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的思悟能力 应对新课程高考

2012-04-29贺志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素养

贺志敏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切入点也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以全新的情境材料、历史事件,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学科素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迁移新情境、新事件,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中,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悟能力尤为重要。

一、扎实的基础是前提

尽管高考命题选择的材料形式多样,但无不以教材为依托,不掌握足够量和足够准确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基本发展脉络,学生的思考就容易走偏路,就不可能思有所得,悟出真谛。因此,在高一高二,包括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必须下大功夫去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线索。不具备扎实的史学基础,史学能力和史学素养就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乐思善思是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的心目当中,真正的师生互动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关键是要触动、打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流于形式的活动,其结果也必然流于形式。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就必须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感悟、领悟、顿悟,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思考、探讨、表达。究其原因,一是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想半天还不如老师给一个参考答案来得方便、快捷、准确。二是老师设计的问题或者创设的情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与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相差过大,调动不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教师要抓住课堂,让学生勤思、乐思、善思。

1.课堂设计:一节课要有一个中心、一个灵魂,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就是要明确课堂目标和重点,要在中心问题上引导思考,要明确通过思考想让学生悟到什么。目标越简明扼要,学生越清楚明白,面面俱到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抓住了一节课的中心,其实也就抓住了思悟课堂的核心,明确了怎么悟、悟什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师的解释和自己的思考以及与同学合作的探究中做到释然,悟出一个道理。整个课堂行云流水,没有刀凿斧痕,自然天成,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2.问题设计: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悟兴趣,必须在问题的设计上狠下功夫。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既要注意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又要看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更要看问题解决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另外要做到问题与教材遥相呼应,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

3.材料处理:历史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前因后果,强调时间性和过程性,在授课中要增加学生的思维含量,必须补充大量的历史史料。对老师来说,要结合本节课的主题认真选材,科学设计问题;问题要强调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果性,推理要严密。对学生来说,要养成解读材料,独立看材料以及解决问题时要做到史论结合的能力,看完材料,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运用历史观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完成历史学科“借鉴”功能的内化。这无论是对学生应对高考还是终身发展都有利。

4.教师的学科素养:上海市上海中学孔繁刚老师曾这样感慨过:“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制约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面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养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随着史学界的不断发展,材料和史学观不断更新,老师现在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常言道:高屋方能建瓴,老师要有大视角,学生才能有大胸怀。老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素养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才能提出让学生感兴趣、愿意思考、乐于探究的问题,思悟课堂就有了良好的开局。因此老师们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高度,增强自己的知识积淀。一方面要走出去、引进来,多参加高水平的学科交流,多读书、多与有经验、知识丰富、课堂设计有创意的老师、同仁、同学交流。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另一方面加强集体教研,也可利用网络进行研讨,在交流中通过碰撞择优选择。

5.充足的时间保证:要保障思维课堂的质量,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预习时间、阅读材料时间、思考讨论时间等等,这些单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的话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把材料提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变成学生思悟与合作探究的主阵地,把思悟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思悟课堂的有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去参与体验,去得出结论,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