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题中透视《函数》的教学
2012-04-29周素叶
周素叶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高考试题,重点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尽管这样,许多老师在传授函数知识时仍然无限度地挖掘知识点,尽可能提高解题难度,疯狂地追求解法的灵活性,一味地挑战试题的综合性。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接触到函数内容时,谈虎色变,战战兢兢。这样的教学,既浪费了许多时间又消耗了精力,事倍功半。
那么,函数部分的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我们首先看一下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中对函数的考察题目:
(3)曲线y=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y=2x+1 (B)y=2x-1 (C) y=-2x-3 (D)y=-2x-2
(5)已知命题P1:函数y=2x-2-x在R为增函数,P2:函数 y=2x-2-x在R为减函数,则在命题q1:p1∨p2,q2:p1∧p2,q3:(-p1)∨p2和q4:p1∧(-p2)中,真命题是(A)q1,q3(B)q2,q3(C)q1,q4(D)q2,q4
(8)设偶函数f(x)满足f(x)=x3-8(x≥0),则{x|f(x-2)>0}=
(A){x|x<-2或x>4}(B){x|x<0或x>4}
(C){x|x<0或x>6}(D) {x|x<-2或x>2}。
(21)设函数f(x)=ex-1-x-ax2
(1)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当x≥0时,求a的取值范围
本试卷中还有第四题、第九题也是对函数的考察。纵观这份高考试题对函数的考察共有六道选择题和一道解答题占总分150分的42分,其中34分都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察。让我们同样分析以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明显看到,函数知识的考察共有选择题四题,填空题一题,解答题一题,共37分。也仅有解答题的第二小题少有提高。充分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考察,又体现出高考的性质——选拔性考试。
是的,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但是,实际情况下,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高考成绩的提高做好准备。由此开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知识时,应该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首先,紧扣教材,立足基础。对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先引导他们对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全面回顾、提高。接下来再学习高中数学教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及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扣教材,立足基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部分的重要概念。当我们学习初等函数时,对每一个具体函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1)函数的解析式,(2)定义域,(3)值域,(4)图像,(5)单调性,(6)奇偶性,(7)周期性,(8)对称性,(9)最大值与最小值。同时,真正掌握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每一单元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的准确解答。老师初步引导学生把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融入解题之中,这样,学生不但很容易接受函数知识并且也掌握了基础内容和基本解题方法与解题思想,对待高考中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的第一个问题应该能迎刃而解。
其次,函数的学习要体现针对性。函数内容知识点多,可以与高中数学教材各章节的内容相联系。于是,以往的教学中,我与大多数老师一样,把函数知识与其它知识的综合应用尽可能的挖掘出来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满堂灌,有时候用一节时间剖析了一道综合题,我还会觉得我多么的高明,看,难度这么大的题老师也会做,有时,讲解综合题学生听不懂,我还以为学生太笨。课下让学生搞题海战术。这样,把函数内容学完后,学生真的是谈虎色变,战战兢兢,考试时,不但综合解答题不能很好完成,就连基础知识考察的选择题、填空题也不敢去做。新课程标准下,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还是为了高考,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弄清函数知识中各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特征、及简单运用,学习过程要有目的,有针对性。针对函数的性质特征,进行函数内部的综合练习,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已经是足够了。
再次,函数的学习要体现科学性。函数的学习要透过现象掌握其本质,既灵活又广泛。高考时要想把函数知识的考查题目完全做对不是所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目前,我们的授课形式仍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每个班级都有50到60个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千篇一律地学习同样的内容,做同样的练习题是不科学的。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函数学习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教不同的内容,训练不同的题目,以便在各自的基础上慢慢地提高。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责任编辑贺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