这就导致了学习内容的应试化和浅显化。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涵咏揣摩,教师要避免把语文教学应试化,要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语文手段,和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擦出智慧的火花。

思考三:语文课上教师的讲授越少越好吗

“高效课堂”的主导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对的,要解决的是教师霸占课堂、学生被边缘化的痼疾。但在语文课堂上并不一定就是教师讲授的越少越好。首先,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点拨本就天然属于语文的一部分,课堂上完全不讲或者讲得不精彩是对语文责任的推脱和逃避。如果语文教师以“还课堂给学生”为借口,降低自己讲的质量,退化了讲的能力,这对于语文,实在可算是灾难。其次,真正促进教师的职业兴趣蓬勃发展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高峰体验,是来自于师生的情感和智慧高度交锋融合之后产生的美感;这也是让教师痴迷于课堂,痴迷于教育的原因。如果没有了这,语文课堂也就索然无味了。

讲与不讲、讲得多与少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讲到了学生的心中,点燃了学生的情怀和智慧。如果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文才,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相当大的;这样的教师还是多讲为好。反之,那老师应该多加修炼并提高了。

(责任编辑付田田)

猜你喜欢

讲授语文课学案
可怕的语文课
乡愁导学案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