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导读研究

2012-04-29李惊泽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李惊泽

摘要:网络阅读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基于网络、网络阅读和网络阅读导读的含义和特点,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导读的意义、可能性和方式、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网络阅读导读;方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93-02

一、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导读的意义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阅读已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阅读方式之一,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庞杂无序、良莠不齐、日新月异,给人们查找、选择、阅读和利用带来诸多麻烦。网络阅读是大学生极为普遍的日常行为,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娱乐和交往的重要渠道。据统计,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北京高校师生上网率更高达97.6%,56.4%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学习模仿意识特别强烈,选择信息能力、自控能力、对阅读对象的价值判断力等,相对较弱。于是,在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中,出现了阅读方式的随意性,内容选择的盲目性,价值取向的非主流性和“互联网依赖症”等等。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大学生主流意识淡化、道德缺失、心理浮躁、思维退化、创造力减弱和理性思考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读什么”和“怎么读”的困惑已成为网络阅读失范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网络阅读导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导读的可能性

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传统互联网正向着2.0时代互联网转变[2]。Web2.0的RSS(信息聚合和推送)、Blog(博客/网络日志)、Wiki(维基)、IM(实时通讯)、Podcast/ Vodcast(音/视频播客)、Tag(标签)、SNS(社交网络)等,为网络阅读导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网络资源,不乏精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生活百科、交友娱乐,应有尽有;各种网站、网页、专题栏目、数据库,不断推出;专家、学者、名人等“意见领袖”的文章,林林总总;馆藏资源,数量可观;高校集中了大批学有专长的教师。这些都为网络阅读导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网络导读是对传统导读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内容的继承性和本质的一致性,都是指导读者阅读。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厚经验的传统导读馆员,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知识、技术的馆员。他们具有较好的导读能力。

可见,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和工具,网络资源、馆藏资源和导读馆员等等,都为网络阅读导读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客观基础。

三、网络阅读导读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也称“网上阅读”[3]。网络阅读可分为实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两种形式。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阅读的特点。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超文本技术等主要特点,决定了网络阅读内容异常丰富、过程双向交互、非线性阅读、文本多样性和环境开放性等特点。

网络阅读导读,即对一种新阅读范式“网络阅读”的导读,其对象是“网民”和“网络读物”[4]。它是指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加以引领和指导,即指导读者“读什么”和“怎么读”。网络阅读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它的实现方式依赖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所以网络、网络阅读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阅读导读的特点:一是短小。丰富的网络文本分散了阅读者的注意力;几百上千条罗列在一起的资源目录的实用性,远不如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推荐信息。二是实时。网络阅读导读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超链接技术,让读者非常轻松地即时获得原始信息。一份网络阅读导读一般都会提供相关链接,或者是指明路径,以便读者能够实时阅读。三是互动性。信息的传播方式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如 Web2.0的诸多技术,都具有很好的交流互动性。四是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导读的方法、方式、内容的多样化。五是个性化。因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要。六是系统化。导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馆藏资源等的系统的收集、组织等,形成网络导引系统,为读者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读服务。

四、网络阅读导读的途径方式、措施

网络、网络阅读和网络阅读导读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阅读导读途径方式和措施。

1.构建基于Web2.0交互式导读平台。通过Web2.0技术构建的交互式导读平台,可以实现“在线导读”、“专题推送”、“网站集锦”、“精品栏目”、“阅读社区”、“书评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网络阅读导读。(1)利用Blog技术可以进行新闻快递、阅读指导、新书通报、参考咨询和可读可听。图书馆可以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博客系统,学生可直接与馆员进行交流,咨询的问题、需要的资料和服务的意见、建议等,可直接提交给馆员。这种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2)利用RSS技术不仅把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如新到图书、期刊等,推送给读者,避免读者不断访问图书馆网站之累,而且可将相关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如“专题”、“书评”、“精品栏目”、“网站集锦”等,通过定制服务,使读者及时得到更新后的信息。如清华大学的“一本书斋”以及北大的“热点问题”。(3)利用Wiki技术,导读馆员把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学术观点按照百科全书式的条目整理到系统中,建成学科知识平台或学科百科全书。Wiki不仅为馆员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持久和稳定的共同创作平台,而且可以使他们共享某领域的知识。(4)通过Podcast/Vodcast可使大学生读者与导读馆员、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咨询。利用Podcast/Vodcast的可视可听特点,图书馆可以充分营造人性化服务的新形象。(5)利用Ajax技术建立一个动态主页,将各个服务模块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的用户界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随意增减、移动服务模块,而这些更改将保存在用户计算机的cookie中,供用户下次使用。(6)应用Tag技术,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有价值的书籍,进行分类标识,向其他学生传播;馆员也可以将流通较多的或者是用户尚未认识到的比较有价值的书籍列成表单,推荐给学生。(7)利用IM技术可以实现导读馆员和学生之间的无极限沟通,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8)利用SNS技术开辟大学生阅读社区。阅读社区是一种以文本为主的网上阅读讨论组织,它以读书论坛、讨论组、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形式展开。在阅读社区内任何一个读者可以挑起一个话题,其他读者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交流看法。阅读社区中的“意见领袖”,能得到大家的响应、认可,在其中扮演有影响力的中介角色,从而起到阅读指导的作用。“意见领袖”可以是图书工作人员,也可以是经过培训的热心于阅读指导的教师、研究生等其他高校成员。

2.建立读者信息库。高校图书馆要对大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网络阅读导读,就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身心特征、能力水平、信息素养、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需要和阅读趋势的变化。所以,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读者信息库,包括读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咨询的问题、推荐的书目等,十分必要。

3.规范读者阅读行为。图书馆可编写“图书馆网络阅读行为规范”文册,制成图文光盘发放给读者;举办如计算机检索知识、网络知识等专题讲座;在图书馆主页上宣传相关的信息、知识产权和道德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总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以规范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

4.净化网络阅读环境。图书馆可借助网络技术,利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通过网上监控、过滤、屏障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对反动、黄色、封建迷信内容及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进行有效地堵截,以净化网络阅读环境。

5.加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是将传统馆藏数字化;二是引进已有的数字资源;三是利用网上免费的数字资源;四是通过馆际合作引进数字资源;五是共建共享数字资源。通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更有利地开展网络阅读导读工作。

参考文献:

[1]齐江蕾,孙旭.互联网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2]司莉,邢文明,谭仪,黄晓明.Web2.0技术在美国30所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3).

[3]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4]余训培.网络阅读指导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8).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