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教学回到原点

2012-04-29涂燕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冰心语文课课文

涂燕勤

近几年,在高三进行语文备考,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说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但最终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无多大的改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文可以说千篇一律,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应该是思维活跃、充满生机的优秀群体,对于社会、对于生活,他们应该说有很多不同的思考,而作文就是他们表达自己思考的主要阵地,为何在这块阵地他们都同时失语了呢?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教师是费了不少心思,可惜的是我们的心思无非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作文话题,然后在话题的范围内搜集大量的素材和一些优秀作文呈现给学生;或者,把一些诸如“开头”“结尾”“结构”“扣题”“转承”“说理”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老师们这么做是希望给学生的作文一些启示,给学生的写作一些帮助。可惜的是事与愿违,只要话题一换,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我们授予学生再多的“鱼”,学生终究还是不会“渔”。究其原因,老师们的作文教学都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无论是“素材”还是“优秀作文”,以及“技巧训练”都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这无形让作文教学成了脱离学生实际的空中楼阁。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够回到“学生”这个原点,回到学生的“思想积淀”和“思维训练”的原点上,就能够给学生的作文真正意义上的指引。

一、回到学生的原点,引导学生积淀思想

深厚的文化思想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思想积得越深厚,学生作文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学生作文就能走出内容空洞的怪圈。然而,从什么地方积淀,积淀些什么,如何去积淀?这需要语文教师给学生一些方向与方法的指引。我认为可以从课文学习、经典阅读、社会体验等方面去积淀。

回归课本,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淀思想。课文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而语文课本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最普遍的资源。另外,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尤其是理科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数理化的题海里沉浮,很难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思想要积淀,须回归课本,从语文课本中吸取养料比较现实。其实,我们的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别从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走进社会、走近经济等方面进行编排,可以说内容丰富多彩。只要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可惜的是教师总是忙于讲授课文,而且是非常擅长以一个“解剖者”的角色从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去“肢解”课文,语文课基本上变成了技术课。结果是老师讲得口若悬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思想的碰撞、文化的积淀有多少就可想而知。因此,语文课要避免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套路,努力创建多元思想碰撞的平台。这样的平台需要语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想在思考中沉淀。例如:粤教版必修1的课文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冰心老人会梦回中剪子巷的那个家呢?”有的学生说:“那里有冰心老人的父母兄弟,这是一种亲情的牵挂。”又有同学说:“那里是冰心老人成长的地方,记录了冰心老人童年的快乐时光,这是一种快乐的怀念。”“亲情、快乐不仅在中剪子巷,为什么作者只梦到了这里呢?”学生又说:“血肉亲情是无私的,童年的生活是纯真的,中剪子巷代表了一个纯真的世界,梦回中剪子巷代表的是九十岁的冰心老人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还有的同学说:“冰心老人梦想回到‘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巷那‘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而不是现代人的争‘权求‘官升‘级追‘款。回到家这个原点,我们才可‘无顾无虑,无牵无挂,灵魂洁净,生命永恒。”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思想能够在问题的探究中自由地碰撞,在碰撞中升华。可见,课文学习,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坚持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思想就能在课文学习中有所积淀。长时间这么做,学生的思想方能走出低幼,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源头活水。

课文学习让学生有了积淀思想的机会,但学生思想的积淀要深厚,仅限于课文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思想沉淀的基础。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学生是比较迷茫的。老师要给学生一些指引,否则学生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最终也会时间耗费,而收益甚微。读什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课文的推荐篇目、课文出现的名家的其他作品、教育部推荐的高中阶段阅读篇目等进行阅读。如何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讲述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并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另外,语文老师要舍得把语文课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阅读。毕竟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很重,要学生挤出时间还是比较困难。在教学必修3小说单元时,学生在学习了《祝福》与《项链》之后,借来了鲁迅与莫泊桑的作品,我就让他们在语文课上大大方方地阅读。学生在经典著作的阅读中思想渐渐地得到了升华,写出的读书笔记内容充实,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作文应是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故纸堆里寻旧货”,死读书、读死书的无效操练。因此,学生除了在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淀思想以外,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更是学生积淀思想的源头。社会是形形色色的,每天,社会都以他不同的面貌呈现;学生是独特鲜活的,每天,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于是,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积淀思想,显得那么的真切。“黄岩岛事件”“高考吊瓶班”“林书豪的神话”等社会话题,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触动着学生的神经;“我是留守少年”“我的父母是进城务工者”“我们村茂密的山林为什么会变得光秃秃的?”等现实引发着他们真切的思考。学生在丰富动感的社会生活中思考、积淀,思想也具有了鲜活本真的时代气息。

课文学习、课外阅读、社会生活等是学生思想积淀的源泉,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有意识地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等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文化思想日渐深厚。学生的文化思想积淀得深厚了,作文立意才不会偏狭,材料才不会生搬硬套。学生的作文才有可能走出思路老套、事例陈旧、内容空洞的怪圈。

二、回到学生的原点,训练学生的思维

学生有了深厚的思想积淀,思维能力按理说也会越来越强,但有时也会出现思维混乱,作文杂乱无章的状况,如何让学生丰富的思想有序地释放,形成思考独特的优秀作文,这需要老师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首先,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广度。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范围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作文思路就会开阔起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不是让学生奉教材和老师的观点为圣旨,有了质疑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维方能活跃起来。思维活跃是训练学生思维广度的前提。在《祝福》的教学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文末‘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似乎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符。‘我为什么会舒适呢?”有的同学说:“那是因为死对祥林嫂来说是一种解脱,所以‘我舒适。”也有的同学说:“新的时代总会来临,鲁镇也会走出愚昧,这是‘我的希冀,所以‘舒适。”还有的同学说:“‘我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无奈的情绪。”学生的一个问题,就触发了其他学生从祥林嫂自身、时代特征、人性的弱点等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可谓思维活跃。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广度的有效途径。钱钟书的《窗》可谓思维宽广,因而内容丰富多彩,这是钱老想象力充分发挥的结果:“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古代诗人对于窗子的遐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在这篇课文的触发下,学生想到了:“窗外昏黄的路灯,斑驳的树影,断断续续的行人”“晚自习回家自家窗户透出的温暖的灯光”“我们的门总是紧闭的,而窗却总是敞开的”……

其实,训练学生的思维广度就是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多引导学生进行逆向、侧向、横向等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渐渐地发散开来。如在《桥》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桥的发展史”“桥的文学意象”“桥的象征意义”“建桥与断桥的深层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多向思维训练,学生引发的思考可以说丰富多彩:“灞桥”“二十四桥”“鹊桥”“康桥”“友谊之桥”“和平之桥”“智慧之桥”……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

高考作文除了要求内容充实之外,还要求思想深刻,这时逻辑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更要。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平时的教学中,不管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训练都必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如判对错、析原因、谈影响、寻对策等就是思考深入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思考中遵循这个一般规律,往往能够较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如果能够把这种思维方向作为一种思维习惯,看问题就会比较深入,作文里的思想也往往比较深刻。

除了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向之外,让学生参与辩论也是有效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学生的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变得清晰。在高二学段多举行辩论会,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如《新与旧》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认识:推陈出新、不破不立、新事物很多时候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萌生、捍卫历史文化……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老师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就能增强,综合思维就能得到发展,分析判断能力就能提高。学生能独立思考,立论就会有高度,分析问题就能深刻透彻。学生的思维有了理性,沉淀的思想就能有序地释放,写出的作文才会有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程,它需要老师摒弃一些功利的做法,回到学生的原点,以“手艺”与“农耕”的态度去浇灌。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有所积淀,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真正地充实与深刻起来。

(责任编辑全玲)

猜你喜欢

冰心语文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